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周皇商 > 第260章 三載撫育情深厚,稚子焚香拜義父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周皇商 第260章 三載撫育情深厚,稚子焚香拜義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顯德十一年九月朔日

國子監簷角銅鈴輕響,古槐枝椏間飄落的金葉如碎玉鋪地。柴熙誨身著寶藍色雲錦錦袍,繡著纏枝蓮紋的袖口下,小手攥得陳琅衣袂滿是褶皺,眸中卻跳動著從未有過的灼然光彩。

前方,陳恪揹著暗紋緞麵書袋,袋上“勤學”二字金線刺繡在日光下流轉。少年蹦跳著回首,清脆嗓音驚起簷下白鴿:“熙誨!快走些!先生說今日要講孟母三遷、竇燕山教子的典故呢!”

陳琅放緩步伐,指尖似撫過初生羽翼般輕拍熙誨手背:“莫慌,往後你與恪兒同窗共讀,有夫子授業解惑,更有兄長朝夕相伴。”風掠過迴廊掀起他廣袖,恍惚間,三年前那怯生生的幼童與眼前少年重疊——那時稚子不過三歲,喪母之痛如陰霾籠罩,在宮牆深處連舉箸都小心翼翼。而今卻已長至齊腰,眉眼褪去怯懦,添了符清漪日日伴讀滋養的靈秀,更有陳恪帶著玩鬨生出的鮮活生氣。

行至國子監正廳朱漆門檻前,熙誨忽如被定住身形,轉身“撲通”一聲跪落青磚。這一跪驚起滿堂嘩然,陳琅下意識伸手去扶,卻見少年固執避開。仰起的小臉泛著潮紅,睫毛凝著水光,聲音卻似淬了鐵:

“先生!三千晨昏,您為我講過星河璀璨,教我寫‘天地玄黃’,病榻前徹夜守著,比親生父親更知我冷暖。今日熙誨鬥膽,願拜您為義父,此生立誓:當效子路負米之孝,承顏回好學之誠!”

刹那間,廳內針落可聞。正在整理竹簡的老夫子停了動作,送學的官眷們屏息凝望,連梁間燕雀都斂了翅。陳恪匆匆奔回,焦急拉住熙誨衣袖:“快起來!地上涼!”

人群後,符清漪黛眉輕顫,盈盈淚光中卻含著瞭然笑意——她最清楚,那些燈下教字的溫柔,病中喂藥的耐心,早已將陳琅刻進了少年生命的年輪。

陳琅屈膝蹲下,素白袖角掃過青磚,指尖撫過少年膝蓋沾染的塵埃時微微發顫:“癡兒,你本是天家貴胄,我不過恪守臣子本分......”

“不!”熙誨攥緊那襲青衫,聲音帶著破繭般的決然,“父皇日理萬機,是義父教我‘富貴不能淫’的氣節,在我高熱時用井水浸帕,在我背不出書時折枝畫沙!您就是我的父親!”言罷,少年額頭重重磕在冰涼的石板上,三聲悶響驚得廊下風鈴亂顫,也震碎了陳琅眼底最後一絲猶豫。

他猛地將少年攬入懷中,喉間泛起鐵鏽味,滾燙的淚砸在熙誨發頂:“好!從今日起,你便是我陳琅的孩兒,與恪兒同承雨露,共沐春暉!”

滿堂轟然,老夫子撫須長笑:“此等君臣父子情,當載《汴京異聞錄》!”陳恪擠過來摟住熙誨肩膀,少年意氣張揚:“以後誰欺負你,我第一個不饒!”懷中的熙誨破涕為笑,淚濕的臉頰貼著陳琅心口,終於尋到了真正的歸處。

陳琅本欲入宮稟明收義子之事,行至朱雀門外,忽聞鸞鈴叮咚。他心中一緊,連忙駐足,循聲望去,隻見一輛華麗的馬車緩緩駛來。

馬車在垂楊蔭下停下,明黃色的車簾輕輕掀起,露出符後端莊秀麗的麵龐。鳳目含著洞悉一切的笑意,宛如春日暖陽。

陳琅趕忙上前躬身施禮,正欲開口,符後卻微微一笑:“陳卿不必多言,本宮已知曉你此番來意。”

陳琅一怔,符後如何能未卜先知?還未等他回過神,符後便接著說道:“此乃陛下深意。昔日王相公收你為徒,對你傾囊相授,方有今日之成就;如今陛下以愛子相托,正是信你能承那份師徒父子的至情。”

陳琅心中頓時明瞭,感激道:“多謝娘娘指點,微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視義子如親生,悉心教導,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符後微笑點頭,輕揮玉手示意陳琅起身。馬車繼續前行,留下陳琅望著遠去的車駕,心中感慨萬千。

望著車簾上金線繡就的鸞鳥,陳琅想起恩師王樸當年燈下授業的身影,喉頭泛起酸澀。三日後,符後宮女捧著描金錦盒而至,盒中羊脂玉平安扣溫潤似雪,邊緣雲紋暗刻“長樂未央”。

玉墜繫上熙誨脖頸時,陳琅輕聲道:“這是陛下與娘孃的牽掛,要貼身護著。”少年指尖摩挲著玉麵,鄭重頷首:“我定會帶著它,長成像義父一樣的人。”

暮色漫過書房窗欞時,陳琅從檀木暗格裡取出泛黃手記。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熙誨不喜芫荽,冬夜易犯舊疾,生辰要吃栗子糕......火苗舔舐紙頁,那些瑣碎牽掛化作灰燼,他望著跳動的燭火喃喃:“從前怕護不住你,如今既入我陳家門,便是拚卻這副肝膽,也定要改寫你我命數。”符清漪的手覆上來,掌心溫度透過鮫綃:“還有我,還有恪兒,咱們定能守得雲開月明。”

然而,當陳府庭院裡的紙鳶載著歡笑聲扶搖直上時——同州節度使府內卻翻湧著暗潮。趙匡胤指尖捏著密報,燭火將“陳琅收皇子為義子”的字跡映得血紅,宛如滴在案上的血珠。

“此人既有經世之才,又得民心,如今更與柴氏血脈相連......”密報被狠狠擲在狼毫硯台旁,墨跡暈染了“交子推行”四字,“趙普,你看如何除之?”

謀士躬身,眼中閃過陰鷙:“交子雖解錢荒,卻也可作把柄。散佈‘以幣斂財’謠言,再買通商賈作偽證彈劾,定能讓他身敗名裂。”

窗外秋風捲著枯葉撲打窗欞,趙匡胤望著燭火漸暗,冷笑刺破寂靜:“年前務必辦妥,絕不能讓這變數影響大計。”而此時的汴京陳府,渾然不知一場驚濤駭浪,正朝著這片祥和之地洶湧而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