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開局,你管這叫養老? 第五十八章 安家準備
領完糧食,住處離倉庫不遠,大家你一袋我一捆的,沒多大功夫就都提回了住的地方。放下糧食,一群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有點懵,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些什麼。
還是陳嬌先反應過來,招呼著大家:“咱們得找點傢什用啊,我記得路上聽沈隊長說村裡有木匠師傅,咱們去問問。”
說著,她就帶頭去找了田嬸打聽,又領著大家到村裡的木匠那裡,用帶來的錢和票換了些必需的傢俱。陳嬌住的樓上原本空蕩蕩的,連個放衣服的地方都沒有。
她換了個半大的衣櫃,又挑了張方桌和兩條長凳,好歹能在屋裡坐著歇腳、放些東西了。還有洗漱的東西,她又添了個木頭做的洗臉架,能架著臉盆和毛巾,就放在閣樓的走廊上。
之後又跑到田嬸家,拿錢換了個結實的背簍,還有裝菜的籃子、簸箕,筷子籠,筷子,勺子,刷把這些過日子少不了的物件。
田嬸的丈夫是個老手藝人,一手篾活做得特彆好,能用竹子編出各種各樣的竹製品,又輕巧又耐用。陳嬌瞅著牆角放著個小巧的竹椅子,帶靠背的,高矮正合適,放在灶台跟前坐著燒火再方便不過了,當即就跟田嬸商量著也換了過來。
其他知青見陳嬌張羅得井井有條,也都動了心思,跟著在木匠和田嬸那裡買了凳子箱子等房間裡要用的,木盆木桶椅子,籃子、筷子之類的東西,都往廚房裡放。他們十個知青打算合夥開火做飯,這些花出去的錢,專門找了個人記賬,到時候大家一起平攤。
陳嬌跟田嬸湊在一塊兒嘀咕了幾句,說自己剛到,不知道該怎麼上山打柴火,還是想跟她換點柴火。田嬸是個熱心腸,一口就應了,轉頭就喊自家兒子:“大柱,去柴樓上扛幾捆乾柴下來,給小萬送過去。”
大柱應了一聲,噔噔噔跑上樓,很快就扛了七八捆乾柴下來,幫忙碼在了廚房裡小灶邊上。虧得這個廚房是真的大,七八捆柴堆在那裡好像也沒有占多少位置的樣子。
其他知青看著那幾捆乾柴,眼睛都有點直——他們剛才光顧著買傢俱和廚具,壓根忘了做飯還得有柴火這回事,這會兒正發愁呢。
陳嬌看他們那眼巴巴的樣子,想著總不能讓他們一直用自己的柴火,就說道:“這柴火是我跟田嬸買的,一毛錢兩捆,不算貴。你們要是也想要,我讓田嬸幫忙問問,村裡好多人家柴房裡都堆著多餘的柴火,應該能分點給咱們。”
她頓了頓,又補充道:“要是不想花錢也成。下午你們可以自己上山去打柴。田嬸說咱們住的這院子背後的山林,還有對麵那片林子,都是茶樹村的。林子裡落了不少枯樹枝,那些都能打回來當柴燒。山林裡的茅草也可以割回來曬乾引火。不過得記著,隻能撿乾柴,可不能砍活樹枝,更不能砍樹,隊裡有規矩,犯了錯要挨罰的。”
大家一聽,這才鬆了口氣,紛紛點頭說好。他們初來乍到,對村裡的一切都還有些陌生,還是先跟人換些柴火用用再說吧。
這時候,那十個知青心裡頭都泛起了點悔意,一個個暗自琢磨著,真不該一時衝動就想著孤立萬玉。可他們哪想到,本以為是十個人抱團把她一個人排擠在外。到頭來反倒像是她一個人,輕輕鬆鬆就把他們這十個湊在一起的人給甩開了。
萬玉瞧著年紀最小,眉眼間還帶著點沒長開的青澀,可那心思和沉穩勁兒,比他們這夥人加起來都要成熟得多。他們這批人剛到這鄉下的時候,一個個都跟沒頭蒼蠅似的,站在村口望著連綿的田地和遠處的山林,眼神裡全是茫然。
誰也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該咋過,柴米油鹽、田間地頭的活兒,想起來就頭皮發麻。可再看看人家萬玉,不過一天的功夫,就跟隊長處得熟絡,連隔壁田嬸都樂意跟她嘮幾句家常,熱情的幫忙張羅安家。彷彿她天生就帶著在這村子裡紮根的本事,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們這幫人,年紀都在十幾歲,打小在城裡長大,就算家裡不怎麼待見,沒享過啥大富大貴的日子,可也從沒乾過地裡的粗活,沒有單獨出來居住。一想到往後要在這鄉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裡頭那點恐懼就跟野草似的瘋長。
如今見陳嬌把安家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他們也沒彆的法子,隻能亦步亦趨地跟在她後頭,學著她的樣子慢慢摸索。
好在陳嬌雖說早上說話的時候語氣硬邦邦的,沒給他們好臉色,可也沒真把他們扔在一邊不管不顧。這不,還帶著他們一起去跟田嬸商量,去彆人家換來了現成的柴火。該備的廚房用具、桌椅櫃子,也都幫著張羅得差不多了,總算是讓他們心裡踏實了些。
到了中午,那口大家夥兒以後共用的鐵鍋,上麵的黑垢還結得厚厚的,誰都不知道該咋弄乾淨,幾個知青圍著鍋台急得團團轉。陳嬌卻沒管他們的窘迫,自顧自在自己的小灶上燒了水,抓了一把麵條下進去。
等她端著滿滿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往外走時,正好對上杜雲禮望過來的眼神。杜雲禮那眼神裡帶著點不好意思,還有點期盼,陳嬌腳步頓了頓,才開口說道:“你們要是想用我這灶,就用吧,用完了記得給我刷乾淨。對了,那口大鍋,你們找點沙子倒進去,拿刷把使勁搓搓,就能把黑垢弄掉。嫌費勁的話,也可以先加滿水燒開,泡上一會兒再洗,能省點力。”
杜雲禮一聽這話,臉上頓時露出了喜色,連忙點頭應道:“謝謝萬知青!你放心,我們用完肯定給你擦得乾乾淨淨的,絕不弄臟你的東西,我們自己有柴火,不用你這兒的!”陳嬌聽了,隻是輕輕點了點頭,沒再多說啥,端著碗走到大廳裡,在桌子旁坐下,安安靜靜地吃起了麵條。
廚房裡這會兒可熱鬨了,這十個知青裡,會做飯的沒幾個,大多都是在家連煤爐子都沒碰過的主兒。他們乾脆分了工,說好以後輪流做飯,現在嘛,就讓那兩個稍微會點的當師傅,剩下的圍在旁邊看著學,誰也彆想偷懶,過不了幾天,每個人都得輪著上灶掌勺。
他們這知青點的條件還算不賴,廚房外就是水井,水也是直接接到廚房的水缸裡,不用大老遠跑去堰塘挑水,省了不少力氣。所以在做飯這事兒上,大家都覺得該公平些,沒說非得讓女生圍著灶台轉,男生就隻乾挑水砍柴的活,而是大家夥兒一起動手,有啥乾啥,倒也沒人有怨言。
陳嬌在大廳裡吃著麵條,聽著廚房裡傳來的叮叮當當的聲響,還有他們偶爾壓低了聲音的討論,心裡頭暗暗想著:這幫知青,倒還不算太難纏。
雖說裡頭難免有人有點小性子、小毛病,可總的來說,心眼都還不算壞,在她看來,小心思也有但也是真單純。也沒那麼多彎彎繞繞。照這麼看,以後這知青點的日子,大概也不會太糟。
總不至於像她以前在小說裡看到的那樣,一個小小的知青點,愣是能鬨出跟宅鬥劇似的雞飛狗跳來。這麼一想,她心裡也鬆快了些,低頭喝了口熱湯,暖意順著喉嚨一路滑下去,熨帖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