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溫柔紅塵 第523章 華山聚義抗東瀛:檄文起處風雲決
東瀛武士的刀光,三年來始終懸在中原武林頭頂。江南水榭的短刃偷襲、塞北荒原的馬戰對衝、華山之巔的刀劍對峙,三場惡鬥各有勝負,卻未分最終高下,隻讓跨域紛爭像積薪般,越堆越旺。
這日清晨,十八匹快馬如利箭穿雲,直奔武當、少林、峨眉等名門正派。東瀛信使玄衣佩劍,腰間銀質“影流暗閣”徽記刺眼,鎏金托盤上,深藍色絲綢裹著的檄文邊角燙銀紋劍影,朱紅封蠟印著櫻花鬼刃——落款“千葉劍雄”四字,筆鋒如淬寒刃,讓接檄文者指尖發涼。
千葉劍雄,東瀛“鬼劍”,影流暗閣閣主。一手“影流千刃”曾一夜挑翻關西七座武館,十載未嘗一敗。其檄文無半句虛言,字字帶血:“中原東瀛,武途同源,紛爭三載,高下未決。邀中原百強榜諸英,下月十五華山封禪台,設‘百人榜對決’——不計生死,不避兵器,唯以實力論勝負,勝者登《武林風雨錄》,敗者認技不如!”
規則更鑿得分明:雙方按百強榜從第100名至第1名依次對戰,每日五場,連賽二十日;影流暗閣百名高手,需有挑戰三位中原武者的記錄為憑;全程由中原“鐵筆判官”周鶴執裁,每招進退、關鍵招式皆詳錄,最終入《武林風雨錄》新榜,公之天下。
訊息炸響中原武林。武當紫霄宮,七位道長圍檄文議事。清風道長撚珠蹙眉:“千葉詭譎,恐藏陷阱!”玄真道長拍案而起:“三年來東瀛人偷襲鏢隊、屠戮村落,今敢邀公平對決,正是洗刷前恥之機!”最終議定,派三位百強榜弟子先赴華山,探路備戰。
少林寺藏經閣,主持方丈望“止戈為武”匾額沉吟:“武本護生,非嗜殺。然欺辱上門,避則失骨氣。”未明言支援,卻默許羅漢堂首座帶百強榜弟子打磨“少林七十二絕技”,羅漢拳剛勁、達摩劍沉穩,每招皆求極致——此戰關乎中原顏麵,無人敢怠。
江湖遊俠更熱血沸騰。三日內,數千武者奔往華山。山腳茶棚從三家增至二十家,酒旗招展間,茶客拍桌爭論:“‘鐵拳’李猛接了第100名戰帖!他爹去年傷於東瀛人,定要報仇!”“孫無影上次敗於高橋屠嶽,憋半年練快‘左右連擊拳’,這次或能翻盤!”唐門、鬼穀等隱世門派亦派弟子攜暗器、機關前往,明為觀賽,暗防東瀛耍詐。
此時洛陽城郊,周鶴正整理孫無影與高橋屠嶽的對戰記錄,狼毫沾墨未乾。接檄文見“公平公正”四字,他眸色沉定——執掌“鐵筆判官”二十載,從未見此規模跨域對決。這不僅是武運較量,更是對“武林公道”的試煉。當即鋪紙揮毫,回函剛勁:“某必以公心執裁,記錄每招進退,不偏不倚,不負武林所托!”交信使時特意叮囑:“親手交千葉,讓他知中原敢接戰,便不怕花樣!”
千裡之外影流暗閣,千葉劍雄接回函時,正摩挲腰間“鬼刃”。劍鞘櫻花紋已被血漬浸成暗紅,抽劍寒光滿堂,劍身鬼影扭曲。“中原終有敢接戰的骨頭。”他冷笑傳令:“佐藤裂風、高橋屠嶽等百人即刻啟程,帶足‘青風刀’‘崩嶽槍’,輸則勿歸!”
十日間,華山腳下成武林聚集地。中原營地,劍蹤門先搭五十座營帳,趙驚鴻每日晨練“玉環步”,流霜劍劃空留白痕,銳響引武者駐足喝彩;少林弟子空地練拳,“嘿哈”聲震得地麵微顫,拳風掃得小樹搖晃。
東瀛營地則肅殺刺骨。玄衣武士列陣練“噬喉索命掌”,掌風帶狠勁,草屑漫天;佐藤裂風偶演“青風斬”,刀光過處,十步外木樁斷如切玉,中原武者見之,眼神更凝重——無人敢輕看這些對手。
周鶴帶三位弟子提前五日上山。硃砂劃百個對決區域,每區立三尺木牌,墨書對戰者姓名排名,工整醒目。封禪台兩側搭觀禮台,左為中原掌門長老,右為影流暗閣人,中間設案,擺筆墨與三十本“記功簿”——每本可錄五十場對決,不漏“朝天一字馬三連踢”之變、“太極纏絲勁”之軌跡。
對決前三日,《武林風雨錄》臨時榜單貼於華山腳巨石。紅底黑字,中原與東瀛百強榜姓名依次排開:第100名“鐵拳”李猛,第50名唐門唐小雨,第1名趙驚鴻對佐藤裂風。每個名字皆拴門派榮辱與個人生死。路人駐足,或指榜喃喃,或焚香禱告,劍拔弩張的氣息,逼得雄鷹繞山飛,不敢近前。
劍蹤門營帳內,趙驚鴻擦流霜劍,劍身映出他堅毅的臉。憶三年前初遇東瀛武士,自己還是入門弟子,見同門傷於快刀卻無力還手。如今成中原百強榜首,將戰東瀛頂尖“鬼劍”傳人,他深吸氣歸劍:“這次,絕不讓他們放肆!”
東瀛營地,佐藤裂風把玩父親遺留的“青風刀”,念及千葉出發前的話:“中原武林看似團結,實則各懷心思,贏趙驚鴻,便垮其武壇。”他冷笑抽刀,刀光映帳篷:“趙驚鴻?不過是我成名墊腳石!”
決戰前一日,周鶴獨登封禪台。夕陽染硃砂區域,木牌名字泛紅。他撫“趙驚鴻對決佐藤裂風”的字,慨然輕歎——此戰無論輸贏,必入武林史冊。雖難終結紛爭,卻能讓天下知武林有“公平”二字的重量。
當晚華山腳,茶棚依舊熱哄。武者喝壯行酒,喊“明日贏東瀛”;長老囑弟子對戰技巧,語帶擔憂;孩童持木劍模仿,念“我也要上百強榜”。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夜風都裹著熱血。
所有人候著下月十五——候封禪台第一聲鑼響,候流霜劍與青風刀碰撞,候《武林風雨錄》添新名。周鶴已將狼毫蘸滿墨,置案中央。他要親手寫下對決每處細節:中原武者的堅韌,東瀛武士的狠厲,“公平”在武林的分量。讓後世翻《武林風雨錄》時,能從字裡行間,觸到江湖的熱血與公道。
華山風仍吹,吹過木牌,吹過刀光劍影,也吹動中原與東瀛武壇的命運。這場千葉劍雄發起的“百人榜對決”,註定在江湖史上,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