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等春天 > 等·春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等春天 等·春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等·春天

時間在各自的軌道上,不疾不徐地流淌。遲倦結束了非洲為期一年半的駐站,帶著數十萬字的筆記、數千張照片和一顆被那片大陸徹底洗禮過的心,回到了北京。她沒有立刻開始長篇的寫作,而是接受了一家頂尖大學的邀請,成為駐校作家,並開設了一門名為“旅行寫作與地方感知”的選修課。

校園裡的年輕麵孔和蓬勃的求知慾,對她而言是另一種全新的能量。她將自己的田野調查方法、跨文化體驗以及關於寫作倫理的思考融入課程,很快便吸引了眾多學生。她的生活被講座、研討會、與學生的一對一交流填滿,充實而有序。

《乞力馬紮羅的雪》進入了艱難的翻譯階段。這是一項比寫作更需縝密心思的工作,尤其是書中涉及大量斯瓦希裡語、馬賽語詞彙以及當地獨特的生態概念。她與一位資深翻譯家合作,常常為了一個詞、一個句式的精準傳達,反複推敲至深夜。

一次,她們爭論到書中描述獵豹獵殺後,那短暫休憩時“眼神”的翻譯。原文是“a
gaze
of
ancient,
vacant
doion”。翻譯家傾向於“古老而空洞的統治之凝視”,認為這符合獵豹作為頂級掠食者的生物屬性。

遲倦卻蹙著眉,反複搖頭。

“不對,“空洞”不對,
“統治”也太過強勢。”她回憶起那隻獵豹在飽食後,趴在金合歡樹下,目光穿透稀樹草原,望向無儘遠方的樣子,“那不是空洞,是一種……抽離。彷彿在履行完一個古老的契約後,暫時從殺戮的角色中解脫出來,回歸到某種更本質的、與天地同在的狀態。“統治”也不準確,那更像是一種……共棲的威嚴。”

她努力搜尋著中文裡能承載這種複雜意境的詞語,卻發現語言在此處顯出了它的貧乏和界限。她腦海中忽然閃過沈述白評價某種天文現象時用過的詞——“寂寥的圓滿”。

這個詞瞬間擊中了她的感覺核心。

“或許……可以試著譯作‘一種寂寥的圓滿之凝視’?”她不太確定地提議。

翻譯家沉吟片刻,眼中露出驚訝和欣賞的光芒:“‘寂寥的圓滿’……這個意象很有張力,超越了單純的生物行為,賦予了哲學意味。雖然冒險,但值得嘗試。”

那一刻,遲倦意識到,沈述白看待世界的方式,那些冷靜、抽象卻精準的詞語,不知何時,已悄然內化為她感知和表達的一部分,在她需要的時候,從記憶的深海中浮現,幫她渡過表達的難關。他像一道沉默的基準線,校準著她對這個世界理解的精度。

與此同時,沈述白的生活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他的身體狀況在嚴密的監控和最新的藥物控製下,維持著一種脆弱的平衡。醫院鑒於他的經驗和獨特的視角,正式聘請他作為腫瘤科的資深顧問,主要負責複雜病例的會診和年輕醫生的教學指導。

他不再承擔繁重的門診,但每週一次的主任大查房,成了科室裡年輕醫生們既期待又緊張的時刻。沈述白提問的角度往往刁鑽而深刻,不止於病曆上的資料和影像,更關乎病人的心理狀態、家庭支援、甚至他們對疾病意義的理解。

一次,討論一位對治療產生嚴重抗拒、情緒低落的晚期肺癌患者。管床醫生彙報完各項指標的下滑,顯得有些無奈。

沈述白翻看著影像片子,沉默片刻,然後擡頭,看向圍在床邊的年輕醫生們,聲音不高,卻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我們麵對的不是一個叫作“肺癌”的疾病實體,我們麵對的是王先生,一個六十二歲、剛剛退休、原本計劃和老伴去環遊世界,卻被困在這張床上的人。”

他走到床邊,看著病人渾濁而絕望的眼睛,語氣平和得像在聊天:“王先生,您看窗外那棵樹了嗎?”

病人茫然地瞥了一眼。

“它可能活不過今年冬天了。”沈述白的聲音依舊平靜,“但它體內的養分,會回歸土壤,滋養明年春天的新芽。生命的形式會變,但物質和能量,從未真正消失。”

他沒有講大道理,隻是陳述了一個自然現象。然後,他轉向年輕的醫生們:“我們的工作,有時就像園丁。無法逆轉四季,但可以在冬天來臨前,儘力讓這棵樹少些痛苦,讓它枝乾裡儲存的陽光,儘可能多地,溫暖它自己,也或許,能留下一些種子。”

他沒有給出具體的治療方案修改意見,但那番話,讓整個查房的氣氛都變了。年輕醫生們看向病人的眼神裡,多了更深的理解;而那位王先生,渾濁的眼裡,似乎也閃過了一絲極微弱的、不同於絕望的光。

沈述白將他對生命侷限的認知、對宇宙迴圈的理解,化為了醫學人文關懷的一部分。他像一位沉默的觀星者,將仰望星空所得的浩瀚與寧靜,折射到這充滿痛苦與掙紮的人間診室之中。

遲倦終於完成了《乞力馬紮羅的雪》中文稿的最終審定。交付印刷前夜,她獨自在書房校閱最後一稿。窗外下著淅淅瀝瀝的秋雨,敲打著玻璃。

當她讀到書中關於南十字星導航、關於星塵構成生命、關於痕跡與存在的那幾個章節時,一種奇異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些文字,明明源自她在非洲的親身經曆和獨立思考,但其背後支撐的哲學框架和感知方式,卻與另一個遙遠靈魂的世界觀,有著驚人的、沉默的契合。

他們彷彿在各自獨立的書房裡,閱讀著同一本名為“生命”的钜著的不同章節,然後,在毫無交流的情況下,寫下了擁有共同核心的閱讀筆記。

她拿起手機,點開那個幾乎空白的對話方塊。上一次聯係,還是近兩年前,她發去的那張模糊的照片。

她打下一行字:“書已定稿。其中有些關於星空與生命的思考,讀來竟覺似曾相識。”

手指在傳送鍵上停留了許久。

最終,她還是逐字刪除了。

有些共鳴,無需言明。有些平行,本身就是最深刻的對話。

她關掉文件,走到窗邊,看著被雨水暈染開的城市燈火。她知道,在另一扇窗後,那個人或許也正從醫學文獻或天文圖冊中擡起頭,望著同一片被雨水籠罩的、看不到星星的夜空。

他們依舊在各自的軌道上,執行著,思考著,影響著身邊的人。

他們不再交彙,卻共同構成了某種宏大敘事中,彼此呼應、沉默而必要的章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