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商 第321章 燕山共飲盟誓酒,北地雙雄定奇謀
-
一、軍堡密會:沙盤推演,屏退左右
顯德十四年三月末,燕山軍堡的議事廳內,燭火將人影映在石壁上,忽明忽暗。楊業身著玄色邊軍鎧甲,腰懸“破虜刀”,正俯身對著巨大的沙盤推演防務——沙盤上用青泥堆出幽州的山川河流,小旗標註著“契丹駐軍”“趙黨糧道”,他指尖捏著一枚紅色小旗,在滄州方位反覆摩挲,眉頭緊鎖。
王彥超立在沙盤旁,手中長刀“裂穹”斜倚在地,刀鞘上的銅環隨呼吸輕晃。這位曾隨柴榮平定燕雲的老將,鬢角已染霜,卻仍透著一股凜然殺氣,目光掃過廳門,對守衛沉聲道:“再往外退三十步,任何人不許靠近。”
就在這時,廳外傳來輕緩的腳步聲。副將秦武掀簾而入,躬身道:“將軍,陳相公到了。”
楊業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光,當即抬手:“撤去所有守衛,屏退左右,隻留你我三人。”待守衛儘數退去,他快步迎向廳門——陳琅身著粗布短褂,肩上還沾著狼山的草屑,潘小五跟在身後,手裡提著一個油布包,裡麵是密繪的趙黨兵力圖。
“陳相公一路辛苦。”楊業握住陳琅的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自汴京宮變後,某日日盼著有人能北上,冇想到竟是你親自來。”王彥超也上前一步,對著陳琅頷首:“久聞陳相公智計無雙,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陳琅笑著搖頭,將油布包放在案上,展開裡麵的兵力圖:“二位將軍客氣了。如今大周危難,陳某不是來‘拜訪’,是來‘求援’——更是來與二位共商‘屠龍’大計。”
二、三弊剖析:指圖論策,擊中要害
燭火湊近兵力圖,圖紙上用硃砂標註著趙黨在河北、山東的駐軍分佈:汴京有殿前司五萬兵,滄州駐著曹翰的兩萬步騎,瀛州是石守信的糧道樞紐,契丹則在居庸關以北屯著三萬鐵騎。
“趙匡胤雖占了汴京,看似勢大,實則有三弊。”陳琅指尖點在圖紙上的“陳橋驛”,聲音沉了下去,“其一,陳橋炸橋之事,至今在殿前司舊部中留著疑雲——高懷德等將領本就對‘黃袍加身’存疑,如今石守信江北戰敗,更有人私下議論‘趙氏得位不正’,軍心已亂。”
楊業點頭,捏起沙盤上的紅色小旗:“某也聽說了,上月曹翰派人來幽州‘勸降’,某故意提‘陳橋驚變’,那使者當場就變了臉色。這是趙黨的心病,也是咱們的機會。”
“其二,趙光義與趙匡胤麵和心不和。”陳琅又指向“汴京”方位,“趙光義為爭權,暗中拉攏曹翰、趙廷美,甚至截留了江南的糧草補給——上次石守信在長江缺糧,就是趙光義扣了糧船,想讓他吃敗仗。趙氏內部不和,咱們正好可以借勢。”
王彥超冷哼一聲,長刀在地上頓了頓:“兄弟鬩牆,自古成不了大事。某在京時就看透了,趙光義那點心思,無非是想等趙匡胤一死,奪了皇位。”
“其三,契丹與趙氏的盟約,不過是張廢紙。”陳琅最後指向“居庸關”外的契丹駐軍,“耶律賢去年向趙匡胤要‘關南十縣’,趙匡胤隻給了些金銀,契丹早已不滿。若咱們斷了趙氏對契丹的賄賂,再讓王將軍守好居庸關,契丹不僅不會援趙,說不定還會趁機南下,給趙氏添亂。”
這番話,像三道驚雷,讓楊業和王彥超眼中都亮了起來。楊業俯身盯著兵力圖,指尖劃過滄州、瀛州:“陳相公的意思是,讓某從幽州出兵,襲擾趙黨的糧道?”
“正是。”陳琅點頭,語氣堅定,“將軍可派輕騎襲滄州、瀛州,不用真打,隻需要燒掉他們的糧囤,製造‘糧道被斷’的假象。趙匡胤必定會分兵北上,這樣李重進在淮南的壓力就能大減,江南護駕軍也能趁機休整,準備北伐。”
王彥超立刻接話:“居庸關交給某!某麾下有三萬邊軍,再加上燕雲的鄉勇,定能擋住契丹!就算耶律賢真敢來,某也讓他有來無回!”
三、歃血盟誓:烈酒滴血,戰馬嘶鳴
楊業轉身走到案前,取來三盞烈酒,酒盞是粗陶所製,還帶著邊地的風沙氣息。他拔出腰間的“青冥刀”,指尖在刀刃上輕輕一劃,鮮血滴入第一盞酒中;王彥超緊隨其後,長刀“裂穹”出鞘,指血滴入第二盞;陳琅也取來一枚短匕,劃破指尖,將血滴進第三盞。
“某楊家三代守邊,受先帝柴榮恩重如山。”楊業舉起酒盞,聲音鏗鏘,“如今趙氏篡權,殺我忠良,某若坐視不管,何顏麵見先帝於地下!這杯酒,敬大周,敬先帝,更敬今日盟約——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某王彥超,貴為大周燕國公,也知‘忠君’二字。”王彥超舉起酒盞,眼中滿是決絕,“今日與二位結盟,定要護得燕雲周全,助陳相公複我大周!若有二心,死於亂箭之下!”
陳琅舉起酒盞,望著眼前的兩位老將,心中激盪:“陳某不才,願與二位將軍同心協力,困殺趙氏,還大周朗朗乾坤!若違此約,不得好死!”
三盞酒在空中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三人同時飲儘,酒液混著指血,帶著一絲腥甜,卻讓每個人的心中都燃起了火焰。
就在這時,廳外傳來急促的戰馬嘶鳴——是楊業的長子楊延昭來了。楊業掀簾而出,對著廊下的楊延昭沉聲道:“明日一早,你率五千輕騎出塞,直奔滄州,按陳相公的計策,燒了趙黨的糧囤就撤,彆戀戰!”
楊延昭躬身領命,聲音洪亮:“孩兒遵令!定不辱使命!”馬蹄聲遠去,楊業回到廳內,臉上滿是堅定:“某已傳令下去,邊軍即日起進入備戰狀態,隨時準備響應盟約。”
王彥超突然想起一事,補充道:“某還有一計。某可調燕雲的鄉勇,讓他們偽裝成流民,潛入河北各州。就說‘趙氏要征河北重稅,每戶繳糧三石’,再散佈‘契丹要南下,趙氏要棄河北百姓’的流言——民心一亂,趙黨的糧道就算冇被燒,也難以為繼。”
陳琅眼前一亮:“此計甚妙!民心是根本,若河北百姓反趙,趙匡胤就算有百萬兵,也會被困在汴京!”
四、圖紙相贈:霹靂破甲,共守北門
密談至深夜,燭火已燃儘了大半。陳琅從懷中摸出一卷油紙包著的圖紙,放在案上,緩緩展開——上麵畫著改良後的床弩,弩臂上特製的卡槽能固定裝滿火藥的陶罐,標註著“弩臂長一丈二,卡槽深三寸,可填火藥陶罐,射程八十步,爆炸時能破三層重甲”。
“這是陳某改良的霹靂炮圖紙。”陳琅指著圖紙上的卡槽結構,“之前在陳橋驛用的霹靂炮,隻能炸船,這改良後的,可用於陸戰,尤其能破契丹的重甲騎兵。楊將軍守幽州,最需此物,陳某今日帶來,助將軍守好大周的北大門。”
楊業俯身看著圖紙,眼中滿是驚喜。他常年與契丹作戰,深知重甲騎兵的厲害,若有這種霹靂炮,居庸關的防務將如虎添翼。“陳相公這份大禮,某替燕雲百姓謝過了!”他小心翼翼地將圖紙收好,放進貼身的鎧甲內,“某明日就命軍器局按圖紙打造,不出一月,定能造出百門霹靂炮!”
王彥超也湊過來,看著圖紙,笑著說:“有了這霹靂炮,再加上某的邊軍,契丹就算真敢來,也得掂量掂量!”
陳琅望著窗外的夜色,燕山的輪廓在月光下隱約可見。他知道,今日的盟約,不僅是北地雙雄的結盟,更是“困龍局”的關鍵一步——楊業襲糧道,王彥超守居庸,潘美在山東呼應,李重進在淮南施壓,再加上江南的護駕軍,一張圍獵趙匡胤的大網,已在悄然收緊。
“天快亮了。”楊業走到窗邊,望著東方的魚肚白,“二位,咱們的盟約,從今日起,就落在實處了。”
陳琅點頭,心中滿是堅定。他想起金陵的符清漪,想起幼帝柴宗訓,想起那些為大周犧牲的忠良——蘇九算、符彥卿、還有無數不知名的士兵。他們的血,不能白流;大周的江山,不能落入趙氏手中。
廳外的號角聲響起,是邊軍的晨號。三人走出議事廳,望著遠處操練的士兵,甲冑在晨光下泛著冷光。楊業握住陳琅和王彥超的手,聲音堅定:“今日盟約,至死方休!”
晨光漸亮,燕山軍堡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一場關乎大周存亡的“困龍之戰”,正從這片北地,緩緩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