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開局,你管這叫養老? 第一百九十六章 霓裳生財
旅程在一種悠然自得的節奏中繼續。陳嬌帶著父母,身後跟著威猛忠誠的大黑和全能得力的陳吉,彷彿一個微型移動家庭,每到一個風景秀美或人文底蘊深厚的地方,都會停留相當長的時間。
他們不像尋常遊客般走馬觀花,而是真正地融入當地,清晨去逛本地人的集市,午後在古樹下聽老人閒聊,傍晚則尋覓最地道的家常小館。
陳嬌手中的微型機器人無聲地記錄著這一切,從晨曦微露到華燈初上,捕捉著光影變幻下的城市脈動與鄉野靜謐。
繼最初發布的三支堪稱“視覺盛宴”的視訊後,陳嬌沒有再投入任何推廣費用。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
她那遠超尋常專業團隊的高質量視訊,憑借其電影般的構圖、紀錄片級的畫質和充滿故事感的剪輯,開始在小範圍內引發攝影和旅行愛好者的關注,並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漣漪逐漸擴散開來。
視訊的質感實在太過出眾。畫麵清晰得能看見古鎮青石板上的歲月苔痕,能捕捉到蝴蝶翅膀上鱗粉的細微閃光;光線的運用更是巧妙得如同大師執筆,晨曦的柔光、正午的明烈、黃昏的暖調,都被用來渲染情緒,將八分的美景烘托出十二分的意境與魅力。
評論區裡,不乏有去過的網友感歎:“明明去過同一個地方,看了博主的視訊,才懷疑自己當時是不是瞎了,錯過了這麼多細節和美……”
更有人直言:“這是我見過最會拍風景的賬號,沒有之一!每一幀都能當桌布,雲南文旅趕緊來給這位博主點讚、抄作業!”
隨著口碑發酵,“嬌行天下”的粉絲數如同滾雪球般穩步增長。後續發布的關於民俗體驗、秘境探幽的視訊,即便沒有推廣,也能憑借過硬的內容獲得可觀的點讚、收藏與“催更”評論。
陳嬌,是真的開始火了,甚至有幾家知名的旅遊雜誌和平台私信尋求轉載與合作。
不過,對陳嬌而言,做博主本就是旅途中的隨性之舉,是記錄生活、分享美好的方式,而非謀生的壓力。
能火,是意外之喜,意味著她的審美和付出得到了認可;不火,也無傷大雅,絲毫不影響她陪伴父母、享受旅程的初心。
當然,擁有超越時代的微型拍攝機器人和陳吉這樣的“全能技術後盾”,她的視訊想不精良都難,尤其是那幾期在不同場景下拍攝的古風換裝視訊,更是直接在漢服同好圈裡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大量私信湧入,核心問題幾乎一致:“仙女姐姐,衣服太美了!求問是哪家的?什麼牌子?求連結!”
“這質感、這設計,絕對不是普通影樓裝,博主是自己有工作室嗎?”
這些驟然增多的瑣碎事務,陳嬌一概交給了“萬能管家”陳吉處理。
她將自己空間裡那些不太想收藏、並非師尊煉製的獨一無二法寶、隻是覺得好看複刻來的幾套設計,在空間的加工坊裡又複刻了一些。
當有人詢價時,便由陳吉統一回複是“博主自製設計,限量出售,非量產成品,可能存在細微手工痕跡”。
平台規則,粉絲過萬即可開通商品櫥窗。這個門檻,在視訊走紅後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達到了。
於是,那幾件精心複刻的衣裙被掛上了櫥窗。儘管初始定價相較於普通漢服而言堪稱高昂,且作為無品牌背書的“野生”設計缺乏知名度。
讓一些習慣了固定品牌的圈內人心存疑慮,但總有不差錢、追求獨特設計與極致品質的風尚先驅願意嘗鮮。
很快,第一批買家收到了實物。驚喜隨之而來,包裹的包裝就極具匠心,開啟後更是驚豔。
無論是接觸麵板親膚柔軟卻挺括不易皺的特殊麵料,還是細看之下栩栩如生、針腳縝密均勻的刺繡。
亦或是那些仿古法工藝製作的盤扣和飾品配件,其精良程度都遠超預期,甚至足以“吊打”不少以高價和精緻著稱的知名品牌。
優質的口碑在特定的漢服、古風攝影圈層內迅速傳播,櫥窗內本就不多的庫存,幾乎是在小範圍內被知情者悄悄“瓜分”一空。
陳吉請示是否加大產量,但陳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可不想讓自己的悠閒旅途徹底變成繁忙的服裝供應鏈和客服中心。
物以稀為貴,一個款式有幾件流通,維持其獨特性和價值即可。她索性依據上一世記憶中的一些兼具美感與適度日常化的改良款式,讓加工坊批量製作了數百套不同設計。
涵蓋唐、宋、明等不同朝代的風格元素,但每個款式嚴格限量五件,售完不補。
這些設計新穎、品質卓越的新品一上架,立刻引發了新一輪的搶購熱潮,甚至吸引了一些小眾服裝設計師和收藏家的關注。
陳吉每天需要打包、寄出的快遞數量激增。為了不讓陳嬌父母起疑,他還要定期上演開車去物流點“接收大件麵料或半成品貨物”的戲碼。
並向二老解釋這是女兒設計、委托外地工廠小批量生產,然後集中發貨到旅途所在地的“商業模式”。
為了避免徹底淪為“服裝商人”,保證旅途質量,陳嬌果斷決定實行“限購策略”:
每天由陳吉在固定時間(通常是晚上八點)上架一個款式,每款五件,售完即止,絕不多補。
此舉非但沒有勸退粉絲,反而激發了大家的熱情與緊迫感,許多人看中某款衣服後,便設定鬨鐘,掐著表蹲守發售日。
儼然形成了一場場小型的“秒殺”活動,相關款式的預告微博下總是充滿了“求保佑搶到”的留言。
如此一來,陳吉終於從繁瑣的日常諮詢、打包、發貨中解脫出來,隻需每天花一小段時間處理訂單即可。
團隊的旅途重心重新回歸到探索與體驗本身,而非賣貨。
這天,他們正在一條充滿民族風情的古街上閒逛,兩旁是售賣各種手工藝品和特色小吃的店鋪,木雕的窗欞、斑駁的牆壁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然而,前方一陣激烈的爭吵和女人的哭泣聲,打破了這份寧靜祥和。在華夏,圍觀(吃瓜)幾乎是刻在基因裡的天性。
陳父陳母和陳嬌都不免俗,順著人流好奇地湊上前看個究竟。
然而,撥開人群,映入眼簾的景象讓陳嬌瞬間臉色一沉,周身的氣息都冷了幾分。
隻見人群圍成的圈子中央,一個身材壯碩、滿麵油光、渾身酒氣的男子,正死死揪著一個瘦弱女人的長發,迫使她仰起頭,臉上清晰的五指印紅腫不堪。
男人嘴裡汙言穢語不絕,唾沫星子橫飛,同時用腳狠狠地踢踹著女人的小腿和腹部,那女人隻能徒勞地用雙臂護住頭臉,發出壓抑的、絕望的嗚咽。
目睹此景,陳嬌隻覺得一股摻雜著憤怒、惡心與回憶的血氣直衝頭頂,眼前甚至短暫地黑了一下。
原主記憶中那些黑暗痛苦的畫麵,冰冷的拳頭、惡毒的咒罵、無處可逃的恐懼,不受控製地翻湧上來,讓她心臟一陣抽緊,拳頭下意識地攥得死緊,指甲深深陷進掌心。
知女莫若母,陳母一看到女兒這副血色儘褪、眼神銳利得嚇人的模樣,心道不好。
立刻伸手緊緊握住陳嬌冰涼的手,想將她從這令人不適的場景中拉走,生怕她受刺激過深,再次陷入過去的噩夢。
陳嬌強壓住立刻衝上去將那男人掀翻在地的暴力衝動,深吸一口氣,轉而向旁邊一位挎著菜籃、顯然是本地人打扮的阿姨低聲詢問:
“阿姨,這……這男的這麼打人,怎麼沒人攔一下啊?就任由他這麼打?”
那阿姨顯然見慣了這場麵,歎了口氣,壓低聲音道:
“那是我們街上有名的向老三!他打的是他自己老婆。這人呐,就是個混不吝的滾刀肉,平日裡遊手好閒,一喝點馬尿(酒)就上頭,逮著老婆往死裡打。
不是沒人勸過,拉過架,但你越勸,他當時可能停了,回頭關起門來打得越凶!
覺得丟了麵子,都把氣撒在老婆身上!以前還有幾個熱血的外地小夥子看不下去動了手,把向老三揍了一頓,結果呢?
人家遊客走了,倒黴的還是他老婆!被他變本加厲地折磨了好幾天!
所以我們這些老街坊,現在也就隻能看著,不敢勸了,不然這女娃更要遭罪啊!”
阿姨的語氣裡充滿了無奈與憐憫。“那就沒人報警嗎?”陳嬌忍著怒氣追問,聲音有些發顫。
“報過警啊!怎麼沒報過?”阿姨的音調提高了一些,又趕緊壓下。
“可警察來了又能怎麼樣?人家是兩口子,清官難斷家務事。警察來了,訓他幾句,讓他寫個保證書,他當時點頭哈腰保證得好好的,態度那叫一個誠懇。
可警察一走,他清醒的時候還好點,一旦喝了酒,或者心情不順,還不是照打不誤?
我們報了幾次警,後來警察都認得他了,也找他談過話,可沒用啊!這屬於屢教不改,但又夠不上每次都拘留判刑,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