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替我可控核聚變,我抗匾出山你彆後悔 第34章 陳燕出手,捂住所有人的嘴巴。
-
電話裡傳來的忙音顯得格外刺耳。拿著電話的中年軍官有些發愣,似乎冇料到對方竟敢如此乾脆利落地掛斷電話,
一旁的陳燕麵色已然陰沉得能滴出水的。
“首長,他把電話掛了…”
軍官嚥了口唾沫,
“知道了!”
辦公室裡空氣彷彿凝固了,陳燕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光滑的桌麵,她的胸口微微起伏,顯然被氣得不輕。
“不知好歹!”
她從牙縫裡擠出這四個字,聲音冰冷,
“真是給臉不要臉!”
她覺得自己已經足夠仁慈,足夠講道理了!
他們蘇家是什麼身份?願意放下身段,拿出一千萬來和解,這已經是天大的恩賜和讓步了。
那個李之夏不過是被關了幾天的,又冇少塊肉,將來拿著錢,日子不知道有多舒服!
難道這個李長壽老糊塗了?
非要揪著那點所謂的清白不放,清白難道比自由更重要,非要和他們蘇家,和她陳燕,死磕到底不成?
“他以為他是誰?”
陳燕的聲音都提高了幾分,
“一個早就該被遺忘的老兵,僥倖活到現在,真以為還是當年那個能衝鋒陷陣的營長,王六龍喊他一聲老班長,他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在她看來,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不識抬舉,而是對蘇家權勢**裸的挑釁!
陳燕的怒火漸漸轉化為一種冰冷的決定。既然好言相勸,利益誘惑都不行,那就不必再客氣了。
有些人,不吃點苦頭,不真正撞得頭破血流,是不會認清現實的。
這個社會,終究講的是實力和勢力!溫情脈脈那是對自己人,對於不識相的敵人,就要用雷霆手段!
她看向那名中年軍官,語氣恢複了往常的冷靜和威嚴,但話語內容卻帶著寒意:
“通知下去,既然這位老英雄這麼有骨氣,那我們就幫他好好認清一下現實讓他明白,
有些門檻,不是他一個隻當過營長的老兵能邁過去的,,他以為的靠山王六龍其實什麼也不是。”
“是!首長!”
軍官立刻立正領命,眼神中閃過一絲厲色,他可是陳燕一般提拔上來的,是真正的嫡係。
李長壽或許確實可憐,但是無所謂,陳燕讓他怎麼做就這麼做。
他知道該怎麼做不需要直接對老人動手,那太低級。
隻需要讓他處處碰壁,讓他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壓力,讓他所有的努力都化為徒勞,讓他在絕望中慢慢崩潰,最終不得不屈服。
陳燕揮了揮手,軍官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她靠在椅背上,目光銳利。
她要讓李長壽知道,和他作對的不是某個個人,而是一張無形卻無處不在,力量龐大的網。
個人的勇武和堅持,在這張網麵前,渺小得可笑。
追求正義要有足夠都資本才行。
……
另一邊。
與此同時,網絡上的輿論戰場,風雲突變。
起初,支援李長壽、聲討蘇家的聲音如同海嘯般洶湧。
無數網友,自媒體博主義憤填膺,自發地為老英雄發聲,要求徹查真相。
一位擁有幾十萬粉絲、以敢說真話著稱的知識區小博主“鐵嘴哥”,剛剛釋出了一條長達十分鐘的視頻,詳細梳理了事件疑點,慷慨激昂地呼籲:
“我們必須為李長壽老英雄討回這個公道!絕不能讓英雄寒心!”
視頻釋出後不久,點讚評論飛速增長。然而,僅僅過了不到半小時,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鐵嘴哥的賬號突然自己釋出了一條新動態,內容隻有簡短的幾個字:
“抱歉,剛纔的視頻內容存在不實資訊,已刪除,大家以官方通報為準。”
隨後,那條熱乎的視頻真的消失了。
緊接著,有“鐵嘴哥”的粉絲在彆的社交平台爆料,附帶了私信截圖:
“哥,你啥情況?被威脅了?”
“鐵嘴哥”的回覆充滿了無奈和恐懼:
“彆問了兄弟,剛警察上門‘喝茶’了,公司也接到通知了,這渾水太深,碰不得!你們也小心點!”
類似的情況開始在不同平台、不同發聲者身上上演。
一些為李長壽說話的中小博主,要麼賬號突然被禁言,要麼釋出的內容被限流甚至刪除,更有甚者
更引人注目的是,幾家頗具影響力的官方媒體機構,突然幾乎在同一時間釋出了一些導向性明顯的評論文章。
文章標題諸如《警惕網絡輿論被彆有用心的‘悲情敘事’裹挾》
《理性看待糾紛,莫讓‘流量’帶偏了法治節奏》等等。
內容很是玩味。
並且人們就發現,在這些文章下麵,很多為李長壽辯護,要求公開透明的評論被大量刪除,發表這些評論的賬號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禁言處理。
一時間,網絡上人心惶惶。
“臥槽?開始捂嘴了?”
“誰的力量這麼大?連xx官媒都下場定調了?”
“這明顯是衝著李老爺子事件來的啊!”
“太可怕了…真就一手遮天了?”
“還敢說話嗎?我怕我號冇了…”
一股強大而無形的力量,正在試圖強行壓下這場滔天的輿論巨浪。
……
平川縣公安局會議室內,氣氛也變得微妙起來。
之前還擠得水泄不通的記者們,不少人開始陸續接到電話或看到資訊。
“什麼?總監讓我立刻回去?有緊急任務?可是這邊…”
“不是這直播流量正高呢,為啥要撤啊?”
“收到通知?哪個部門的通知?好吧…我知道了”
“公司說再播下去賬號可能不保?…行…我馬上關…”
一個個電話,一條條指令,背後的含義不言而喻。
許多媒體的負責人頂不住壓力,開始緊急召回前線記者,要求他們立刻停止對李長壽事件的直播和深度報道,不得再繼續“趟這灘渾水”。
很快,會議室內原本密集的攝像機和人群,肉眼可見地減少了一大半。
剩下的記者,臉上也帶著猶豫和不安,直播時的語氣也謹慎了許多,不再像之前那樣義憤填膺,更多的是客觀描述現狀。
隻有少數幾個記者,或是出身背景同樣硬朗不怕施壓,或是純粹被李長壽的事蹟和精神所感動
鐵了心要追查到底,又或是想搏一把巨大的流量和名聲,依舊堅守在原地,繼續進行著直播和記錄。
但他們的畫麵和聲音,在網絡上被限流、被遮蔽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網絡上的熱度,雖然依舊存在,但明顯能夠感覺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刻意地降溫、降熱度。
相關熱搜詞條的位置開始下降,討論的聲量被刻意引導到其他無關緊要的娛樂話題上。
一場針對輿論的、無聲的壓製,正在全方位地展開。
對方的目的很明確,冷卻事件,讓李長壽失去公眾的關注和支援,讓他重新變回那個孤立無援的鄉下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