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蘿莉總裁的隱婚虐戀 第413章 換鍋的人,纔是下一個灶神
地下實驗室的警報聲仍在回蕩,紅光如血般在牆壁上流淌。
程遠站在檔案櫃前,手指顫抖地抽出那捲泛黃的「八灶計劃」原始檔案。
紙頁邊緣已經脆化,彷彿一碰即碎,可他顧不上這些。
他的目光死死釘在底部那行幾乎褪色的小字上——
「當主鍋失效,備選方案:以人為釜,以魂為引,啟『輪回灶』。」
空氣凝固了。
「不是裝置……」他喃喃自語,聲音低得像從地底滲出,「他們要換的不是爐子,是人。」
腦中電光火石般閃過蘇悅這些年被囚禁的資料模型、意識剝離實驗的失敗記錄、還有那些悄然消失在係統日誌中的兒童檔案。
一切線索終於拚合——敵人從未放棄複活她的意識,但他們不再試圖修複原體,而是要複製她,把屬於蘇悅的記憶與情感網路,完整移植進一個全新軀殼。
而這個新宿主,必須具備一種極為罕見的特質:高共情力。
能感知他人痛苦,能共鳴未言之傷,能在沉默中聽見靈魂的震顫。
這種孩子,本該是遊牧糖匠基金會最想保護的人。
可現在,卻成了敵人獵取的目標。
「我們救過的孩子……」程遠猛地抬頭,眼神驟冷,「全都在名單上。」
同一時刻,陸家老宅。
萌萌盤腿坐在書房地毯上,麵前攤開一台平板電腦,是他堅持要調出的「回聲牆專案」受助兒童名錄。
這麵牆曾是他母親設計的心理療愈裝置——每個孩子隻要觸碰牆麵,就能將心底最深的悲傷釋放出來,由係統轉化為一段旋律,再通過糖果的味覺編碼儲存下來。
「你還聽得見。」他每念一個名字,就輕輕點一下螢幕,像在確認某種存在。
陸寒站在門邊,黑衣筆挺,麵容沉靜如夜海。
可當他聽見兒子低語時,眼底掠過一絲極淡的波瀾。
這是】糖融之處,心火未熄
晨光如利刃般,割開城市灰暗朦朧的天際。
教育部信訪視窗前,那封無名信靜靜地躺在堆積如山的檔案最上層,就像一顆被遺忘卻註定會引爆的種子。
指紋清晰、位置精準——彷彿這不是偶然的投遞,而是一場儀式的開端。
蘇憐站在三公裡外的咖啡館角落,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落在手機螢幕上跳動的熱搜詞條:心理援助變相洗腦?
誰在訓練孩子的共情力?
她嘴角微微上揚,眼中卻沒有笑意。
「這不是證據,而是火種。」她低聲自語,將一杯已經冷掉的美式咖啡推到一邊,「隻要有人開始懷疑,謊言就再也掩蓋不住真相了。」
聽證會現場,記者們蜂擁而至。
她戴著口罩和寬簷帽,混在旁聽人群中,聽著自己匿名提交的舉報信被逐字朗讀。
官員們支支吾吾,基金會代表緊急辟謠,可那些模棱兩可的回答,反而成了媒體筆下的「欲蓋彌彰」。
「某些孩子正在被訓練成『更好的傾聽者』。」這句話反複出現在各大新聞標題中,像一根細針,紮進了公眾神經最敏感的地方。
而她想要的,正是這短暫的停頓。
當天夜裡,一輛毫不起眼的麵包車駛入城郊廢棄醫院的地下車庫。
車內,三位白發蒼蒼的心理醫生交出一疊泛黃的病曆本,封皮上寫著「邊緣共情障礙乾預實驗·絕密」。
「我們當年以為是在救人。」其中一人聲音顫抖,「結果……是我們開啟了潘多拉的盒子。」
蘇憐翻開第一頁,瞳孔驟然收縮。
【受試兒童a-7,女,9歲,有高共情傾向。
經過七次引導性敘事暴露後,出現非自主順從行為,表現為無條件回應施令者的情緒需求,即使違背自身意願。
結論:該類體質極易被植入『替代情感模板』,建議終止專案。】
她繼續翻閱,越來越多的記錄浮現——這些孩子不僅能感知痛苦,更能被「重塑」為情感容器,成為他人意識寄居的溫床。
「他們早就嘗試過了。」她喃喃自語,「失敗一次,就換一個方法。」
而這一次,他們盯上了遊牧糖匠基金會——這個以療愈之名收容創傷兒童的地方,竟成了最佳的篩選場所。
與此同時,陸氏總部地下指揮中心,燈光全部熄滅。
所有電子監控係統已被強製關閉,伺服器離線,攝像頭斷電。
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四小時人工輪值,每兩名成員一組,在各個區域定點巡查,用紙質日誌記錄每一個孩子的作息和反應。
陸寒站在中央大廳,手中握著一枚琥珀色的糖果,那是蘇悅生前最後研製的「情緒共鳴體」原型。
「他們靠演演算法抓取特征,尋找共情峰值,預測心理模型。」他聲音低沉,但穿透了寂靜,「但我們不玩資料遊戲了。」
他抬眸掃視全場:「從今天起,測試隻有一個——閉眼品嘗糖果。」
規則很簡單:讓孩子蒙上眼睛,隨機給他們不同味道的糖果——甜、苦、酸、辣、鹹、澀、麻、腥、燙。
不問他們的感受,不記錄他們的回答,隻看他們第一反應的眼神和肢體動作。
「真正的共情,不在語言裡。」他說,「而在本能。」
測試持續了三天。
大多數孩子隻是皺眉、吐掉糖果,或者下意識地靠近照護者。
直到第五天清晨,輪到那個五歲的女孩——林小滿,她來自地震災區孤兒院,檔案編號-09。
當她咬下那顆黑色苦糖的瞬間,沒有哭,沒有退縮,而是猛地轉身,緊緊抱住身旁一個比她大兩歲的男孩,把臉埋進對方的肩膀,肩膀微微顫抖。
陸寒站在單向玻璃後麵,呼吸一滯。
那一抱,不隻是安慰。
那是保護。
是當年蘇悅在實驗室暴動夜,用自己的身體擋住萌萌時的動作複刻。
「帶她走。」他立即下令,聲音不容置疑,「轉入『銅鍋計劃』安全屋,代號『守味者』,僅限我與萌萌知情。」
命令下達的同時,一道微弱的訊號悄然躍出基金會主樓,直奔第七號遺址方向——但下一秒,被預設的物理防火牆攔截,化作無聲的火花湮滅於虛空。
夜深了。
基金會頂樓天台,銅鍋靜靜地放置在中央,宛如一座祭壇。
這是蘇悅親手設計的最後一套情感共振裝置,傳說中能承接「未說完的話」。
萌萌獨自坐在鍋前,雙腿晃蕩著,手中捏著一塊偷偷藏起來的彩虹糖——那是媽媽留給他的最後一顆。
他緩緩地將糖放入口中,閉上眼睛。
風停了,星星隱去。
時間彷彿凝固了。
良久,他睜開眼睛,眸光清澈如洗,卻又深不見底。
「媽媽說……」他輕聲開口,聲音稚嫩卻帶著奇異的重量,「第九口鍋已經點火了,但它煮不出真心話。」
話音落下的刹那——
「嘀!嘀!嘀——」
刺耳的警報聲撕裂了長空!
基金會伺服器群突發異常,警報燈瘋狂閃爍。
技術組緊急排查,發現有人試圖遠端接入「兒童檔案庫」,攻擊源ip鎖定在城南荒廢區——第七號遺址舊址,正是當年「八灶計劃」首次人體實驗的埋骨之地。
「不可能!」程遠衝進控製室,盯著定位坐標,臉色慘白,「那裡早就斷電十年了,連訊號塔都拆了!」
更令人窒息的是,入侵者並未使用常規網路通道,而是通過一種古老的脈衝波頻段發起連線——正是蘇悅早期研發的「糖波傳導協議」,理論上隻能由活體共情者手動啟用。
「有人在用她的語言……開啟她的門。」程遠喃喃自語。
而就在同一時刻,宿舍樓內,那名曾練習哭泣的少年悄無聲息地起身。
他穿好外套,從床墊夾層取出一張折疊整齊的手繪地圖。
線條稚拙,卻精準地描繪出一片從未公開的地底結構——八座環形灶台圍繞著中樞,第七座已標上紅叉,第八座則被重重圈起,旁邊有一行小字:
【此處有聲,母應在此。】
他凝視了良久,輕輕摺好地圖,塞進衣兜,推門而出。
夜色吞沒了他的背影,隻留下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未知的深處。
窗外,月亮隱沒在雲層後麵。
那枚融化的糖指紋,在教育部檔案室的影印件上,正悄然滲出一絲極淡的熒光——像是回應,又像是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