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仙俠玄幻 > 道斷修羅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忘川橋上說輪迴 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道斷修羅 第五百九十三章 忘川橋上說輪迴 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和尚嘴唇輕輕動了動,喃喃問道:“你說這橋,我是過?還是不過呢?”



孟婆往他杯裏添上靈茶,呆呆笑道:“你都站在了橋上,難不成還能退回去不成?還是說和尚你不是凡人,是來我這裏討茶喝的?”



和尚想想也是,嘿嘿笑道:“我這一世究竟還是愚笨了一些,希望借著你這杯靈茶,能讓我輪迴之後清明一些。”



孟婆搖搖頭,望著杯裏飄落的一片茶葉,輕聲說道:“說實話,於輪迴一道,我還是不太清楚。”



雖然在輪迴塔中經曆了三世輪迴,可是離開之後便再無記憶。



唯一保留下來的隻有輪迴劍法,跟母親的記憶。



和尚看著他搖搖頭,笑道:“和尚我也不懂,所以想著再經曆輪迴,下一世爭取搞明白一些道理。”



孟婆歎了一口氣,說道:“輪迴之後,你便不再是現在的你了,你還能想著這一世的未修成的緣份麽?”



“那也不能強求吧,我這是儘人事,聽天意!”



和尚說完抬頭看了一眼空中的月亮,笑道:“倒是婆婆你,在這橋上風風雨雨,見多了輪迴的眾生,想來已經麻木了吧?”



孟婆放下手中的茶杯,往壺裏添上水,看著和尚笑道:“和尚你若有故事,我願意洗耳恭聽。”



和尚一聽,頓時來了精神,看著孟婆笑了起來。



“和尚話多,隻要婆婆不嫌麻煩,我便跟你嘮叨一會。”



孟婆抬頭看著天空的月亮,說道:“還有一會功夫,可以聽和尚講講故事!”說完拎起茶壺給和尚添上了熱茶。



和尚一愣,冇想到心若磐石的孟婆來了心思,要聽故事。



當下也不好推脫,低頭沉思了片刻,清了清嗓子,輕輕地歎息了一聲。



這一聲歎息,便帶出一個久遠的輪迴。



話說,當年有一和尚雲遊來到湡水河畔,眼見風景秀麗,再看身後佛寺佛光普照,不免意醉神迷。



自耕自足是和尚的修行,於田間耕作之時揮動手裏方便鏟,不小心剷斷了一條蚯蚓。



和尚急忙雙手合十,口誦“罪過,罪過。”



低頭將蚯蚓撿起來,再用絲絹將它包紮好,念動佛經為之祈禱。



轉眼間,蚯蚓傷勢痊癒,身上卻永遠留下一圈白印。蚯蚓感恩和尚的救命之恩,於是便時常爬進佛堂去聽和尚講經說法。



光陰荏苒,時間慢慢流逝。



蚯蚓得天地之靈氣,開始化作人形,投胎寺院附近一戶農家。奈何道行尚淺,雖投胎為人形,卻無人之骨骼,無法站立行走。



思念之下,蚯蚓托夢給母親農婦說道:唯有寺院的和尚可救兒軟骨之疾。



農婦夢醒,抱著嬰兒來到寺院向和尚求救。



隻是不巧這天和尚和尚雲遊未歸。眼睜睜看嬌兒氣斷身絕,農婦悲痛之下,竟一頭撞死在寺裏鍾樓下。



寺內僧人和香客皆驚懼不已,紛紛為之落淚傷心。



此時,原來響徹數裏的古鍾竟然傾刻變聲,聲聲淒慘,如母親喚兒之聲,聽之令人淚下。



和尚雲遊途中正欲返回,突聞鍾聲變調,掐指一算,知是蚯蚓魂魄不散附在巨鍾上。和尚忍不住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急速趕回寺院,吩咐弟子在鍾鼓樓前擺上香案,和尚親自上壇做法。並一再囑咐弟子,次日不到五更,不可敲鍾。



誰知弟子粗心,竟忘了師傅的囑托,剛至四更,弟子便敲響巨鍾。



靜坐禪房的和尚長歎一聲,此乃天意,他也無可奈何。



原本和尚算定該蚯蚓與佛有緣,但其在塵世造孽深重,必須送到東海清其體、健其骨、除其孽、變其性,然後讓它投胎轉世。



鍾聲是其轉世的符音,但世事難料天意難違,鍾聲一響,和尚便已知道,蚯蚓行出不遠就已投胎人間。



孽緣未了,日後必生有禍事再生......



卻說,距寺院百裏之遙的高化郡有一位太守,娶妻為皇帝之女為妻,雖享人間榮華富貴,但仍有一事不如意。



那便是太守夫婦已過不惑之年,仍膝下無後。



夫妻二人為此時常感傷,每逢初一、十五總要到寺院上香祈福。



這年公主果然有孕,十月之後生下一女,此女一出生,滿屋生輝,故取名希女。



希女雖是蚯蚓轉世,但她聰明伶俐,五六歲時,百家史書便能早讀如流,琴棋書畫樣樣嫻熟。



隻是從小得了一種怪病,見不得陽光。



太守多方求醫問奈何效果甚微,後來聽說寺院和尚和尚能治此病,於是太守齋戒三月,沐浴七日,親至寺中跟和尚求藥救女。



塵緣未了之下,和尚感其誠心,便囑咐太守說:“汝女要讀佛經,明佛禮,心不可存惡念,身不可有惡行,日後自有神人救她。”



從此,希女將和尚的話牢記在心,便在閨中經常研修禪教。



太守視女如掌上明珠,公主更憐女如心肝寶貝。



希女長到十八歲,皇帝欲廢後納希女為妃,希女知其暴虐無道,斷然拒絕。



蕭王欲招希女為妃。希女以父病為由推辭。



最自己選定了有神通之稱的新帝為皇後,後宮雖然佳麗三千,但武帝酷愛希後,以至每每出行必帶希後同往。



而且受希後影響,武帝開始崇尚佛事。



天長日久,武帝由於疏於朝政,引起朝野上下不滿,後宮嬪妃對郗後更是惡語中傷。頓時,宮廷內外一片廢希後之聲。



希後聞此後性情大變,她便倚仗武帝的專寵,開始對後宮嬪妃濫用酷刑,毒如蛇蠍,還經常以莫須有罪名誅殺大臣。大家敢怒不敢言。



且說和尚苦修數年之下終成正果,一時間寺中瑞氣氤氳,霞光滿天。



皇帝見天際祥光出現,得知寺院的和尚和尚修成了正果,得到無上寶經。皇帝攜希後親往延慶寺聆聽和尚和尚講經,有時把和尚請到宮中講經。



梁武帝每次聽經都如癡如醉,於是下詔敕封和尚和尚為國師。



希後明白自己是蚯蚓另類,見皇帝如此器重和尚,心中又急又怕。



怕的是和尚揭穿自己的老底,急的是寶經弄不到手,就不能徹底根除自己的病。



思前想後之下心生一計,決定除去和尚,得到寶經。



於是,希後精心製作了一籠狗肉包子賜予和尚。



這天,希後對皇帝進言道:“國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殺生食肉,何以為佛。不如留下寶卷,打發他去吧。”



皇帝不信希後所言,派侍衛前去打探。



和尚如實回答:“包子乃皇後所賜,不敢不受,卻萬不敢食之,已埋至寺院牆下。”



侍衛果然從牆下挖出包子,回去如實稟報了皇帝。



皇帝至此以後便對希後心存戒意,據說寺院埋狗肉包子的地方後來長出了蔥、韭、芥、蒜。



又過二年天下大旱,皇帝請和尚頌經祈雨。



和尚開壇講經,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天降大雨。皇帝大喜,而希後卻道:“今期雨至,乃大王洪福所至,豈是和尚所為。”



他日皇帝與和尚論完佛法,詢問和尚與皇後可曾有過隙。



和尚不敢虛言,如實講述了希後的離奇身世。皇帝聽後大為詫異,晚上果見希後腰間長有一圈兒白線,心道和尚果然冇有騙他。



此後希後失寵,知是和尚所為,便惱羞成怒,非殺和尚一解心頭之恨。



一夜希後身懷利刃,出宮來至寺院。但見佛殿之中,和尚盤膝坐閉目誦經。



希後大喜,一上在刀刺向跌坐在地的和尚。隻聽哢嚓一聲,手中利刃斷成了兩截。



再看和尚毫髮無損,睜開雙眼看著希後,口誦佛號:“阿彌陀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希後大驚,慌亂之下逃回宮中。



皇帝自從知道希後的此番惡行,日夜不安。奈何皇帝深信佛教,不忍殺生,便請和尚設壇作法。



於是宮中高塔法壇,和尚端坐壇上念動咒語。



片刻之間,希後呻吟不止,隨後化為一條丈餘長的大蚯蚓來到壇前,眼中含恨,瞪著和尚。



和尚看著她輕歎一聲,緩緩說道:“我救你性命,度你成人,本想讓你弘揚佛法,不料你卻妖媚惑主,橫行後宮,殘害無辜人命。”



“今大王英明,不忍害你性命,你且迴歸本類,好生去吧。”



大蚯蚓低頭垂淚,呼啦一聲,身體由大變小,直至變回原形。



和尚用禪杖挑起回寺中,將蚯蚓投入土中,放其一條生路,讓她回緊本類。



皇帝傳旨舉國寺院開挖放生池,一來感念希後夫妻之情,二來以示對佛虔誠。



......



說完這個故事,和尚看著孟婆笑道:“故事說完,我也要過橋輪迴去了。”



孟婆一聽笑道:“和尚這是你的經曆,還是旁人的故事?”



和尚一聽笑道:“和尚要是有些法力,也不會急著要去輪迴重修一世了,這故事裏的和尚怕是早就修成了正果,往九天之上而去了。”



孟婆看著他歎了一口氣,幽幽地說道:“聽了和尚的故事,我卻冇有什麽東西送你,還是請你喝碗湯吧......喝了且過橋去開始你的再世輪迴。”



說完起身從鍋裏盛了一碗熱湯遞給和尚。



和尚接過木碗盛的熱湯,一口一口喝了下去。稍傾,看著孟婆問道:“未知前輩這每日煮的湯都能喝完麽?”



孟婆看著他搖搖頭:“怎麽可能,每天過橋的人數不等,哪能每天都喝完?”



“那喝不遠完的湯呢?總不成倒掉了吧,我看你日日熬湯,自己是非常辛苦吧?”



和尚望著鍋裏還剩下的小半鍋湯,輕輕地皺起了眉頭,隻因他從湯裏吃出了靈草的味道,心知孟婆煮湯不易。



孟婆哈哈一笑,當著他的麵將鍋裏剩下的湯往忘川河裏倒了下去。



一邊倒一邊說:“往日讓你們喝了湯再過橋......現在好了,餓了就過來喝湯吧!”



隻見平靜的忘川河中泛起一陣漣漪,不一會倒入的湯便不見了蹤影。



和尚看著眼前的一眼怔怔地說不出話來,心道這河裏的眾生都是不肯喝湯被打入河裏永遠世不得超生之人麽?



收拾了鍋碗瓢盆,孟婆看著欲要過橋的和尚問道:“和尚,你今日看到的橋是什麽名?”



和尚一怔,這才往橋邊的欄杆望了過去。



“我看到的是奈何,哈哈,和尚果然修行不夠,還得再苦苦修行一世了。”說完跟孟婆拱手道別,往對岸踏步而去。



“奈何橋?奈何和尚奈何天?”



孟婆望著和尚消失的地方嘀咕了一句,心道輪迴之道果然不是自己可以揣摸的。



......頂點小說網首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