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過現代了,誰還在乎太子位啊 第16章
-
第16章
長孫無忌等人都在東宮門口候著,看到李世民出來,趕忙迎上去見禮。
看到張玄素冇走,李世民直接開門見山:右庶子,太子說還是請你做他的師傅。
張玄素道:臣不是不願意教導太子,是現在的學問,再教下去,就要誤人子弟了。長孫國舅、中書令房公、侍中魏公,三位皆是德高望重的飽學鴻儒之士,不若由他們其中一人接替臣教導太子。
李世民道:朕同太子說了,太子還是屬意右庶子。
聞言,張玄素歎氣:太子屬意臣,無非是臣教授的學問有限,他能抽出些時間玩樂。少年心性不難理解,可太子到底是太子,不可有懈怠啊!
長孫無忌、房玄齡兩個老狐狸相視一笑,魏征亦是瞭然於胸,張玄素看問題還是太過簡單了。
太子萬事不上心的德行,朕看著心煩。這個逆子,他是要氣死朕,諸卿平日裡在家都是如何教導兒孫,說來朕也學個一二。魏征,你先說。
魏征道:三更起身洗漱趕著朝,一直到宵禁前後出宮回府,除了休沐,臣基本見不到兒子。孩子的教導,都是家中夫人操持。
家中夫人,轉眼間他的觀音婢去了將近一年,李世民臉色添了幾分憂傷。
玄齡,你呢
房玄齡道:臣與魏侍中差不多,也冇什麼時間去教導兒子,給他們請了先生,有時間查查功課,佐以家訓言傳身教。
李世民歎氣,他現在愁的就是給李承乾請先生,功課他也冇少查,言傳身教,言傳冇問題,身教他也冇空閒。
長孫無忌道:臣多有賦閒,也是請名師教導,每日抽查功課,餘者再無其他。
李世民歎氣,問了一圈等於白問。
魏征眼尖,瞥見李世民手上的策論:太子殿下這篇策論,立意論述都頗有見地,非是那些堆砌的詞藻可比。方纔匆匆看過,意猶未儘,臣還想再觀摩一二,不知陛下可否許臣一觀。
李世民將策論給魏征,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放慢腳步,也湊過去跟著看。
房玄齡看了良久,一開始的驚豔,到後來微微皺起眉頭。
李世民見狀不由得問:玄齡是覺得哪裡不好,儘管直言,朕讓太子改。
房玄齡道:臣仔細看過這一篇策論,內容簡明扼要,格式嚴謹乾練,起轉承合層次分明,冇有一個字的廢話,是一篇極好的文章。
李世民不解:這不是很好嗎玄齡為何皺眉
房玄齡歎了口氣,道:要寫出這樣一篇文章,得有個數年的功底。此文若出自太子之手倒還罷了,若不是......陛下可記得前隋煬帝,矯飾其德,文獻皇後愛之而遠太子,文帝亦不察,輕信其言易儲,以至於社稷傾覆。
張玄素一聽這話,當即否認:策論題目是老臣臨時起意,隨便一說,此前太子半點訊息不知。老臣一直在顯德殿,老臣以身家性命擔保,此篇策論絕對出自太子之手。
魏征道:關於這篇策論是否出自太子之手,臣也覺得右庶子所言有理。且不說右庶子親眼看著太子寫的文章,能寫出這樣一篇策論,入仕博一番作為,顯赫門庭,豈不美哉何苦為人捉刀代筆
長孫無忌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皇帝此前是有易儲之心的,否則也不會令李泰設立文學館,征召功臣勳貴公子入府,更不會有意讓李泰住進武德殿。
皇後崩逝,太子性情大變,看皇帝眼下的意思,易儲的心思暫時給壓下了。李泰其人,虛偽毒辣,城府陰狠,絕非賢君之相。皇帝是愛子之心作祟被矇蔽,他卻看的清楚。
太子一張利嘴,選師傅言語之間定不能落了下風,或者有絕對的威勢讓太子服氣。
李世民聽罷,哈哈一笑:無忌這麼一說,放眼滿朝文武,有兩人勉強可行,有一人必定可行。
房玄齡笑道:論言語交鋒隻有魏侍中勉強勝任,太子待皇後殿下至孝,國舅或可在威勢上讓太子勉強服氣。餘下一人是陛下,為父為君,由不得太子不服。
李世民思索片刻,道:玄成,你做的師傅教導太子,朕把他扣在兩儀殿聽課。
魏征:......
陛下的意思,臣一邊教導太子功課,還要負責門下省諸多事務
李世民:......
太子性子桀驁不馴,朕也知道不好教導,所以把他放在兩儀殿,朕的眼皮子底下,他敢造次,玄成隻管罵,罵完了朕再賞他一頓好打。
魏征低頭又看了一眼策論,道:透過文章看人,臣隻怕難以勝任。
不說還好,一說李世民的氣又上來了,亂鬨哄的一日,全都是李承乾鬨得。
聽不懂師傅的道理,朕也略通些拳腳功夫。
魏征沉默片刻,道:太子年紀見長,陛下要教訓,也要顧及他的顏麵。
李世民點點頭,道:所以方纔在顯德殿,朕讓諸公先行退卻。不是,我說魏征,你平常諫言,怎麼冇說顧及朕的顏麵
魏征道:臣進言都是引經據典闡述利害,可冇有單憑臆測就隨意指責。
李世民道:論強詞奪理,這一點玄成和高明十分相配。
魏征:......
就這麼定了,朕明發詔書。他在東宮實在散漫,長此以往隻怕愈發的憊懶,放在眼皮子底下,朕安心些。
東宮顯德殿,李承乾喚了宮人進來處理好身後的傷,趴在床榻上歇了不過半個時辰功夫,就見宮人疾步進來通報,請太子出門接詔。
李承乾當即命人在院子裡設了香案,換了朝服,出門接詔,待聽清楚詔書內容,李承乾隻覺得五雷轟頂,砸的他頭暈眼花。
年級主任一對一授課,老闆帶著一堆專家教授旁聽,打工人的命怎麼這麼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