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假死再娶,我帶娘種田掙誥命 第95章 心事
明明年紀最小,囑咐人的語氣卻像個小大人似的,宋興旺聽得直樂嗬。
「行了丫頭,我自個進去就是。」
「一個村的,彆搞的多客氣。」
「我去和你孫叔嘮一會兒,你該忙啥忙你的去。」
宋小麥笑道:「那宋爺待會中午在家留飯吧,剛好陪孫叔喝兩杯!」
宋興旺一愣,緊跟著目光一亮:「咋?你還買酒了?」
宋小麥笑眯眯的將頭一點:「上回跟立根叔進鎮買的,就想今天待客呢!」
「不過酒不是什麼好酒,最便宜的那種,宋爺待會可得幫我跟孫叔說道說道,莫要嫌棄了纔好。」
這個時代糧食精貴,朝廷早就下了政令,民間不得私自釀酒,否則是要挨板子的!
故而市麵上的酒水種類少不說,價格也十分昂貴。
哪怕是宋小麥買的這種品質最差的黃酒,都不是一般人家捨得買的。
已經有些日子沒喝過酒的宋興旺,一聽有酒後,肚裡的饞蟲就翻了好幾個個兒。
在小丫頭亮晶晶的目光期待下,他哈哈一笑,輕輕拍了拍對方額頭:「行,那宋爺今天就舍回老臉,蹭你丫頭一頓酒喝!」
宋小麥「誒!」的應了一聲,隨即跑到院裡衝石頭李雨兄弟倆道:「石頭跟雨哥待會也在家吃,我這就跟阿姐給飯做上!」
也不給二人回絕的機會,宋小麥撂完話就樂嗬嗬的衝回了廚房。
李雨望著跑走的丫頭,張口想阻攔卻被宋冬生攔截:「雨哥就在咱家吃吧,人多熱鬨!」
廚房裡隱約傳出了姐妹倆談話聲,銀鈴似得很是好聽。
李雨紅著臉:「這不好吧」
宋冬生笑道:「哪裡就不好了!」
「你要再拒絕,我可就不敢讓你幫忙做活了!」
上回冒雨修屋的事他可還記得呢!
李雨看了看手裡鍘刀,也是個累人的活計。
宋家兄弟倆到底比自己年幼幾歲,力氣小,用起來吃力。
本打算幫二人乾完活就走的李雨,聽對方這麼一講,也隻能作罷。
此時剛好也到了準備晌飯的時候,宋月娥已經在廚房忙了好大一會。
今日家裡準備蒸兩摻南瓜飯,她已經開始淘米。
得知村長與石頭兄弟倆留飯後,忙又添了些米進來。
姐妹二人今日準備了乾菇燉燻肉,白菜炒雞蛋,涼拌蘿卜絲兒。
分量都準備的足足的,就算又加了三人,也完全夠。
不過宋小麥臨時起意,又泡了一把乾木耳,準備炒一道木耳山薯片。
山薯吃了滋補養人,所以宋小麥給家裡留了不少。
往常都是用來燉著吃,今日她預備換個吃法。
姐妹倆在廚房忙的熱火朝天,院外宋冬生跟李雨倆切著草杆同樣滿頭大汗。
宋秋生跟石頭倆來回打了五趟水,將家裡的大水缸都添的滿滿的。
西屋內,宋興旺跟孫大坐在臨時搭的木台上聊了好一會兒話。
倆人當初也是因為村長家盤炕相識的,那會孫大還沒發家,通過宋興旺介紹接了不少活。
一來二去便熟了。
如今再坐一起,倆人天南地北的聊了一通,也不知怎麼的就聊到家裡孩子上學的事。
孫大得知對方孫兒即將入學鎮裡書院讀書,滿眼羨慕,同時也為老村長的魄力稱讚。
供一個讀書人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頗費銀兩。
「我這兩年走南闖北的給人盤炕,聽到不少訊息。」
孫大壓低幾分音量,目光炯炯的對宋興旺道:「天下初定,咱們朝堂這兩年缺人的緊,正是用人之際。」
「所以這幾年的讀書人最是吃香。」
「說不得為了用人,上麵會放寬科舉呢」
宋興旺心下激動:「當真?」
孫大笑道:「在宋叔跟前,我哪敢弄那虛頭巴腦的。」
「我如今是沒條件,這兒子侄兒都這麼大了,再送去讀書也讀不出個名堂,且等這倆小子成了家,再給我生個大胖孫子!」
「到時,我定要將孫兒送去入學的。」
孫大說的高興,彷彿大胖孫子已經在來的路上一般。
宋興旺瞧了瞧不遠處乾活賣力的倆少年,他頷首笑道:「這倆娃也不小了,還沒說好人家?」
提起這,孫大頓時泄氣。
這就是家裡沒婆孃的壞處了。
說來孫大也是個苦命人,當年在孫家村的時候,爹孃早亡,留下他跟自己大哥相依為命。
倆人靠著家裡幾畝薄田好不容易長大,通過努力紛紛成家,兄弟二人先後又得一子。
眼看日子就要過起來了,孫大媳婦卻在生孫興時難產了。
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兒子是生下來了,媳婦卻沒了。
為此孫大消沉了好些年,每日渾渾噩噩的。
若非大哥長嫂的拉扯,估摸孫興都難成人。
眼看兒子越來越大,某一天突然張口叫了聲爹。
孫大還清晰的記著那日,喝的醉醺醺的他,被一個小團子捏著手。
小小一點的孩子就那麼直勾勾盯著自己,彷彿眼裡再裝不下彆的,隨後糯糯的喚了自己一聲「爹」。
從小沒了爹的孫大,不知怎的,那天突然哭成一個孩子。
哭過之後,昏沉多年的他忽然就醒了。
一掃多年頹廢,他將家裡一切囑托給了大哥大嫂,自己則跟一個王姓盤炕匠做了學徒。
後來學有所成,便開始自己接活單乾,賺來的錢自然也都交給了大哥大嫂。
孫家日子一點點又好過了起來。
本以為會一直這麼下去。
誰曾想,三年前大哥去服徭役,就再也沒回來。
大哥沒了,大嫂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更因此跟孫大生了怨懟。
孫大知道,大嫂這是怪自己多年不著家之故,本來這次徭役該是他去的
賺再多的錢有什麼用,人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早知道,當初打死他也不會讓大哥替他去服役。
多年來,大哥大嫂為自己操持家裡家外,將孫興一口一口喂大,孫大虧欠二人良多。
後來大嫂回了孃家,孫大拿出一半家資給了對方,算是這麼多年的補償。
他帶著剩下一半家資到鎮裡買了房安了家,除了媳婦跟大哥的忌日,便再沒回過孫家村。
至於大哥兒子孫河,自是對方自己要求留下的,並沒有跟著親娘回家。
從此孫河便帶著一兒一侄開始各家盤炕,一邊毫無保留的傳授二人技藝,一邊到處打聽適齡女子,想給兩個孩子說門好點的親事。
哪知兩個孩子的親事這般坎坷,女方一聽倆孩子一個自小沒娘,一個爹沒了娘走了,便都不願意將閨女嫁進來。
倒是有些願意嫁來的,但孫大又看不上。
那些個上趕著來的,都是些品貌不佳之類,全奔彩禮而來。
哎
孫大歎氣,一想起這些糟心事,眉毛都得擰巴在一起。
「說來都怪我,要不倆孩子也不會被耽擱到現在」
見對方剛還說的興起,一提起孩子的婚事就變得愁眉不展,宋興旺勸解:「倆孩子纔多大,你愁個什麼勁。」
望著不遠處乾的賣力的倆娃,個頂個的好,長得也齊整。
「有這一手本事,哪裡還愁娶不到媳婦?」
「姻緣天定,我看這倆娃都不孬,你且等著吧。」
「好的定在後頭等著的。」
哪個好女娃不是小小年紀就被說親的踏破了門檻,早早就說了出去。
哪裡還輪得到這倆傻小子喲
顯然,孫大並沒有絲毫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