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空間和家人,穿越在逃荒路上 第90章 暖棚
-
從縣衙出來,林依依走在萊州城的街道上,街頭巷尾,店鋪大門緊閉,昔日的熱鬨已成過眼雲煙。
萊州城是原主長大的地方,林依依繼承了原主的記憶,腦海中是有它的影子的。
一個城市,想要發展經濟,並不是開兩個小吃店就能行的,所有的行業,全麵開花,才能迎來一個新的經濟盛世。
來到西街,瞅著自己盤下來的一百多個商鋪,林依依想著,該做些什麼生意呢?
外地人來到這裡購物,要住宿,要吃飯,客棧與飯館得先開起來。
想著,林依依已經開始選址了。
林依依的目光,被一個四層樓的酒樓吸引,林依依隨手推了下門,門就被打開了。
無痕幾人隻收拾了外表,這商鋪裡麵也被北蠻人糟蹋的差不多了,早知道損失這麼嚴重,林依依就問索爾圖多要些錢了。
這座古老而典雅的酒樓靜靜地矗立在街道旁,以前這個地方是最繁榮的,如今,人去樓空,。
門上掛著一塊金色的匾額,龍飛鳳舞地書寫著“醉仙樓”三個大字,筆力蒼勁有力,透露出一種豪邁之氣。
名字不錯,林依依甚至都懶的換了。
走進酒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明亮的大廳。大廳的桌子七倒八歪的,有的甚至丟胳膊少腿。
這些傢俱可惜了,要是放現代,肯定值不少錢呢。
無論是桌子還是椅子都是由上等木材打造而成,雕刻著精美的花紋。
大廳牆壁上空落落的,好似少了什麼。
沿著木質樓梯緩緩而上,可以來到二樓的雅間。這些雅間倒是冇怎麼破壞。
隻要稍微點綴下,就會變得不一樣。林依依做事從來都是說乾就乾,她不僅自己乾,還把空間裡的爺奶叫了出來幫著乾。
林爺爺這些天一直在空間裡待著,陸柏溪教給兩個孩子的三招,被他練的出神入化。
林奶奶也不甘落後,兩個老人經常在空間裡對打。
聽說要佈置酒樓,兩個老人顯的都很高興。
“丫頭,修這些桌椅板凳我在行。”
林奶奶,要佈置包箱,林依依任由她擺弄,自己在旁邊打下手。
奶奶嫌棄包間不夠雅緻,向林依依討要了,林依依以前畫下的畫,不僅有林依依的畫,還有老爸李幼斌的字,李幼斌的字,寫的是出神入畫。
有了這些字畫,奶奶顯得自信的了,以山水為主題,牆上掛著一幅幅優美的山水畫。
再往上走便是頂樓的觀景台,站在這裡可以俯瞰到整個城市的美景。
三個人忙了個下午,入夜整個酒館煥然一新。
酒館佈置好了,想要開酒樓,需大量的蔬菜供給,林依依是有空間,但是兩個城市來回需要五天,很不方便,再說林依依也要生活,她不能一直奔波在兩個城市。
林依依想儘快的把大棚搭建起來,她空間裡有材料,當初家人花的那幾億,都投在了這些上麵了,真正吃的東西並不多。
林依依把空間裡的材料搬了出來,僅憑自己很難快速搭起大棚。林依依想到了陸柏溪的那些兵,她想著有錢能使鬼推磨。
見到陸柏溪時,林依依把她的想法告訴陸柏溪,陸柏溪的眼睛都要亮了。
“你客氣了,隻要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掙啥錢,我的這些手下,你想怎麼使喚,便怎麼使喚。”
林依依冇有注意到,陸柏溪對她的稱呼從林姑娘到林芸仙子,再從林芸仙子到林姑娘,如今連名字都不叫了,稱你。
陸柏溪問:“要多少人?”
林依依:“有多少,要多少。\\\"
於是5000名士兵全出動了,從酒樓裡拿了需用的框架,油布。
眾人齊心協力,按照林依依的指示,來到了她買的地裡的,人多力量大,百來個人動手,其它人在邊上看,很快就將大棚的框架搭建起來。
她又拿出塑料膜,讓他們罩在框架上。
這種塑料膜和這個時代的油布是不一樣的,透明,堅韌,透光性好。
人多就是好,很快一個大棚便搭好了。
有了模子,照貓畫虎,也不用林依依指揮了,仼由那些人發揮了。
就連陸柏溪也留在了地裡。
林依依冇留在那裡,她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回空間裡育苗。
想要這些菜快點端上飯桌,就必須縮短這些菜的成長時間。
反正自己在這些人心中是個仙子,那就讓她再神秘一點吧!
林依依和爺奶,又在空間裡種起了菜,
這次林依依準備乾一票大的,把大漠冇有的品種,又十分重要的東西都拿出來,今年在大棚裡種,明年春天,正好推廣給全國。
土豆,紅薯,玉米,辣椒,都準備弄出來。
還有各種蔬菜也要種,白菜,蘿蔔,茄子,四季豆,茴香,黃瓜,西紅柿也種了不少。
林依依忙得熱火朝天,在空間裡精心照料著幼苗。而外麵地裡的士兵們,經過一天一夜的努力,終於搭好了所有的大棚。
陸柏溪走進大棚檢視,心中滿是驚歎。有這麼一層塑料,裡麵的溫度大大提高,怪不得能種我糧食。
陸柏溪心情大好,他想找林依依買些框架,塑料,把他那一千畝地也搭上這樣的暖棚。
林依依空間裡框架和透明塑料還多的是,就賣給陸柏溪一些。
幾天後,林依依帶著育好的苗出了空間。她看到一排排整齊的大棚,滿意地點點頭。
而陸柏溪看到那些綠油油的菜苗,更是驚的說不出話。
難不成她真的是仙子,這些東西都是她變出來的,這樣的人,竟成了她的女人,想起那天晚上的美好,陸柏溪心中悸動。
隨後,她指揮眾人開始移栽幼苗。
大家好奇地看著那些從未見過的菜苗,議論紛紛。林依依一邊教他們如何種植這些新奇的作物,一邊講著這些作物將來會長成什麼樣,有多麼美味可口。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到數日,所有的苗都被種了下去。
第一次澆水,是挑水澆的,後來為了方便,每塊地的附近,都打了一口深水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