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模擬:暴君統治殺穿萬世 第9章
徐茂領命告退之後,
陳盛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國運模擬器上。
讓太後垂簾聽政的新思路到底能不能成,關鍵還是得看模擬結果才行。
伴隨著他指尖輕點,
四麵八方的氣運開始彙集,
國運模擬器已開啟!
三團國運迅速在陳盛麵前凝結成團,
藍色、藍色、綠色......
陳盛掃了一眼重新整理出的國運,精耕細作、孝行天下、春雨如油
果然不出所料,重新整理出來的國運有點兒用,但不多。
他不再猶豫,當即選中國運,開始了新一次的模擬。
國運選擇完畢,已新增儲存國運獬豸之眼皇城司+,本次共生效五項國運,本次模擬開始——
永豐元年正月,你命令隨侍太監徐才假傳訊息,以身體不適為由,將早朝交由首輔林春秋處理,林春秋兢兢業業處理朝政。皇城使徐茂按照你的旨意,暗中調查林春秋及其黨羽的罪證。你不再上朝,而是整日待在永壽宮的太後身邊
永豐元年二月,你勸說太後垂簾聽政,卻被太後拒絕。太後提及後宮不得乾政的祖訓,你仍在堅持,太後以雷霆手段,清理掉了李福為首的閹黨
永豐元年三月,經過你的堅持勸說,太後終於答應了你的請求,決定垂簾聽政。這個決定一經傳出,朝堂內外一片嘩然。百官紛紛上奏,希望你能勸說太後。首輔林春秋更是嚴詞反對,態度紀委強硬。
大殿之上,太後據理力爭,一時之間,勢頭竟蓋住了首輔林春秋。同時朝堂之上,又有不少官員臨陣倒戈,支援太後垂簾聽政。最終太後勢成,垂簾聽政之事確定
太後果然有所隱藏!
陳盛眯了眯眼,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明明身居後宮之中,卻能在大殿之上壓住首輔林春秋的勢頭。而且一舉定下垂簾聽政這項大事!
朝堂上的百官,態度也很曖昧,甚至有人倒戈太後這邊。
以上種種,無一不是在告訴自己,太後的政治手腕和外戚勢力,都絕對不輸給林春秋這老賊!
如此一來,自己的兩虎相爭構想,算是初見端倪了。
陳盛深吸了一口氣,繼續看下去,
永豐元年四月,江淮府遭受蝗災,蝗蟲鋪天蓋地,吃光了所有糧食。百姓顆粒無收,餓死饑民無數。朝堂之上,太後雷霆震怒,並以此為契機,將戶部尚書和江淮府知府、千戶悉數流放,並藉機安插了自己的親信。
首輔林春秋雖有心乾預,卻找不到合適的由頭,隻能眼睜睜看著太後黨初步成型,心中焦慮萬分
不愧是太後!
陳盛攥了攥拳頭,眼眸中閃過一抹驚喜。
太後的政治手腕,遠比自己以為的要老練許多。這招借題發揮,直接打了林春秋這老賊一個措手不及。
如此一來,短短兩個月,太後一黨便真正形成了一股勢力。
林春秋這老賊定然不會善罷甘休,他肯定會花費更多的精力來與太後相爭。
而自己躲在幕後,不僅轉移了林春秋的目光,更是能安心的發育。
目前看來,請太後垂簾聽政這招,看似天馬行空,但卻效果驚人的出眾。
不過......
四月份江淮府會遭受蝗災,他還是第一次知曉。
為何之前的模擬中,未曾體現這條訊息?
陳盛眼眸中閃過一抹疑惑,但旋即便想清楚其中的緣由。
之前自己迫於閹黨之禍,隻能暫時躲在後宮暗中佈局。因此朝堂之事,根本無力過問。
所以四月份江淮府的蝗災,自然也無從知曉。
但這一次有太後垂簾聽政,自己也終於登上了朝堂。儘管手中權力依舊由太後和首輔林春秋掌控,但自己至少有了知情權。
陳盛拿起毛筆,“唰唰唰”在小本本上,記下了江淮府蝗災的事。
不過......
大齊王朝國土遼闊,江淮府的蝗災,恐怕並非孤例。
放眼整個大齊,指不定有多少天災**正在發生......
那可都是朕的子民呐!
陳盛不自覺的攥緊了拳頭,
正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在他的眼中,老百姓可比什麼世家大族重要得多!
得民心者得天下,
作為曆史愛好者,陳盛深知自己若是想坐穩皇位,讓大齊國祚綿長,必須要得到百姓的支援和愛戴。
所以自己必須睜開眼睛,好好看看大齊百姓們的生活!
自己身上,一定不能發生“何不食肉糜”的荒唐事。
陳盛暗暗下定決心,卻根本冇發現,他如今的思想,正在朝帝王的角度轉變。
永豐元年五月,平原府精耕細作初見成效,預計今夏豐收,糧食產量增加,江淮府的糧食危機,可暫時緩解
永豐元年六月,太後將朝堂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你迴歸後宮,重新招攬了一批秀女,玩的很花
......
永豐二年三月,一場春雨席捲了大齊各地,百姓紛紛拍手稱快。皇城使徐茂終於徹底查清林黨的成員,並將名冊暗中呈報於你。你從中選出幾名關鍵人員,假借徐才之手,將這些人員名單,送到了太後麵前。
太後勢若雷霆,再次出手將這些林黨成員一網打儘。首輔林春秋佈局反撲,同樣藉機除掉了太後一黨的多位要員。一時之間,朝堂爭鬥愈發激烈
永豐二年四月,皇城使徐茂向你稟告,林春秋多次在府中暗中接見龍武軍統領和禁軍校尉,秉燭夜談。你聞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前往永壽宮與太後商討此事。太後對你的表現十分驚訝
永豐二年五月,在你的安排之下,皇城使徐茂出手,秘密處死了龍武軍統領和禁軍校尉,並徹底掌控兩軍。意識到情況有變的林春秋,立刻帶領私兵殺入皇宮。你早有準備,安排龍武軍與禁軍入宮救駕。林春秋當場被斬殺,政變平息。你下旨令鎮北將軍林夏回京述職
永豐二年六月,鎮北將軍林夏起兵,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直奔帝都。部分知府發起響應,提供錢糧,援助府兵,支援林夏的清君側。同月,江淮府、平原府等地知府釋出討賊檄文,斥責林夏謀反,起兵勤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