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開局,你管這叫養老? 第一百三十八章 守擂感悟
這場突如其來的比試,結果已然分明。曲書浩站在原地,感受著脖頸間尚未完全散去的劍氣寒意,心中再無半分僥幸。
他深吸一口氣,將翻騰的氣血平複下去,隨即收攏玄鐵扇,對著陳嬌鄭重地抱拳行禮。“陳姑娘武功高強,在下輸得心服口服。”
他的語氣誠懇,帶著武者應有的磊落。說完,便不再留戀,乾脆利落地轉身躍下了擂台,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如此一來,陳嬌便成了新的擂主。按照規則,她隻需要再連續戰勝四名挑戰者,就能順利晉級下一輪的精英賽。
既然已經站在了這擂台上,陳嬌自然沒有輕易下去的道理。她將長劍挽了個劍花,反手背在身後,身姿挺拔地立於擂台中央,目光平靜地掃視台下,等待著下一位挑戰者。
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子站在台上,這讓許多原本就躍躍欲試、又自恃身份未曾上台的人,更多了幾分“不服氣”。
“讓我來領教姑娘高招!”很快,一名手持齊眉棍的壯漢便大喝一聲,躍上擂台。他身形魁梧,肌肉虯結,一看便是走剛猛路線的外家高手。
陳嬌依舊抱拳行禮,態度不卑不亢。比試開始,壯漢一根舞得虎虎生風,勁風撲麵。陳嬌卻並不硬接,她的身形如同風中柳絮,隨著棍影飄忽閃動,手中長劍時而輕點,時而格擋,總是在間不容發之際避開重擊,並試探著對方招式的變化與力道運用。
前五十招,她依舊如同之前對待曲書浩一般,主要以遊鬥和觀察為主,仔細揣摩著這剛猛棍法中的精要與破綻。
五十招一過,她眼中精光一閃,已然洞悉了對方招式轉換間的些許凝滯。但見她劍勢陡然加快,不再一味閃避,而是精準地切入棍影的空隙,“叮叮當當”幾聲脆響,劍尖連點棍身數處發力節點,壯漢隻覺一股巧勁順著棍身傳來,手臂一陣痠麻,齊眉棍險些脫手。
他還未及變招,陳嬌的劍尖已經虛指在他的胸口。“承讓。”陳嬌收劍後退。壯漢臉色一陣青紅,但也知道對方已是手下留情,抱了抱拳,悻悻下台。
緊接著,又陸續上來了使用判官筆、九節鞭甚至子母鴛鴦鉞的挑戰者。無論對手使用何種奇門兵器,陳嬌都一視同仁,認真對待。
她的策略始終如一:前五十招耐心周旋,如同最勤奮的學生,仔細觀摩、學習、拆解對方的武功路數;一旦摸清了門道,找到了關鍵破綻,她便如蟄伏已久的獵豹,驟然發力。
往往隻需三五招精妙而迅疾的進攻,便能奠定勝局,將對手逼落擂台或迫使對方認輸。
她這種獨特的比試方式,在台下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在一些眼力稍遜、或者心存僥幸的人看來,陳嬌每一場都打得“頗為艱難”,前期總是被動防守,似乎隻要加把勁、招式再淩厲些,就有可能戰勝她。這種錯覺,促使著更多自覺“有機會”的人上台挑戰。
然而,在真正有經驗的行家眼裡,陳嬌的表現則堪稱驚豔,甚至有些駭人。“了不得啊……”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撫著長須,對身旁的同伴低語,“這女娃娃,前五十招哪裡是在比試?分明是在拿對手練招,偷師學藝呢!”
“不錯,”他同伴神色凝重地點頭,“你看她,無論麵對何種兵器、何種路數,都能迅速適應,並且在她認為合適的時機驟然發力。一旦她弄清了對手的招式精髓與缺陷,便能立刻抓住那稍縱即逝的機會,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結束戰鬥。這份洞察力、學習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實在可怕。”
“也不知道這陳嬌是哪位高人調教出來的,江湖上,怕是又要出一個不得了的天才妖孽了。”老者感歎道,目光中充滿了欣賞與好奇。
不過,也有持保留意見的:“目前看來,她的武技招式確實精妙絕倫,近乎無懈可擊。但守擂賽階段,大家主要還是比拚招式技巧和臨場發揮,內力深淺在這個階段作用相對不明顯。有些內力深厚但技巧不足的,也確實可能陰溝裡翻船。等到了精英賽,纔是真正考驗內力底蘊的時候。”
此言得到了周圍幾人的認同。眾所周知,武林大會的選拔機製有其深意。第一階段守擂賽,更傾向於篩選出那些武技精湛、悟性高、實戰能力強的年輕才俊。
而第二階段的精英賽,除了繼續切磋武技,內力的比拚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那些成名已久的高手,或許招式並不繁複花哨,但憑借數十年精純深厚的內力根基,往往就能穩坐釣魚台,讓年輕一輩難以逾越。
因此,精英賽一開始,就會無情地淘汰掉大多數內力修為不夠紮實深厚的武者。
陳嬌最終憑借著無可挑剔的武技,成功守住了擂台,連勝四場,如願以償地拿到了晉級精英賽的資格。但在眾人或讚歎或探究的目光中,陳嬌自己心裡卻十分的平靜。
她很清楚自己的情況。這具身體的原主本身年紀就不大,滿打滿算修煉內功的時間有限,根基算不得多麼深厚。
雖然她穿越而來之後,得到了位麵交易係統的輔助,更是請當王也這位異界強者幫忙優化了內功心法,使得修煉效率提升了不少,這幾個月內力增長堪稱神速。
但是,她心裡也明白,自己這點內力積累,與那些修煉了二三十年、甚至更久的老牌武者相比,定然是有所不及的。
這次能夠闖入精英賽,更多是依靠被優化到極致的武技招式和精神力帶來的超強洞察力。至於能在精英賽中走到哪一步,她抱著“儘人事,聽天命”的想法,能多打一場是一場,能多學一點是一點。
守擂賽結束後的第二天,沒有任何停歇,更加緊張激烈的精英賽便正式拉開了帷幕。果然如陳嬌所料,精英賽的節奏更快,淘汰也更加殘酷。
第一輪便采用了最直接的單敗淘汰製,抽簽決定對手。比如抽到一號簽的,直接與抽到二號簽的對戰,三號對四號,以此類推。勝者晉級,敗者直接出局,沒有任何複活的機會。
這種賽製,除了實力,運氣也占了不小的成分。運氣不好的,可能第一輪就抽到了本屆大會的奪冠熱門,隻能遺憾止步;運氣好的,或許前幾輪遇到的對手實力相當,便能走得遠一些。
當然,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運氣也隻能起到輔助作用,無法真正扭轉乾坤。相對於追求名次,陳嬌更看重的是這個能與各路高手實戰切磋、學習借鑒的過程。
第一輪抽簽,陳嬌的運氣不錯,遇到的對手實力相對普通,在內力修為和武技上都與她有明顯差距。她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花了些時間摸清對方的套路後,便輕鬆幾招將其擊敗,順利晉級。
然而到了第二輪,陳嬌便真切地感受到了精英賽與守擂賽的不同。她這一輪的對手,是一位年紀與她相仿、但內力卻異常深厚的青年刀客。
陳嬌在交手之初,便悄然釋放出一絲精神力進行感知探查。結果讓她暗自咋舌:如果估算自己(包括原主的積累和這幾個月的苦修)的內力總量大約相當於常人苦修二十年左右,那麼對方那凝實而澎湃的內力,恐怕不下於四十年之功!
“同樣的年紀,他是怎麼修煉的?”陳嬌心中驚歎,“除了功法可能更為高明之外,定然還有彆的輔助修煉的門道,隻是我初入江湖,見識尚淺,還不知道其中的奧秘而已。”
如果陳嬌不顧規則,動用精神係異能或者木係異能,她有十足的把握能夠迅速擊敗對方。但這是武林大會,是切磋武技、比拚內力的正統舞台。她既然選擇了參與,就要遵守這裡的規則,隻以內功和武技來應對。
對方的兵器是兩把厚重的鬼頭刀,招式大開大合,勢大力沉,舞動起來頗有橫掃千軍的威勢。
陳嬌在身體素質上並不畏懼這種硬碰硬,她擔心的是自己手中這柄師父留下的上品寶劍,若與對方的重刀頻繁硬撼,恐怕會有損毀的風險。
因此,在激烈的交鋒中,陳嬌更多是依靠精妙的身法和劍招與之周旋,避實擊虛。兩人刀來劍往,轉眼間便鬥了五十多個回合,場麵異常精彩,引得台下喝彩聲不斷。
激戰正酣,對方又是一招勢大力沉的雙刀十字斬迎麵劈來。陳嬌眼中光芒微閃,心中已然有了決斷。她故意在後退時,腳下似乎慢了半拍,露出了一個細微的破綻。對方果然抓住機會,雙刀一錯,欺身猛進!
就在刀鋒即將及體的瞬間,陳嬌卻並未格擋或閃避,而是借著對方前衝的力道,足尖在擂台邊緣輕輕一點,身形如同乳燕歸巢般,輕飄飄地向後一躍,穩穩地落在了擂台之下。
她收劍入鞘,對著台上因收勢不住而略顯踉蹌的對手,坦然一笑,拱手道:“閣下內力深厚,刀法精湛,我輸了。”
那青年刀客穩住身形,臉色卻並不好看。他自然看得出陳嬌是主動跳下擂台的,而且之前的對戰,對方在招式上並未落入明顯下風,這“認輸”來得太過突然和乾脆,讓他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憋悶感,勝得並不痛快。
但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說什麼,隻得勉強回了一禮,沉聲道:“承讓。”輸了比賽的陳嬌,臉上卻看不出絲毫沮喪、失落之類的負麵情緒。
她彷彿隻是完成了一場尋常的切磋,心情甚至頗為愉悅,立刻拉著池冰和池蘭,又興致勃勃地鑽入人群,去尋找其他正在進行的精彩對決觀看了。
幸好她之前未雨綢繆,在會場各處安裝了許多微型攝像頭,此刻即便自己無法親臨每一個擂台,也能通過池冰和池蘭實時接收的影像,確保不會漏掉任何一場高水平的較量。
她和兩個侍女,此刻真像是掉進了米缸的小老鼠,哪裡有名家高手過招,她們就第一時間湊過去,看得津津有味,時而低聲交流,時而凝神記憶。
她卻不知道,自己這番“沒心沒肺”、灑脫豁達的表現,反而讓某些人心裡頗不是滋味。那個贏了她的青年刀客,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目光還時不時地瞥向陳嬌所在的方向.
看到她為彆人的精彩招式歡呼喝彩的模樣,心裡那股贏了比賽卻彷彿輸了什麼的憋屈感,更是揮之不去。
到了下午申時末(約五點),今日的賽程全部結束。觀眾和參賽者們開始陸續散去。陳嬌心滿意足,和池冰、池蘭一邊隨著人流往客棧走,一邊興奮地討論著今天的所見所聞。
“今天那個用峨眉刺的女俠,身法好詭異,就像水裡的泥鰍一樣!”
“還有那個少林派的大師,一套羅漢拳打得剛猛無儔,但發力技巧好像跟我們之前分析的有點不同……”
“那個黑衣人的暗器手法,你們記錄清楚了嗎?出手的角度和力道配合,很有研究價值。”
她們三人,一個是精神力強大的精神係異能者,過目不忘;兩個是搭載了超級計算機的智慧機器人,記憶和分析能力更是超群。
此刻討論起白天的比賽,引經據典,分析入微,從招式的發力方式到內力的執行節奏,再到臨場戰術的選擇,聊得深入而專業,旁征博引,聽得周圍一些同樣準備回程的江湖人士目瞪口呆,不知不覺就放慢了腳步,跟在了她們身後。
聽到精妙處,甚至有人忍不住插話發表自己的見解:“三位姑娘好眼力!不過依我看,那少林大師的羅漢拳,最後一招‘金剛搗杵’似乎留了三分力,未儘全力……”
陳嬌聞言,也不以為意,反而覺得有趣,轉頭看向那人,笑著接話道:“這位大哥觀察得仔細,我也覺得如此,或許是因為對手已露敗象,大師慈悲為懷,不欲重傷對方吧。”
她這般平易近人,樂於討論,立刻引起了更多人的參與。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自抒發著對今日比賽的看法,氣氛熱烈而融洽。
陳嬌樂得與這些真正的江湖人交流,從他們不同的視角和實戰經驗中,她往往能獲得新的靈感和啟發,對自己武學的完善大有裨益。
她並不知道,這番無意間的交流,讓她在這批江湖同道中,留下了頗為不錯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