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蘿莉總裁的隱婚虐戀 第373章 糖罐埋進土裡才最甜
立夏第三日清晨,天光微亮,城市還在薄霧中沉睡。
陸寒照例推開店門,銅鈴輕響,那聲殘音如往常般低徊在耳畔,像是時光不肯走遠。
可當他目光落在門檻時,腳步頓住。
一圈細小的野草莓,不知何時悄然圍成環狀,沿著門框底部整齊生長,果實低垂,紅得近乎透明,彷彿夜雨用露珠串起了一條項鏈,溫柔地將這座糖果鋪擁入懷中。
泥土濕潤,晨風拂過,果香清冽,帶著某種難以言喻的熟悉氣息——像是誰的記憶,在無聲歸來。
他沒有驚動它。
沒有拍照,沒有呼喊,甚至連眉頭都未曾多皺一下。
隻是靜靜凝視片刻,轉身取來一隻青竹編的淺籃,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將那些草莓一顆顆摘下,動作輕得像怕驚擾一場夢。
回屋洗淨,控水,加冰糖慢熬。
爐火微溫,果肉在鍋中咕嘟作響,香氣漸漸彌漫整個店鋪,甜而不膩,透著春日初醒的生機。
他親手灌裝,十瓶,不多不少,每瓶貼上手寫標簽:“她說,甜要慢慢嘗。”
第一縷陽光灑進窗台時,第一位顧客來了。
是個拄拐的老人,駝背,銀發稀疏,手裡緊握一根磨得發亮的舊柺杖。
他看見櫃台上的果醬,眼神忽然顫了顫。
“這……味道?”他聲音沙啞,鼻翼微動。
陸寒點頭,遞出一瓶:“試試。”
老人開啟蓋子,隻嗅了一下,整個人猛地一震。
他手指顫抖,幾乎握不住瓶子,眼眶瞬間泛紅。
“像……像極了。”他哽咽,“我母親臨終前攥著我的手,說‘彆哭’那天……她嘴裡含的,就是這種糖。”
空氣靜了一瞬。
陸寒沒說話,轉身取出一小罐蜂蜜,輕輕放進老人手中。
“那就帶點回去,”他聲音低沉卻溫和,“泡給她聽。”
老人怔住,淚水終於滑落。
他沒道謝,隻是用力抱緊果醬,像抱著失而複得的童年,一步步蹣跚離去。
與此同時,社羣廣場上,程遠正彎腰除錯一把改造吉他。
這是他“心聲亭千年計劃”的延續——把廢棄樂器變成公共共鳴裝置,讓普通人也能聽見彼此心底的聲音。
他拆開共鳴箱清理積塵,忽然指尖觸到一片異樣的柔軟。
抽出一看,是一張糖紙。
邊緣有手工剪裁的痕跡,圖案是褪色的小熊舉著彩虹傘,顏色斑駁,卻依舊能辨認出那是三十年前僅發行一天的“彩虹星砂糖”限定款——蘇悅十二歲生日那天,她站在街角,把最後一包糖分給了三個蜷縮在橋洞下的流浪孩子。
程遠的手指僵住了。
那年她笑著跑開,馬尾辮在風裡跳躍,嘴裡喊著:“吃了糖,噩夢就不會追你啦!”
後來,那批糖成了絕版,也成了無數人心底最柔軟的符號。
他盯著這張憑空出現的糖紙,久久未語。
最終,他沒將它取出,反而拆下整塊共鳴板,扛去廣場噴泉,嵌入底座石縫,親手刻下一行字:
“有些聲音,沉下去才響得久。”
當晚,月光傾瀉,水麵如鏡。
倒影中,竟浮現無數漂浮的糖紙,隨波輕蕩,五彩斑斕,如同童年夢境被整個搬進了現實。
路過的孩童駐足凝望,輕聲問媽媽:“天上怎麼掉下來這麼多星星?”
而在城郊廢棄果園的迷你心聲亭外,蘇憐正帶領新一屆學生重走“田野傾聽”路線。
風穿過鐵皮亭子,發出細微嗚咽。
一名學生好奇地伸手,試圖開啟當年埋下的玻璃罐,想看看裡麵寫了什麼。
“彆。”蘇憐輕輕按住他的手,聲音很輕,卻堅定,“有些話,裝著比讀出來更有力量。”
話音落下,忽而風起。
落葉翻卷,一張泛黃糖紙竟自行從罐口縫隙飄出,打著旋兒,輕輕貼在那名學生的衣角。
眾人屏息。
糖紙背麵空白,唯有一滴晶瑩糖漬,乾涸多年,卻仍清晰凝成心形,像是某人含笑落筆,又悄悄藏起所有言語。
返程途中,沒人再提開啟罐子的事。
可接下來幾天,管理員巡查各座心聲亭時,卻發現石縫間多了許多彩泥捏成的微型糖果——紅的、黃的、藍的,歪歪扭扭,卻充滿童真。
更詭異的是,次日清晨,所有糖果表麵竟析出細微霜紋,在朝陽下連成一句話:
“謝謝你們還願意相信看不見的東西。”
訊息傳開,無人解釋,也無人質疑。
彷彿這座城市,終於學會了用沉默回應深情。
而此刻,糖果鋪內,陸寒正將最後一批春信果醬封存。
他抬頭望向牆上那幅從未取下的舊畫——是萌萌五歲時畫的全家福,歪斜的屋頂下,三個人手拉手,頭頂寫著稚嫩的一行字:“媽媽藏起來了,但我知道她在看我們。”
他低頭看了看手中的竹籃,殘留幾粒草莓籽,黑得發亮。
忽然,他嘴角微揚。
那一瞬,風穿堂而過,鈴鐺輕晃,彷彿有人在很遠的地方,輕輕笑了。
第374章
根脈藏光
夜深,糖果鋪的燈還亮著。
陸寒坐在舊木桌前,窗外風靜,唯有銅鈴偶因餘震輕響。
他手中捧著一隻褪色的牛皮紙信封,邊角磨損,像是被歲月反複摩挲過無數次。
這是整理蘇悅遺物時留下的最後一箱——她當年悄悄塞進他公文包的“戰利品”,全是些不成章法的塗鴉糖紙、便簽、小紙條,像一場悄無聲息的情感遊擊戰。
他一張張翻過,嘴角不自覺地鬆動。
直到那張熟悉的彩虹星砂糖紙滑落掌心。
背麵那行歪歪扭扭卻力透紙背的字跡,瞬間擊穿了時間的牆——
“我把你的生活弄得太甜了。”
陸寒呼吸一滯。
那年她剛嫁入陸家,全城風雨,家族施壓,媒體圍獵。
她不過十八歲,穿著不合身的高定禮服,在訂婚宴上被人冷嘲“鄉野丫頭配不上陸總”。
可散席後,她卻偷偷溜進他書房,把這張糖紙夾進他次日要簽署並購案的資料夾裡。
那時他還冷笑:“幼稚。”
現在才懂,那是她以最輕的方式,撬動了他最重的一生。
他久久凝視那句話,指尖緩緩撫過墨痕邊緣,彷彿能觸到當年她寫字時筆尖的溫度。
然後,他合上賬本,翻開今日頁,提筆寫下三字:
“今日無售,隻送。”
沒有公告,沒有宣傳,甚至連店門都沒換標識。
可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斜照進玻璃櫥窗時,人們發現——櫃台竟擺上了九十九個小瓷碟,每碟一顆水果糖,晶瑩剔透,色彩各異,宛如凝固的晨露。
旁側貼著一張手寫便簽,字跡沉穩而溫柔:
“挑你最想忘記又最難放下的那一顆。”
無人問價。
但第一個來的是位老婦人,顫抖著從懷中掏出一把斷發梳,輕輕放在空碟上,取走那顆深紫色的糖,沒說話,眼底卻有淚光閃動。
接著是一位退伍老兵,放下半封燒焦的信,拿走紅色那顆;
一個年輕女孩留下撕碎的診斷書殘片,帶走淡綠;
還有人放下枯萎的玫瑰、褪色的照片、一枚退役警徽……
沉默如潮水般蔓延,交換在無聲中完成,彷彿整座城市的心事,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安放的容器。
黃昏將至,萌萌蹲在櫃台下,認真數著那些留下的物件。
“爸爸,”他仰頭,眼睛亮得像星子墜落,“今天收到了九十九種勇敢。”
陸寒彎腰抱起他,沒回答,隻是用指腹輕輕擦去兒子鼻尖沾到的一點糖粉。
那一夜,立夏第七夜,月色清冷如洗。
他在夢中見到了她。
蘇悅站在老槐樹下,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碎花裙,手裡提著當年埋下的玻璃罐——如今空了,透明如初。
她笑著轉身,聲音穿過風:“現在它終於成了真正的種子。”
話音未落,樹根微動,泥土裂開細縫,一點嫩芽破土而出,葉片呈雙螺旋狀,葉脈泛著幽微金光,如同流動的蜜。
陸寒猛然驚醒。
心跳如鼓,額角沁汗。他坐起身,望向窗外,天還未亮。
他沒叫人,也沒說夢。
隻是默默穿上外套,牽起還在熟睡的萌萌的小手,輕聲喚道:“我們去種點東西。”
父子倆打著小燈來到後院老槐樹下,鐵鍬翻土,動作輕緩。
挖至深處,原該是玻璃罐的位置,早已不見蹤影。
唯有一株幼苗靜靜佇立,根係纏繞著某種晶瑩絲線,像是地下有光在緩慢呼吸。
陸寒沉默良久,最終覆土掩埋,拍實,又澆了一瓢清水。
回屋後,他取出新製模具,推出一款從未麵世的軟糖——外表樸實無華,咬開卻內藏一片可食用金箔,入口即化,舌尖微燙,似有低語掠過耳畔。
包裝紙上印著一行極小的字,若不細看幾乎忽略:
“有些答案,要在地下長很久。”
新品上架第三日清晨,薄霧未散。
一位年輕母親抱著孩子站在店門前,指尖微顫地指向陳列櫃中的“根脈軟糖”。
她雙眼失明,眼眶深陷,卻神情篤定。
“我兒子說……”她聲音輕得像怕驚擾夢境,“吃這顆糖的時候,聽見了樹葉生長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