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等春天 > 等·春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等春天 等·春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等·春天

遲倦在那幅名為《可見與不可見》的油畫前駐足良久。畫中那被城市燈火稀釋、卻依然頑強存在的星空,精準地觸動了她內心某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她並非在感懷,更像是在確認——確認那些不可見之物,如何在可見的世界裡,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記。

“這幅畫似乎很吸引您。”

一個清澈而帶著些許探究意味的聲音在她身旁響起。遲倦側過頭,看見一個非常年輕的女子。她穿著一條黑色的絲絨長裙,束口衣袖收到小臂下側。黑發挽在腦後,兩邊耳垂上各戴了一隻黑珍珠耳墜。露出一張乾淨、聰慧的臉龐,眼神明亮而直接,帶著藝術家特有的敏感和一絲屬於年輕人的銳氣。

“是的,”遲倦微微頷首,目光重新落回畫布,“它很特彆。不是在描繪純粹的星空,也不是在批判光汙染,而是在呈現一種……共存,甚至是一種對話。”

年輕女子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和被理解的喜悅。“您看出來了。”她向前一步,與遲倦並肩站在畫前,自我介紹道:“我叫鄧朝雨,這幅畫的作者。”

“遲倦。”遲倦報上名字,隨即覺得對方眼神似乎亮了一下。

“我知道您。”鄧朝雨的語氣帶著恰到好處的尊重,卻沒有尋常粉絲見到知名作家的激動,更像是一種同行間的認可,“我讀過您的《乞力馬紮羅的雪》,非常喜歡。尤其是您對‘痕跡’和‘界限’的思考。”

這次輪到遲倦有些驚訝了。她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一位讀過自己書、並且顯然讀懂了其中核心概唸的畫家。

“謝謝。”遲倦真誠地說,然後轉向畫作,“所以,這幅畫是你的某種‘回應’嗎?用視覺的語言。”

鄧朝雨笑了起來,那笑容讓她看起來更像一個還沒完全脫離校園氣息的學生。“可以這麼說。在耶魯讀書的時候,我一度非常迷戀極簡主義和抽象表現,覺得那纔是藝術的終極。但後來我發現,我始終無法真正拋棄‘形象’,拋棄那些可見之物。回國後,尤其是回到北京,我被這種無處不在的、可見的喧囂與那些被掩蓋的、不可見的寧靜之間的張力迷住了。”

她用手指虛點著畫布上的星空部分:“就像這些星星,它們一直都在,物理定律決定了它們的存在。我們的肉眼看不見,不是因為它們不存在,而是因為更近、更強烈的光源遮蔽了它們。但如果我們調整感知的‘焦距’,或者說,如果我們內心知道它們在那裡,我們就能從這片光暈中,將它們辨認出來。可見與不可見,取決於觀察者的位置和內心的地圖。”

遲倦靜靜地聽著,心中泛起陣陣漣漪。鄧朝雨的話語,與她自己在寫作中試圖捕捉的“附近的宇宙”和“日常的奇跡”不謀而合。她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探討著表象與本質、喧囂與寂靜、遺忘與記憶的關係。

“你在耶魯學的是藝術?”遲倦饒有興致地問。

“財經和純藝雙專業。”鄧朝雨回答,“但我覺得,在學院裡學到的更多是技巧和理論框架,真正的創作母題,往往是在離開象牙塔,重新浸泡在真實的生活土壤裡之後,才慢慢浮現出來的。”她頓了頓,看向遲倦,眼神坦誠,“就像您的寫作,技巧固然重要,但真正打動人的,是那種在具體的地理和生命經驗中淬煉出的感知與思考。”

這番話說得遲倦心下惻然。她在這個年輕女孩身上,看到了一種早熟的清醒和對創作本質的深刻理解,這遠超越了她的年齡。

“你接下來有什麼創作計劃?”遲倦問。

“我準備做一個係列,”鄧朝雨眼中閃爍著創作的火花,“暫時命名為《城市星圖》。不是畫真正的星空圖,而是試圖用繪畫、或許還會加入一些裝置和聲音元素,來繪製北京這座城市被忽略的‘星圖’。比如,老衚衕裡一塊有百年曆史的鋪路石,淩晨四點環衛工人掃帚劃過路麵的聲音,一棵在環路高架橋橋墩下依然每年開花的槐樹……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就像是散落在城市裡的‘星辰’,它們構成了這座城市真正的、內在的宇宙。我想讓這些‘不可見’的星辰,變得可見。”

這個想法讓遲倦感到振奮。這幾乎是她正在構思的散文集《日常的奇跡與附近的宇宙》的視覺版。一種強烈的、想要合作的衝動在她心中萌生。

“很棒的構想。”遲倦由衷讚歎,“這和我正在準備的新書,在精神核心上非常接近。”

鄧朝雨立刻抓住了這個訊號,她的反應敏銳而直接:“遲老師,如果您有興趣,或許……我們可以找時間深入聊聊?我很想聽聽您從寫作者角度對這些‘城市星辰’的觀察。也許,文字和影象之間,能產生一些有趣的碰撞。”

這個提議正合遲倦之意。她欣然點頭:“當然可以。我很期待。”

她們交換了聯係方式。鄧朝雨的名字後麵跟著一個俏皮的星星符號。

離開展覽會時,遲倦感到一種久違的、因思想碰撞而產生的興奮。鄧朝雨的出現,像一道清新的活水,注入了她正在探索的“附近”領域。這個年輕畫家以其敏銳的感知和獨特的視覺語言,為她提供了一麵鏡子,也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新的創作維度。

她回頭看了一眼那幅《可見與不可見》。畫布上,城市的燈火與模糊的星光依舊交織在一起。

她知道,有些風景,隻需獨自凝視,便已足夠。

可見與不可見。

喧囂與寂靜。

遠方與附近。

書寫與繪畫。

所有這些看似對立的元素,彷彿都在此刻,通過一場意外的對話,找到了連線與共振的可能。而她與沈述白之間那條遙遠而寂靜的引力線,似乎也因為這次相遇,被折射到了一個新的、充滿創造力的層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