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聖人京華錄 第91章 智造網羅,秘境初監
東方智造總部大廈的頂層會議室裡,落地窗外是鱗次櫛比的京華市建築群,玻璃幕牆將晨光折射成細碎的金斑,落在長桌中央的全息投影沙盤上。林硯指尖懸在沙盤上方,淡藍色的光紋隨著他的動作流轉,勾勒出京華市三環外那片被列為「特殊生態區」的秘境輪廓——自上月秘境邊緣出現三次能量溢散,導致周邊電子裝置集體失靈後,這片曾隻存在於古籍記載中的區域,徹底成為了林硯和東方智造的重點攻克目標。
「核心感測器的相容性測試還剩最後兩組資料,」蘇清媛的聲音從會議室門口傳來,她手裡抱著一台輕薄的筆記本,快步走到林硯身邊,螢幕上跳動的資料流隨之投射到沙盤旁的副屏上,「但晨陽電子那邊剛才發訊息,說我們定製的高精度磁控晶元出了產能問題,至少要推遲一週才能交貨。」
林硯的指尖頓了頓,目光從秘境輪廓上移開,落到副屏的晶元引數上。晨陽電子是國內少數能生產該型號晶元的廠商,也是他在整合東方智造上下遊資源時,特意通過行業協會牽線建立合作的企業。「推遲一週?」他皺了皺眉,拿起桌上的平板調出晨陽電子的合作檔案,「我們上個月簽合同時,他們明明承諾過優先保障我們的訂單,怎麼會突然出問題?」
蘇清媛坐到林硯身邊的椅子上,指尖在鍵盤上敲了幾下,調出晨陽電子最近的公開財報和供應鏈動態:「看他們的原材料采購記錄,上週從德國進口的矽晶圓被海關扣了,說是檢測出重金屬超標,現在正在重新補貨。我剛才問了協會的張秘書長,他說晨陽這半年一直在擴產,資金鏈本來就緊,這次晶圓被扣,相當於斷了他們的核心生產資料。」
林硯沉默著翻完晨陽電子的資料,手指在平板邊緣輕輕敲擊。能量監測係統的搭建容不得半點拖延——根據東方智造研發部的模擬推演,秘境的能量溢散週期正在縮短,從最初的每月一次,到上月的半月三次,若不能在下次溢散前搭建好監測網路,不僅周邊的居民區會受影響,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未知風險。而高精度磁控晶元是感測器的「神經中樞」,沒有它,整個監測係統就是一堆無法聯動的廢鐵。
「不能等他們補貨。」林硯放下平板,抬頭看向蘇清媛,眼神裡帶著慣有的果決,「你聯係一下江南的啟星微電,他們去年推出過一款同型別的晶元,雖然引數比我們定製的低2,但我記得他們的研發團隊有做過磁控優化的技術儲備。你問問他們,能不能在三天內拿出適配我們感測器的改良方案?」
蘇清媛立刻拿出手機撥出號碼,指尖同時在筆記本上記錄啟星微電的技術引數對比。電話接通後,她先是禮貌地自報家門,隨後精準地報出晶元需要調整的三個核心引數,以及東方智造能提供的技術支援——包括東方智造獨家的納米塗層工藝,以彌補晶元引數上的差距。林硯坐在一旁,看著蘇清媛條理清晰地與對方溝通,偶爾在她停頓的間隙補充一兩句關鍵技術指標,兩人的配合默契得彷彿演練過無數次。
半小時後,蘇清媛掛了電話,臉上露出一絲輕鬆的笑意:「啟星微電的研發總監說,他們願意接這個急單,三天後交付首批樣品。不過他們有個條件,希望我們能開放感測器的部分介麵資料,幫他們驗證晶元的長期穩定性。」
「可以。」林硯毫不猶豫地答應,「介麵資料我們做脫敏處理,既能幫他們驗證技術,也能幫我們提前測試晶元的適配性,雙贏。」他說著,調出東方智造的資源排程表,「另外,你通知物流部,明天安排三輛冷鏈車去啟星微電的工廠,晶元對溫度敏感,不能在運輸環節出問題。還有研發部,讓他們今晚加班,把感測器的介麵協議改成相容啟星晶元的版本。」
蘇清媛點頭應下,正準備起身去安排工作,林硯卻叫住了她,遞過一杯剛泡好的熱咖啡:「先喝口咖啡再忙,你從早上到現在還沒歇過。」咖啡杯的溫度透過指尖傳來,蘇清媛心裡一暖,她接過咖啡,看著林硯眼底淡淡的紅血絲——其實他比所有人都累,過去一週幾乎每天隻睡四個小時,既要協調上下遊資源,又要親自參與監測係統的演演算法優化。
「你也一樣,」蘇清媛輕聲說,「今晚彆再熬夜了,晶元的適配工作交給研發部就好,你得留著精力盯後續的係統搭建。」
林硯笑了笑,沒直接答應,隻是重新將目光投向全息沙盤:「你看這片區域,」他指著秘境邊緣的一處山穀,「研發部昨天用無人機探測時,發現這裡的地磁場強度是周邊的三倍,正好可以作為監測網路的核心節點。等晶元一到,我們就先在這裡搭建第一個監測站,然後逐步向秘境中心推進。」
蘇清媛順著林硯的手指看去,山穀的位置在沙盤上被標注成了黃色預警區——那裡也是上月第一次能量溢散的。「要不要先派勘探隊去山穀做實地勘察?」她提議道,「雖然無人機已經拍了地形,但現場的地質結構和能量場分佈,還是需要人工確認更準確。」
「我也是這麼想的。」林硯調出勘探隊的人員名單,「明天讓趙隊帶三個人去,配備最新的攜帶型能量檢測儀,注意安全,不要深入山穀內部,隻需要確認核心節點的地質承載力就行。」他頓了頓,補充道,「你跟趙隊說,遇到任何異常情況,第一時間撤離,資料可以後續再補,人員安全最重要。」
蘇清媛將林硯的叮囑記在筆記本上,心裡卻忍不住想起半年前——那時東方智造還隻是一家專注於智慧硬體研發的中小企業,林硯也隻是行業裡小有名氣的技術專家。是他憑著對「東方智造」理唸的堅持,一步步整合資源,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才讓公司在短短半年內成長為能參與秘境監測這類重大專案的企業。而她自己,也從最初隻是負責市場對接的普通員工,成長為能獨當一麵、協助林硯統籌全域性的合作夥伴。
「在想什麼?」林硯注意到蘇清媛的走神,輕聲問道。
「在想我們第一次去秘境周邊考察的時候,」蘇清媛抬起頭,眼裡帶著笑意,「那時候你還差點被一隻突然竄出來的野兔嚇了一跳,結果你還嘴硬說隻是沒注意腳下。」
林硯愣了一下,隨即也笑了:「那明明是你先尖叫的,我隻是下意識地扶了你一把。」兩人相視一笑,會議室裡原本因工作壓力而緊繃的氛圍,瞬間變得輕鬆起來。
第二天一早,啟星微電就傳來了好訊息——他們的研發團隊連夜完成了晶元的改良方案,已經開始試生產,預計後天就能交付樣品。與此同時,趙隊帶領的勘探隊也順利抵達秘境邊緣的山穀,通過實時傳回的視訊畫麵,林硯和蘇清媛能清晰地看到山穀裡的景象:成片的古鬆遮天蔽日,地麵覆蓋著厚厚的腐殖土,無人機之前探測到的高磁場區域,正好位於山穀中央的一塊巨大黑石附近。
「趙隊,用檢測儀測一下黑石周邊的磁場強度和能量波動頻率。」林硯通過對講機吩咐道。
視訊裡,趙隊拿出攜帶型檢測儀,對準黑石按下檢測鍵。儀器螢幕上的數值瞬間跳動起來,磁場強度顯示為5800高斯——是正常區域的五倍多,而能量波動頻率則穩定在08赫茲,與研發部之前的模擬資料基本吻合。
「林總,資料正常,沒有發現異常能量溢散。」趙隊的聲音通過對講機傳來,「黑石的地質結構也很穩定,完全能承載監測站的裝置重量。」
林硯鬆了口氣,轉頭對蘇清媛說:「看來核心節點的選址沒問題,等晶元一到,我們就可以開始搭建第一個監測站了。」
蘇清媛剛點頭,桌上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是研發部的總監周明打來的。「林總,不好了!」周明的聲音帶著焦急,「我們剛纔在測試感測器的介麵協議時,發現啟星微電的晶元雖然能相容,但在高磁場環境下會出現資料延遲,最大延遲時間達到了03秒——這個誤差超過了我們的安全閾值,一旦遇到能量溢散,監測係統可能無法及時預警!」
林硯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03秒的延遲,在普通場景下或許可以忽略,但在秘境監測中,卻可能意味著生與死的差距。「你們有沒有找到延遲的原因?」他拿起電話,語氣冷靜下來。
「初步判斷是晶元的訊號遮蔽層在高磁場下出現了極化現象,」周明說,「我們試過調整遮蔽層的材質引數,但效果不明顯。如果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重新設計晶元的遮蔽結構,但這至少需要十天時間,根本趕不上我們的進度。」
會議室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凝重起來。蘇清媛看著林硯緊鎖的眉頭,心裡也跟著著急,她拿出啟星微電的晶元設計圖,仔細翻看著,突然注意到晶元的邊角有一個預留的擴充套件介麵:「周總監,這個擴充套件介麵是做什麼用的?」
電話那頭的周明愣了一下,隨即回答:「這是啟星微電預留的外部訊號增強介麵,原本是為了適配工業裝置設計的,我們之前覺得用不上,就沒考慮。」
「或許我們可以利用這個介麵。」蘇清媛眼睛一亮,轉頭看向林硯,「我們不是有自主研發的量子訊號放大器嗎?雖然體積比普通放大器大一點,但它的抗磁乾擾能力是行業頂尖的。如果把放大器通過這個介麵連線到晶元上,說不定能解決資料延遲的問題。」
林硯眼前一亮,立刻拿起平板調出量子訊號放大器的引數:「量子放大器的抗磁閾值是8000高斯,正好能覆蓋山穀的磁場強度。周明,你立刻帶團隊測試放大器與晶元的相容性,我現在聯係生產部,讓他們加急生產三台放大器,明天一早送到研發部。」
「好!我馬上就去安排!」周明的聲音裡重新燃起了乾勁。
掛了電話,林硯看著蘇清媛,眼裡滿是讚許:「還是你細心,要是沒想到這個擴充套件介麵,我們這次恐怕真的要陷入僵局了。」
蘇清媛臉頰微微發燙,避開林硯的目光,低頭看著設計圖:「隻是剛好看到了而已,主要還是你的量子放大器技術過硬。」
兩人沒有再多說什麼,卻都能感受到彼此之間那份無需言說的默契。接下來的一天裡,研發部的測試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生產部也加班加點趕製量子放大器。到了第二天傍晚,周明終於傳來了好訊息——量子放大器與啟星微電的晶元完美相容,在模擬的高磁場環境下,資料延遲被控製在了001秒以內,完全符合安全閾值。
「太好了!」林硯拍了下手,立刻召集專案組開會,「明天一早,我們分兩隊行動:一隊去山穀搭建監測站,負責安裝感測器、晶元和量子放大器;另一隊留在公司,負責搭建中央監控平台,確保監測資料能實時傳回總部。蘇清媛,你跟我去山穀現場督工,總部這邊就交給周明負責。」
「沒問題。」蘇清媛立刻點頭,開始收拾第二天要帶的裝置清單。
次日清晨,天還沒亮,林硯和蘇清媛就帶著施工隊趕到了山穀。此時的山穀裡還籠罩著一層薄霧,空氣裡彌漫著鬆針和泥土的清香,隻有施工隊的發電機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林硯親自指揮著工人安裝感測器,蘇清媛則在一旁核對裝置引數,偶爾幫著遞工具、記錄資料,兩人忙得有條不紊。
直到中午,薄霧散去,監測站的主體裝置終於安裝完成。當工人將量子放大器與晶元連線好,按下啟動鍵的那一刻,林硯手裡的平板上立刻跳出了實時資料流——磁場強度、能量波動頻率、空間折射率……一係列關鍵引數清晰地呈現在螢幕上,與現場檢測儀的資料完全一致。
「成功了!」施工隊裡有人歡呼起來,林硯和蘇清媛也相視一笑,連日來的疲憊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蘇清媛拿出手機,給總部的周明打了個電話:「周總監,山穀監測站已經啟動,資料實時傳回,一切正常。」
「太好了!」周明的聲音從電話裡傳來,「中央監控平台這邊也已經除錯完畢,現在可以看到你們那邊的實時畫麵和資料了。林總,蘇經理,你們立大功了!」
掛了電話,蘇清媛看向林硯,發現他正望著山穀深處的方向,眼神裡帶著一絲沉思。「在想什麼?」她走過去,順著林硯的目光看去,隻見秘境深處被一層淡淡的光暈籠罩,隱約能看到參天的古木和奇異的岩石輪廓。
「在想這裡麵到底藏著什麼。」林硯輕聲說,「我們現在隻能監測到邊緣的能量變化,但秘境的核心區域,至今還是個謎。不過沒關係,」他轉頭看向蘇清媛,眼神重新變得堅定,「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隻要逐步完善監測網路,總有一天能揭開它的秘密。」
蘇清媛點了點頭,心裡也充滿了期待。她知道,這次監測站的成功搭建,不僅是東方智造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林硯「整合東方智造資源,守護京華安寧」理唸的初步實現。而她,會一直陪在林硯身邊,一起麵對接下來的挑戰。
夕陽西下時,林硯和蘇清媛帶著施工隊離開了山穀。車子駛離秘境邊緣,後視鏡裡,山穀中的監測站漸漸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光點,如同夜空中的一顆星辰,默默守護著這片神秘的區域。而在東方智造總部的中央監控室裡,巨大的螢幕上正實時重新整理著監測資料,為京華市的安寧,築起了一道無形的科技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