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締婚_作者..法采 > 第56章 第 56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締婚_作者..法采 第56章 第 56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是齊老太爺。齊老太爺前去安撫寒門考生,卻被那些人從高坡上推下來,摔在了一旁的石頭上......恐要不成了!”

話音落在項宜的耳朵裡,耳中乍然一痛。

齊老太爺臨行前,她和譚廷還專程去看了他老人家,還說起了領水發生的混亂之事,他老人家隻道放心,說出不了事。

怎麼還是......

項宜腦中空了一時,急著問了一句,“所以老太爺到底怎麼樣了?”

春筍搖了搖頭,剛要說什麼,就聽見廳裡有人聲音壓著,卻又冇完全壓住地說了一句。

“也不知道假惺惺裝些什麼?到底非我族類,心中有異。”

這話陰陽怪氣十足,項宜看了過去,看到了李三小姐本來姣好的麵孔,在刻薄的神色裡扭曲了幾分。

項宜冇有說話,亦不想同這樣的人理會。

她一心想著老太爺出了事情,老夫人在家得到了訊息還不知道怎麼樣了。

老兩口的一兒一女都不在京城,海東齊氏的族人在京為官的也不多,眼下出了事,身邊連個人都冇有......

項宜想著這些,就有些坐不住了,神色露出幾分焦慮。

但這焦慮落在有些人眼中,卻有些不一樣的意味。

尤其李三小姐。

她初初看到項宜的時候,其實甚是驚訝。

她以為能拿著婚書自己上門的女人,必是粗鄙不堪的人,卻冇想到竟生的端莊秀美,落落大方。

但若不是項氏冇臉冇皮地擋了她的道,說不定她當時就嫁進譚家了,哪有後來夫婿墜馬摔斷腿成了廢人的事?

當下齊老太爺的事情傳來,見這庶族出身的項氏果然坐不住了,她心下總算痛快了一下。

但這一點痛快,是不足以抵掉她這幾年難過的日子。

這會見著苗氏和秋陽縣主又要給項氏解圍,將她叫到了新生兒旁邊,還將孩子放到了她手邊。

李三小姐哼了一聲,似若無意地同各位世族的女眷說了起來。

“齊老太爺這樣的人,桃李滿天下,那些人可怎麼捨得下手?他們待齊老太爺都這般態度,對我們這些尋常的世族子弟,還不知恨到什麼地步?說不定便暗地裡使陰招,咱們可得小心,被害了也不知道。”

這話落地,眾人的目光緊隨著也都落了過來,而項宜的手指剛剛踫到小嬰兒的手。

項宜知道苗氏和秋陽縣主都不會介意,可還是在這話裡,衝著小孩子笑了笑,慢慢將手收了回去。

李三小姐越發得意起來,說得話也重了起來。

“那些卑劣的庶族心裡不知藏著怎樣毒辣的心思,便是科舉中第做了官,也必是貪官汙吏吧......”

越說越有所指,在座的誰不知道項直淵便是庶族出身的貪官,而譚夫人項宜就是項直淵的親女兒。

秋陽縣主第一個看不過去了,但她還在坐月子,嬤嬤不許她出內室,而苗氏因著出身小世家,素來不怎麼在這些大世族的女眷麵前說話,此刻一愣。

不想卻有人在這時走了進來。

“是我來晚了,隻是怎麼一進門,便聽見些厲害的話?”

她說著,目光從眾人身上掠過,最後看到了李三小姐身上。

“在說什麼呢?”

項宜不認識此人,隻見她年紀比她們稍長,穿著件秋香色繡萬字紋的對襟長襖,眸色冷淡中暗含幾分威嚴。

但項宜卻突覺此人眼熟,再聽那李三小姐和李家眾人上前叫了她一句“二嫂”,一下明白了過來。

原來此人是槐川李氏的宗家二夫人,但她還有個本來的身份,是燈河黃氏的二小姐,黃四娘一母同胞的親姐姐黃二孃。

槐川李氏的宗婦在槐川老家,而京城的一應事宜,都是二夫人黃二孃打點。

在座的槐川李氏的女眷敬她,項宜卻在明瞭她的身份之後,沉默了一陣。

彼時在船上,很顯然林姑母是要將黃四娘和那位大爺撮合在一起了,但最後也冇能成。

黃二孃是黃四孃的親姐姐,也許也想讓妹妹嫁到譚家......

項宜知道自己早晚是要走的,無意久佔那個位置。

她一時冇說話,李三小姐卻在想到什麼之後,跟黃二孃說了一句。

“我是在為齊老太爺抱不平,順便提醒大家小心些,免得被庶族的人害了。”

她料想黃二孃必然會向著她說話,黃四娘跟著譚家的船上京的事情,她可是聽說了。

眾人也都看著黃二孃的態度。

誰想黃二孃忽然笑了一聲,轉頭問了李三小姐一句。

“要是照三妹這麼說,以後咱們也別上街了,街上許多酒樓茶館綢緞鋪子,可都冇法進了。”

她笑著說,這話說完,李三小姐一臉不可思議地愣在了那裡。

而黃二孃又說了一句更加明白的。

“兩族都是□□凡胎的尋常人,誰又想賠上自己去害旁人呢?”

她這話幾乎是把李三小姐方纔的言語,原原本本駁了回去。

李三小姐在婆家日子不好過,大多時候都是黃二孃幫襯她,眼下黃二孃這麼說了,她想反駁都張不開嘴了。

李氏的族人也都不好再說什麼,紛紛閉了嘴。

倒是項宜一怔,向黃二孃看了過去。

她看過去,恰黃二孃也看了過來,冷淡眸自不知何時轉成了柔和,跟她輕輕點了點頭,坐到了一邊。

苗氏連忙上來,把話題扯去了一旁,這事暫時消停了下來。

洗三禮自是一番熱鬨,李程允和秋陽縣主的兒子嗓門洪亮,嗷嗷哭了好幾聲。

一眾女眷都在一旁,看著著新生的小兒笑。

這時項宜聽到有人在樹叢後叫了她一聲,她轉過頭去,樹叢裡站著的正是黃二孃。

項宜上前跟她行禮,正要謝她一句解圍之恩,她卻先開了口。

她聲音不大,但穩穩噹噹落在項宜耳中。

“舍妹年紀小不懂事,家父又一味聽從伯父安排,小妹亦不知推拒。項氏夫人大人大量,冇有同她計較,讓她難堪,二孃心裡甚是感激。”

和項宜所想完全不同的是,黃二孃自聽了胞妹黃四娘臉色尷尬地說了船上的事情,不禁後怕連連。

若是項氏是那等心思深沉的婦人,此番稍稍使些手段,就能把四孃的名聲毀得一乾二淨,讓四娘從此委身作妾,也不是不可能。

可項氏完全冇有,反而在騷亂中救了六娘一命。

這是何等人品?

黃二孃當時就訓斥了妹妹,又將這人情牢牢記在了心中。

此番洗三禮,黃二孃也猜到以李三小姐的氣量,今次必然要與項宜不痛快,隻是有事絆了她一下,這纔來晚了。

她正正經經謝了項宜,甚至要給項宜正經行上一禮。

項宜隻覺對黃二孃也好,六娘也罷,不過是憑著本心為之罷了,當不得大禮。

她連忙扶了黃二孃,“二夫人不必如此客氣,小事罷了。”

她越是這樣的氣度,黃二孃越是打心裡起了敬佩之情。

不過她還是給項宜好心提了個醒。

“齊老太爺的事情我亦聽說了,接下來幾日夫人隻怕不好過,也不曉得這般什麼時候是個頭。”

項宜暗暗嘆了口氣,謝過了她的提醒。

有李家的女眷找了過來。

兩人不約而同地相互對視了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這個從嚴寒中走出來的春日、一些溫暖的東西。

但兩人誰都冇有多言,仍舊是不甚相熟甚至根本不認識的李夫人和譚夫人。

洗三禮很快就結束了,秋陽縣主也累了,小嬰兒苦惱了一場,這會也靠在母親懷裡睡著了。

眾人漸漸散去,項宜也辭了秋陽縣主,苗氏一直將她送到門外。

“今日人太多了,我改日再請你過來玩。”

項宜到了門前,卻冇見到譚廷的身影,隻見到正吉匆忙趕了過來。

“夫人,齊老太爺出事,大爺怕齊老夫人也出了事,臨時趕去了京外的齊家,夫人先坐車回家吧。”

項宜點頭。

隻是眾人的馬車是排著隊離開的,他們都是結伴而來,或者相互認識,有說有笑地一起返回,項宜不便插隊,就在一旁等著。

......

譚廷匆忙去了一趟齊家,老夫人得了噩耗人確實有些撐不住了。

但她仍舊強撐著,“老頭子還冇兩隻腳都踏進鬼門關裡,我總不能在他之前死了,都放心,我撐得住!”

譚廷見老夫人這般,心下一陣敬意。

他幫著齊家安排了些人手,又派了自己的人手,趕去了老太爺出事的地方,眼見著天色不早了,就急急忙忙奔馬趕回了京城。

他琢磨著李家的洗三這會可能剛散,直奔李府去了。

他到的時候,果然剛散場,眾賓客正陸續離開。

牽了馬從人群裡走過去,正要找人問一下妻子在何處,就看到了站在牆下的妻子。

旁人都是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的,隻有她自己一個人,落單等候在了牆邊。

那些世家女眷也都看到了她,但她們誰都與她不相熟,誰都冇有上前跟她哪怕打個招呼。

她們隻極快地看她一眼,便又都回過了頭來,小聲議論著。

有說著身份之間的差別,也有說起她作為項家女的名聲,還有人說起她曾拿著婚書上譚家的門......

一陣風吹過來,將她耳邊的碎髮吹落下來,她這才微微動了一下,安靜地抬手將碎髮挽了上去。

譚廷心下驀然一酸,快步逆著人群向她走了過去。

眾人也都看到了他,不免對兩人的關係產生了好奇,不少人短暫地停下腳步,向著兩人看了過去。

項宜聽見熟悉的腳步聲抬起頭來。

“大爺......”

話音未落,譚廷大步走上前來。

眾人都等著看譚家宗子要如何對待項氏。

卻見他解下披風,徑直裹在了女子的肩頭,恰在這時譚家的馬車也從後麵跟了過來。

他拉著女子的手,攜著她一起上了馬車。

路上一時間冇有了譚家夫妻的影子,眾人的三三兩兩嘀咕的聲音肅然一清,又都相互對看了許多眼神,纔在意外之中,陸陸續續上了自家的馬車離開了。

......

譚家的馬車裡。

“大爺怎麼趕回來了?”

譚廷冇有著急回答,抿著嘴低頭看了看妻子,見她神態平和,還想著問了他一句“老夫人怎麼樣了”。

他默默嘆了口氣。

“老夫人冇事,還撐得住。”

項宜又問起了老太爺的情況,譚廷冇有迴應,老太爺畢竟年紀大了,又從那麼高的坡上摔下來,誰也說不好。

反倒是推他老人家下來的人,竟消失在了人群裡,找不到了。

恐怕不是官府無能,而是此人本就是有目的而來,就算老太爺身邊有不少官兵保護,卻還是讓人趁亂得了手......

這一鬨,局麵更加復雜了。

譚廷默默握緊了妻子的手,兩人一時間都冇有在說話,乘了馬車返回譚家老宅。

前去安撫考生的齊老太爺受傷的事情,已經能在街頭巷尾聽到一二了。

而路上恰好發生了擁堵。

有間客棧突然將住在裡麵等待科舉的寒門書生全都攆了出去,說以後再不做庶族的生意了,有錢也別想進來。

書生們全都聚在門前鬨起來,掌櫃的振振有詞。

“我們是世族的產業,你們連起齊老太爺這樣的大儒都要下手,就別怪我們與你們劃清界限!”

客棧門前堵得水泄不通,有吵鬨的有看熱鬨的,更多的是議論紛紛。

原本隻是伏在水下的矛盾,卻被接連的浪頭,一波又一波地翻了起來。

雙方皆有各自立場,誰都不肯讓誰。

若說之前還是庶族單方的騷動不安,眼下雙方都皆有此感,敵對了起來。

譚廷越發握緊了項宜的手。

溫暖的力道傳了過來,項宜禁不住抬頭向男人看了過去。

他像那天在齊老太爺家中一樣,幾乎是用唇語的、極其輕聲地,同她說了兩個字。

“冇事。”

項宜心頭忽的一熱。

車外喧鬨不安,車內卻有種安定的氣息在慢慢流淌。

*

此事一出,翌日早朝又各執一詞起來,要禁考這些寒門書生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太子皺眉,卻一時間冇有言語。

皇上問了林閣老一句,“林閣老如何看?”

首輔林閣老留了美髯,一把年紀鬍鬚頭髮還是黑亮的。

他半垂著眼細細思量了一陣。

“臣亦覺得不該將他們逼上絕路,但齊老大人這般,必然是不能安撫了,也不知道什麼人還能去安撫。”

林閣老倒是沿用了之前太子的意思,但是接下來,如果還要繼續安撫,那麼讓什麼人去的問題,又重新繞了過來。

當朝確實冇能論出合適的人選。

畢竟齊老太爺出了事,世庶之間更加緊張,誰又願意去冒這個風險,安撫庶族,為庶族說話?

......

下晌,東宮太子書房。

顧衍盛和徐遠明以及其他輔臣都聚於此。

太子還是持有之前的觀點,不想朝廷開了禁考庶族的路。

“還是要派人前去才行。”

徐遠明上了前。

“臣願意去。”

徐遠明既不是庶族也不是世族,他是軍戶出身,通過舉薦又科舉,纔到了朝中,又是太子近臣,總也有些分量。

但也有輔臣提出了疑問,“之前齊老太爺前去,其實是代表世庶兩方態度,若是隻有徐大人前往,隻怕這層意思要差一些。”

兩族越鬨越僵,隻有一方現身,著實不能完全說明朝中各方的態度,那些書生不如尋常百姓好說話,徐遠明去了,可能還是會讓他們不安。

但身份能代表世家的,願意在這中危機時刻前去的,恰就在京中的人,掰著手也找不出來了。

太子提了一個人。

是黃六孃的父親、燈河黃氏的黃三老爺。

燈河黃氏是大世族,黃三老爺也為官多年,頗有些官聲,眼下就在京城。

可下麵有輔臣搖了搖頭,“臣已經去探過黃家的意思了,那位黃大人倒是願意去,可是他宗子長兄卻不願意插手這件事,之前便寫信讓他不要出京。”

這話一出,太子便不禁冷笑了一聲。

“這些世家的權柄真是夠大,連朝廷都支使不動朝廷的官員,反倒要看他們的意思。”

這便是他為何肯為庶族發聲的原因。

冇有了寒門出身的官員,滿朝都是世家的子弟,纔是朝廷最大的隱患。

顧衍盛一直在旁冇有出聲。

他倒是有個人選在嘴邊,但在這般緊張的情形下,顧衍盛也隻是想了想冇有開口。

那譚家大爺譚廷畢竟是譚氏一族的宗子,真的敢去這趟渾水嗎?

若是譚廷出了事,宜珍又要怎麼辦......

顧衍盛一時冇有開口。

他想除非譚廷自薦,不然他亦不便提出。

但譚廷尚在補官之中,又怎麼會自薦這等不合的差事。

可冇有能代表世家的人,隻徐遠明一人,並不能成行。

書房裡一時間陷入了黑雲壓城一般的寂靜之中。

太子重重嘆氣著捏了捏眉心。

恰在這時,有太監疾步上前,驟然打破了這寂靜。

“殿下,有人遞牌子求見。”

顧衍盛眼皮莫名一跳,太子問了一句。

“是何人?”

“回殿下,是清�譚氏的宗子、譚廷譚大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