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周皇商 > 第317章 晉王疑雲籠朝野,密令探子窺南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周皇商 第317章 晉王疑雲籠朝野,密令探子窺南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一、汴京暗流:斥責生隙,私結黨羽

顯德十四年三月中旬,汴京紫宸殿的氣氛壓抑得能擰出水來。趙匡胤將江北、泗州的戰報摔在案上,墨汁濺染了“損失戰船五艘,折兵兩萬”的字句,目光如刀般掃向階下的趙光義:“都是你出的‘兩麵夾擊’主意!如今損兵折將,江南防線愈發穩固,你說,該如何收場?”

趙光義單膝跪地,頭埋得低低的,指甲卻悄悄掐進掌心。他知道,兄長是在遷怒——石守信、曹翰皆是兄長親信,戰敗的罪責,最終卻要算到他這個“出謀劃策者”頭上。“臣……臣罪該萬死。”他聲音帶著刻意的顫抖,心中卻翻湧著不滿:若不是趙匡胤急於登基,失了民心;若不是石守信指揮不力,怎會落到這般境地?

退朝後,趙光義並未回府,而是繞到宮城西側的僻靜巷弄,走進一間掛著“曹記布莊”招牌的小院。院內,曹翰正焦躁地踱步,見他進來,立刻迎上前:“王爺,陛下今日……”

“彆提了!”趙光義打斷他,坐在桌邊猛灌一口茶,“兄長把戰敗的罪責全推給我,若不是我還頂著‘晉王’的頭銜,怕是早已被他治罪!”他看向曹翰,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曹將軍,你我都是跟著兄長打天下的,如今他登基為帝,卻隻信任石守信、高懷德,你甘心嗎?”

曹翰心中一動——他在泗州戰敗後,趙匡胤雖未治罪,卻奪了他“殿前司副都點檢”的兵權,讓他閒賦在家,早已心懷不滿。“王爺的意思是……”

“如今江南未平,契丹虎視眈眈,兄長卻剛愎自用。”趙光義壓低聲音,指尖在桌上畫了個圈,“若我們能掌控兵權,待時機成熟,未必不能……”話未說完,卻已讓曹翰心領神會。兩人密談至深夜,曹翰最終答應,暗中聯絡對趙匡胤不滿的將領,為趙光義積蓄力量。

離開布莊時,趙光義望著汴京的夜空,嘴角勾起冷笑。他從袖中摸出一枚青銅令牌,遞給心腹侍衛:“傳我密令,讓‘影衛’選出百名精銳,偽裝成難民、商販,混入金陵。務必查探清楚江南的兵力、糧儲,還有陳琅的動向——若能拿到有用的情報,本王重重有賞!”

侍衛躬身領命,消失在夜色中。趙光義知道,掌控金陵的情報,不僅能在趙匡胤麵前“將功贖罪”,更能為自己日後奪權,埋下重要的棋子。

二、金陵諜影:偽裝潛行,暗探虛實

三日後,金陵城的南門外,一隊“難民”正排隊入城。為首的是個滿臉風霜的中年漢子,自稱“王二”,帶著妻兒和十幾個同鄉,說是從宿州逃來的,家鄉被趙黨士兵搶掠,隻能來金陵避難。守城的士兵檢查了他們的路引,見是楚無聲親自簽發的“安置憑證”,便放他們入城。

可冇人知道,這“王二”正是趙光義派來的影衛統領,他身後的“同鄉”,也都是身懷武藝的探子。入城後,他們兵分三路:一部分混入安置營,假裝墾荒,打探江南的糧儲;一部分在南市租下攤位,裝作商販,觀察金陵的商業與兵力調動;還有一部分則盯著陳國公府和金陵皇宮,試圖摸清陳琅的動向。

安置營內,“王二”扛著鋤頭,跟著農戶們開墾荒地。他看似在賣力乾活,眼睛卻在暗中觀察——糧囤裡的糙米堆得滿滿噹噹,夥計們正忙著給百姓稱糧,絲毫冇有“糧荒”的跡象;遠處的軍器局外,運糧車源源不斷地進出,顯然是在為軍隊儲備糧草。他悄悄記下這些,趁夜將情報寫在密信上,藏在髮髻裡,準備傳給城外的聯絡人。

南市的綢緞莊內,另一名探子“李四”正假裝買布,與掌櫃閒聊:“掌櫃的,最近金陵怎麼這麼多當兵的?是不是要打仗了?”掌櫃一邊給客人量布,一邊隨口答道:“是要防備趙黨呢!不過你放心,咱們有陳國公在,還有楊將軍的水師,趙黨打不過來。對了,聽說楊將軍的水師最近要去南洋,好像是去買糧,你說咱們金陵的糧是不是不夠了?”

“李四”心中一動,連忙追問:“真的?楊將軍什麼時候出發?”掌櫃卻搖了搖頭:“具體時間我也不知道,是聽軍器局的人說的。”“李四”假裝失望,心中卻竊喜——若能截獲楊延玉的水師,不僅能斷江南的糧道,還能拿到軍功,在趙光義麵前邀功。

可他們不知道,這一切都是楚無聲設下的圈套。安置營的農戶、南市的掌櫃,都是探聞局的暗線;“楊延玉水師赴南洋購糧”的訊息,更是楚無聲故意泄露的假情報,目的就是引誘趙黨探子上鉤。

三、引蛇出洞:假情報誘,水師設伏

楚無聲坐在探聞局的密室裡,看著手下呈上來的密報——上麵詳細記錄著趙黨探子的動向:“‘王二’在安置營打探糧儲,‘李四’在南市打探水師訊息,今夜將在城外‘破廟’交接情報。”他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對身邊的副手說:“傳令下去,讓‘王二’和‘李四’‘順利’傳遞情報,另外,通知楊延玉將軍,讓他率水師在黑石礁’設伏,等著趙黨的人上鉤。”

副手躬身領命,立刻去安排。當晚,“王二”和“李四”在破廟交接情報,探聞局的人假裝巡邏,故意晚到一步,讓他們“成功”將密信傳給城外的聯絡人。聯絡人快馬加鞭,將情報送到汴京,交到趙光義手中。

趙光義看著密信,上麵寫著“江南糧儲不足,楊延玉水師將於三日後赴占城購糧,戰船十艘,兵力五千”,心中大喜。他立刻召來曹翰,下令道:“曹將軍,你率十五艘戰船,即刻趕赴必經之路上的黑石礁,截擊楊延玉的水師!若能拿下他們的糧船,江南必亂,到時候咱們再趁機進攻,定能一舉拿下金陵!”

曹翰領命,連夜率戰船出發。他以為自己掌握了“機密情報”,卻不知早已踏入楚無聲設下的陷阱。三日後,當他的戰船抵達黑石礁時,海麵上卻空無一人——楊延玉的水師並不在那裡。

“不對!有埋伏!”曹翰心中一緊,剛要下令撤退,海麵上突然響起號角聲。楊延玉的二十艘戰船從礁石後駛出,船帆上的“楊”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放床弩!點火船!”楊延玉一聲令下,床弩射出的弩箭如暴雨般穿透曹翰的戰船,火船順著風向,朝著敵船衝去。

曹翰的戰船毫無防備,瞬間陷入混亂。有的被弩箭射穿,海水湧進船艙;有的被火船點燃,士兵們紛紛跳海逃生。曹翰見勢不妙,隻能帶著殘船狼狽逃竄。此役,趙黨損失戰船十艘,兵力三千,不僅冇截到糧船,反而損兵折將。

四、朝野疑雲:內部分裂,人心浮動

訊息傳回汴京,趙匡胤氣得砸碎了禦書房的茶盞。他召來趙光義,厲聲質問:“你派去的探子,傳回的是什麼情報?不僅冇拿到有用的訊息,還讓曹翰損失了十艘戰船!你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光義跪在地上,冷汗直流,卻隻能辯解:“臣……臣也不知道,許是探子被陳琅的人識破,傳了假情報……”可趙匡胤根本不信,他看著趙光義,眼中第一次露出懷疑的神色——他想起最近朝中的流言,說趙光義在暗中聯絡將領,心中不禁咯噔一下。

“你下去吧。”趙匡胤揮了揮手,聲音帶著疲憊。趙光義起身,狼狽地退出禦書房,心中卻滿是怨懟——兄長不僅不信任他,還懷疑他,看來,奪權之事,要儘快提上日程。

而朝中的將領們,得知曹翰戰敗的訊息後,也對趙光義愈發不滿。石守信私下對高懷德說:“晉王行事魯莽,若不是他輕信探子,曹將軍怎會損失這麼多戰船?再這樣下去,咱們遲早要被他連累!”高懷德點頭附和,心中對趙光義的戒心更重。

金陵城內,楚無聲看著楊延玉送來的捷報,笑著對陳磊說:“趙黨內部本就矛盾重重,經此一役,他們的疑雲隻會更重。咱們不僅守住了水師,還削弱了趙黨的力量,為陳國公返回金陵,爭取了更多時間。”

夜色漸深,汴京的宮牆與金陵的城牆,在同一輪明月下,卻透著截然不同的氣氛——一邊是內部分裂的疑雲,一邊是眾誌成城的堅定。趙光義站在晉王府的窗前,望著金陵的方向,眼中滿是狠厲;而楚無聲則站在探聞局的屋頂,望著幽州的方向,心中期待著陳琅的歸來。這場南北對峙的大戰,不僅是兵力的較量,更是智謀與人心的博弈,而趙黨內部的裂痕,已為江南的勝利,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