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裡的朱元璋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放跑每一個大明的敵人
-
不放跑每一個大明的敵人
老朱最終還是冇有處罰朱慈焙和南明軍隊,隻是下旨斥責了一番他們的輕敵冒進。
說到底還是老朱給了他們太大自信,認為他們已經天下無敵。
實際上天下無敵的是洪武軍隊,跟南明軍隊還是冇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在山區裡麵和清軍周旋幾年已經是很不容易,跑到平原上和滿清韃子拚刺刀那是找死。
老朱大抵是明白這一點。
但他還是選擇放權,給了朱慈焙以及南明軍隊的自主軍事能力,讓他們自由發揮。
不是偷懶不想繼續再打韃子,而是要鍛鍊他們,看看他們的實力。
雖然這樣做肯定會死人,也猜到南明軍隊會敗。
可敗的方法有很多。
儘力被打敗與輕敵冒進被打敗是兩碼事。
最典型的就是磨盤山之戰和南京之戰。
李定國儘力了,鄭成功則是浪輸了。
何況不經曆風雨,不經曆打仗不死人,又怎麼練出一支敢戰的強軍呢?
所以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有跟敵人捨命一戰的勇氣。
隻能說夔東十三家的表現讓他失望了。
至於李定國和白文選,目前來看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差,中規中矩,還是得看後續表現。
之後便依舊這樣慢吞吞地行軍。
事實上也快不起來。
這次又攜帶了大量炮彈輜重,即便封鎖運河,隻允許他們的船隊往來,也依舊隻能每日行軍二三十公裡,速度十分緩慢。
畢竟運河是冇有水流借力的,水流速非常平緩,隻能靠人工拖拽,因而這才養活了所謂的百萬漕工。
北麵戰事則依舊給予他們自主權力,讓他們自己打,爭口氣。
夔東十三家兵敗後撤至景州一帶,甚至重整後,又退至山東濟南府,離老朱都不遠了。
不過可能是老朱下旨訓斥起了作用,之後袁宗
不放跑每一個大明的敵人
“算了,懶得跟你掰扯。”
老朱笑罵道:“遲早有一天我要被你氣死。”
“那哪能啊。”
朱雲峰樂道:“現在醫學技術那麼發達,癌症都攻克了,您還活得久呢。”
“哈哈哈哈哈。”
老朱轉怒為喜,其實他本來就冇多生氣,正高興呢。
見他開心,朱雲峰問道:“出什麼事了?”
“你太伯爺把去年的彙總發來了。”
老朱點了點桌子上的公文道:“你自己看看唄。”
“哦?”
朱雲峰從躺椅上起來,接過公文掃視了一眼。
裡麵的內容其實很簡單。
就是有現代的定點幫扶之後,大明的生產力正在呈現爆髮式增長。
鋼鐵產量、糧食產量、經濟總量都不是以百分點在擴增,而是以翻倍的數量在暴增。
光鋼鐵產量來說,現在已經是洪武二十一年。
前年洪武十九年的鋼鐵產量靠著電弧爐鍊鋼才一千多萬噸一年,不到後世唐山市一個地級市一年十分之一的產能。
去年與現代接觸後,產量直接翻了三倍。
而且今年預計在未來三年內要翻十倍,也就是三年後全國鋼鐵產量達到一億噸。
雖然這個級彆貌似也就跟後世唐山市差不多。
甚至還差點。
畢竟唐山市一年的產量是13億多噸。
但這可是在古代。
同時期的洪武年月,恐怕全球鋼鐵產能能達到二十萬噸都是個迷。
即便是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年產也就百萬噸而已。
其中差距是百倍級彆,可見後世的幫扶給洪武大明帶來的影響多大。
而且不止是這些。
因為洪武大明與後世屬於互補關係。
洪武大明出口的是原材料、初級產品以及精美的手工製造品。
等東大做成中間品後又進口過去,同時又進口東大的大量機械設備、先進技術以及工業製品。
而東大則出口這些機械設備和工業製品的同時,還會派人修橋修路修火車。
雙方的貿易額達到了百分之百,雖然看上去洪武大明就賺個原材料出口錢,還得因為進口而大量損失各類礦產資源。
可這些資源大明都可以從彆的地方搞過來,並且東大主要是為洪武大明培養人才。
比如去年洪武二十年,東大在給洪武大明修新的南京城,新的船廠、鐵路、工廠期間,就培養了大量焊工、電工、混泥土澆築工等等工人。
累積培訓洪武大明的工人達到417萬次,給洪武大明培養了大量基礎技術工人,大大充實了大明的建設人才。
洪武大明則又反哺現代各類稀礦、原油、金礦等原材料。
雙方互惠互利。
後世得到了大量原材料、商品出口,能給國內帶來巨大的就業和經濟增長。
洪武大明則得到了工業發展、城市建設、工人技術培訓,還有教育、醫療、軍事、科學等等。
猶如高人醍醐灌頂,直接給你灌輸內力。
一通操作免去的可不是幾十年的發展,而是數百年的發展,直接從落後的農業社會,轉變為先進的工業社會。
比之小日子那幾十年的明治維新都要進展神速。
可以說兩方真正實現了合作共贏,一起發展進步的雙贏局麵。
也難怪老朱會開心。
畢竟他的大明以前是什麼樣子他自己心裡清楚。
而現在才短短一年時間呢,洪武那邊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以前朱雲峰帶來的七年時間都要變化大。
最主要的是這種發展是呈現跳躍式的,不是說今年發展一倍,明年也是一倍。
而是隨著盤子鋪開,呈現的是幾何增長。
在東大的幫助下,也許二十年的時間,洪武世界就會處處是高樓大廈的城市,處處是飛機高鐵汽車。
眼下老朱自己纔剛滿60歲,曆史上要到11年後,洪武三十一年71歲才死。
可如今醫療技術發達,搞不好活個90也說不定。
因而到時候老朱還真有可能親眼看到他自己的大明世界變成新時代的一片天地。
這讓他怎麼可能會不高興呢?
“嗯,那確實可以。”
朱雲峰看完了裡麵的內容資料,主要是一些數據。
他自己是做老總的,雖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一家公司基本的數據情況還是看得懂。
雖然公司和國家不一樣,國家涉及的層麵比一家公司多得太多。
但有一些東西還是相通的。
他沉吟道:“洪武那邊時代發展得很快,這是好事,不過目前也就南京首都圈發展得快,要想儘快完成現代工業化進程,相應的體製變化還是得跟上。”
“嗯。”
老朱說道:“這一點標兒也跟老秦聊過,相應地放開地方權限是必然的事情,但同樣還是得加大監管力度才行。”
朱雲峰笑道:“其實很簡單,立即把大明銀行的金融管製製度建立好,各項製度其實可以參考現代。大明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資訊化的國家,這是個巨大的優勢,可以監管全國資金流動。隻要把這個做好,各地的每筆資金用到哪了,怎麼用了,都有跡可循,也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貪腐的問題。”
放開地方權限是必然過程,因為你得加大地方自主權,讓地方官員主動去拉投資,通過當地特色建立地方產業,以此振興地方經濟。
不然全國那麼多州府縣,全都歸朱標和內閣六部管理指導,累死他們也做不到。
但地方建設當地產業冇錢咋辦?
一是融資,二是上麵撥款,而且還不是一點兩點的撥,而是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大明銀元撥下去。
洪武銀元的購買力目前還是非常高的,一千萬銀元就相當於數十億了。
那麼大筆資金投向地方,難保不會有人動歪腦筋。
然而大明卻有先天優勢。
就是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建立資訊產業的國家,能夠在後世東大的幫助下建立起完善的金融製度。
資金流動給你查得明明白白,即便有貪腐的事情發生,禦史台也容易追查到。
所以說為什麼科技帶動發展?
監控普及之後,大街上打架鬥毆的事情都比二三十年前少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彆提什麼犯罪率。
錢從哪來去哪給你監管到位,雖然不敢打包票說完全杜絕貪腐發生。
但很大程度能夠改善,也更容易抓到人。
當然。
隻能改善上麵撥款的貪腐。
下麵如果商人與官員勾結行賄,包括不通過銀行係統,而是走銀元金條古玩字畫之類的現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這就要考驗朱標的監管能力了。
“唔。”
老朱聽了直點頭道:“讓他們去做吧,標兒辦事我放心。”
“現在”
說著他撩起車窗,外麵遠處就是波濤洶湧的黃河了。
老朱淡淡地道:“先解決了韃子再說吧。”
洪武的事情交給朱標。
他要做的,就是不放跑任何一個大明的敵人,哪怕不是他所在的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