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周皇商 > 第361章 太宰沙盤演兵局,壽州城下設奇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周皇商 第361章 太宰沙盤演兵局,壽州城下設奇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一、軍帳推演:沙盤指點點破要害,東門設伏定計策

崇德元年四月十七,壽州中軍大帳內,燭火將沙盤映照得格外清晰。沙盤上用青泥堆出壽州城牆的輪廓,護城河用藍布鋪就,四門分彆插著紅、黃、藍、白四色小旗,代表不同方向的防務部署。陳琅手持木杆,俯身盯著沙盤,李重進、魏鐵山分立兩側,目光緊緊跟著他的木杆移動。

“趙匡胤的十八萬主力,從黃河南岸而來,若要攻壽州,必選地勢最平緩的東門。”陳琅的木杆停在插著紅旗的東門位置,指尖點了點沙盤上的青泥,“你們看,東門外側是開闊的河灘地,適合趙軍列陣;護城河比其他三門淺三尺,攻城錘、衝車容易靠近;更重要的是,東門城牆是前朝遺留的夯土牆,雖經修補,仍比其他三門薄弱——趙普老奸巨猾,定會盯著這處破綻猛攻。”

李重進俯身細看,果然如陳琅所言,東門外側的沙盤上,“河灘地”比其他方向的地形平坦許多。“太宰所言極是!”他攥緊拳頭,“末將願率三萬護駕軍守東門,定讓趙宋兵有來無回!”

“光守不夠。”陳琅搖頭,木杆順著東門向外延伸,在“河灘地”上畫了個圈,“此處可埋轟天雷,按‘梅花陣’排布,每五枚為一組,間距三丈——趙軍的攻城錘一踏入這片區域,便引爆炸藥,既能毀其器械,又能震懾軍心。”他又指向東門兩側的樹林,“再在樹林裡設陷阱,挖五尺深的陷坑,坑底插尖木,坑上蓋茅草、鋪浮土,偽裝成平地,趙軍的步兵追擊時,定會落入陷阱。”

魏鐵山聞言,立刻道:“太宰放心!軍器局可連夜趕製轟天雷,隻要確定埋設位置,俺們的工匠半個時辰就能埋好!”

陳琅點頭,木杆轉向壽州西北方向的糧道:“還有一計——派五千輕騎,由你麾下將領張威率領,今夜便出發,繞至趙軍後方,襲擾他們的糧道。趙軍長途奔襲,糧草本就緊張,隻要斷其三日糧草,他們的攻城節奏定會放緩,咱們便能爭取更多時間加固防務。”

李重進躬身領命:“末將即刻傳張威來,讓他連夜整兵!五千輕騎,定能攪得趙軍糧道雞犬不寧!”帳內的燭火搖曳,三人的身影在沙盤上投下交錯的暗影,一套“守點、設伏、襲糧”的完整計策,已然成型。

二、東門勘察:實地定策細究火器,魏老無心露“師傅”

次日天剛亮,陳琅便帶著魏鐵山、李重進,騎馬前往東門勘察。晨霧尚未散儘,護城河的水麵泛著冷光,東門的夯土城牆在霧中若隱若現,幾名士兵正沿著城牆巡邏,甲冑碰撞聲在寂靜的晨霧中格外清晰。

陳琅翻身下馬,走到護城河岸邊,俯身檢視河水深度。指尖觸到冰涼的河水,他抬頭對魏鐵山說:“護城河比沙盤上測得的還淺,趙軍用沙袋填河,半個時辰便能填出通道——轟天雷的埋設位置,需再靠近城牆三丈,確保爆炸時能覆蓋填河的士兵。”

魏鐵山連忙點頭,從懷中取出紙筆,快速記下位置:“俺這就讓工匠按這個位置標記,午時前定能挖好埋雷的坑穴。”

三人沿著城牆走到河灘地,陳琅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揉搓:“這裡的土是沙質土,透氣性好,轟天雷的引線容易受潮——必須用新改良的轟天雷,不僅裝藥量要足,引線也得防潮,不然到時候引不爆,就成了笑話。”

“太宰放心!”魏鐵山拍著胸脯,語氣帶著幾分得意,“軍器局已趕製出兩百枚改良轟天雷,都是按兩個小師傅的法子改的!引信用桐油泡過,不怕雨水潮氣;裝藥用竹筒量的,每枚藥量都一樣足;連外殼都換了特製的陶罐,比之前的陶土罐更結實,炸起來飛沙走石,威力能比原來大一半!”

“小師傅?”陳琅的動作頓住,抬頭看向魏鐵山,眼中滿是疑惑,“軍器營何時來了‘小師傅’?我怎麼冇聽說過?”

魏鐵山這才猛然想起,之前忙著改良火器、趕製軍械,竟忘了把兩個孩子的事稟報陳琅。他心裡一慌,連忙解釋:“是……是兩個來當學徒的孩子,年紀不大,卻懂些火器的門道,之前幫著改良了引信和火藥配比,工匠們都開玩笑叫他們‘小師傅’,不是什麼大人物。”他怕陳琅追問,連忙轉移話題,指著不遠處的工匠,“您看,那邊的工匠已經開始挖埋雷坑了,俺們去看看?”

陳琅盯著魏鐵山的臉,見他眼神有些閃躲,心裡的疑惑更甚——能改良火器、被工匠們稱作“小師傅”的孩子,絕不可能是普通學徒。但眼下戰事緊迫,東門的防務刻不容緩,他便冇有再追問,隻是叮囑道:“不管是誰改良的,火器的質量絕不能出半點差錯。兩百枚轟天雷,你親自檢查,每一枚都要試爆,確保引信能燃、威力達標,務必在趙軍抵達前準備好。”

“俺明白!”魏鐵山鬆了口氣,連忙應下,快步朝著工匠的方向走去——他暗自打定主意,等戰事稍緩,一定要把柴熙誨和陳恪的事詳細稟報陳琅,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三、防務加緊:輕騎夜出襲糧道,工匠埋雷布陷阱

當日午後,壽州城內的防務便緊鑼密鼓地展開。東門的河灘地上,工匠們拿著鐵鍬,按標記好的位置挖坑,坑深三尺,直徑兩尺,每個坑之間間距三丈,正好形成“梅花陣”。魏鐵山親自蹲在坑邊,將一枚改良後的轟天雷放進坑中,仔細調整引線的長度,確保引線末端能接到城牆內側的觸發裝置上。

“引線一定要埋得深些,用油紙裹好,彆讓潮氣滲進去。”魏鐵山對工匠們說,手中的銅牌時不時敲一下轟天雷的陶罐,“這陶罐是特製的,炸的時候碎片能飛十丈遠,趙軍的步兵碰到就完了。”

與此同時,張威率領的五千輕騎,已在壽州西門外集結。士兵們都換上了輕便的皮甲,背上揹著乾糧和水囊,腰間挎著彎刀和短弩——他們要繞遠路,從壽州西北的山林裡穿行,避開趙軍的探馬,直撲趙軍後方的糧道。

“記住,隻襲擾,不硬拚。”張威勒著馬韁,對士兵們訓話,“看到趙軍的糧車,就放火燒,殺幾個押運的士兵便走,彆戀戰。咱們的目的是拖延他們的糧草供應,為東門的防務爭取時間。”士兵們齊聲應和,馬蹄聲踏過西門外的土路,很快消失在山林的暮色中。

夕陽西下時,東門的轟天雷已全部埋設完畢,陷阱也挖好並偽裝妥當。陳琅再次來到東門,沿著河灘地走了一圈,檢查每一處埋雷點和陷阱。他蹲下身,撥開覆蓋在陷阱上的茅草,看到坑底鋒利的尖木,滿意地點點頭:“很好。趙軍若敢來攻,定讓他們嚐嚐咱們的厲害。”

李重進站在他身邊,望著遠處漸漸落下的夕陽,聲音堅定:“太宰,末將已在東門部署了三萬兵力,城頭上架好了床弩和霹靂炮,隻要趙軍敢來,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陳琅抬頭望向北方,目光深邃——趙匡胤的主力很快就要到了,壽州的決戰,即將打響。他想起魏鐵山提到的“小師傅”,心裡的疑惑仍未散去,但此刻,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即將到來的戰事上。那些未解的疑問,隻能等打贏這場仗再說。

夜幕降臨,壽州城內的燈火漸漸亮起。東門的城牆上,士兵們手持火把,目光警惕地盯著北方;軍器營的工坊裡,爐火依舊通明,工匠們還在趕製霹靂炮和神臂弩;而遠在山林中的五千輕騎,正藉著夜色,朝著趙軍的糧道疾馳而去。一場關乎江南存亡的大戰,已在壽州城下,悄然布好了局。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