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個後富怎麼了 第369章 入夥
入夥
禾賽三人組帶著鐳射雷達的專案遭受融資冷遇,這是俞興有所預料但沒想到會冷到這種程度的,而李一帆流露出的進入碳矽集團做相關研發的興趣更是出乎意料。
但這個事化繁為簡,大致就是三個問題。
鐳射雷達對不對?對。
他們是不是對的人?是。
能不能搞到錢給他們?能。
俞興隻是簡單的思考就給出積極但又克製的態度,因為,從另外兩位臉上驚訝的表情能看出來,李一帆的這種表示並沒有經過商量,沒準就是一時衝動。
“你們晚上再聊聊,紅隼資本的錢是可以拿的,後續融資可能有些困難,但我也能幫忙想辦法,不過,我確實看好鐳射雷達未來的商業化,如果你們願意加入碳矽集團,我是百分百歡迎的。”
俞興就在酒店門口給了表態,希望對方是深思熟慮過後的決定。
三人都對俞總表示了感謝,不管如何,這位帶著連續見了四家投資機構,確確實實的提供幫助,這便很讓人感激。
俞興開車離開。
李一帆、向少卿、孫愷三人站在酒店門口看著轎車消失在黑夜之中。
“唉,俞總是個好人啊。”孫愷歎氣。
“是啊,早就聽說俞總是位熱心人,這次一見,果然很熱心,但傳言也有真有假。”李一帆心情有些低落,但還是說道,“他一點也不尖酸刻薄啊。”
向少卿客觀的說道:“可能是企鵝那種競爭把俞總逼到不得不尖酸刻薄的地步。”
李一帆點點頭,又聊了幾句觀感之後問道:“這個專案現在怎麼選?”
向少卿和孫愷都變沉默,這兩天碰見的投資人態度像是一盆涼水潑到創業的熱情之上,現在隻覺格外的透心涼。
即便是紅隼資本的天使資金,看起來也更像是俞總憑借個人關係幫忙爭取到的,但後續資金如果供不上就是更大的問題。
“velodyne的鐳射雷達要**萬美元,還無法達到車規級的標準,這裡麵的空間是很大的。”向少卿重申了鐳射雷達產品的前景,又說道,“孫愷搞的鐳射器也能直接優化成車載雷達的光源。”
三人最早考慮做甲烷檢測產品就是因為存在對相關技術的研究,像孫愷在斯坦福大學就研究了鐳射光譜學,而向少卿與李一帆都在機械控製領域有經驗。
這些技術和經驗恰恰可以轉到鐳射雷達之上,它又有遠比工業檢測裝置更高的市場潛力。
隻是,知名投資機構的冷淡太讓人沮喪。
但是,再返回去做甲烷檢測……畢竟還有來自俞總的看好,他又能拉到陽煦打電話。”
三人鄭重點頭,相較於散夥的沮喪,此時已經心中滿是激昂。
俞興又和三人組聊了一會,這次就是聽他們聊目前全球市場裡的鐳射雷達產品表現了。
等到送走明顯興奮起來的禾賽小團隊,他稍微處理手上的工作之後就驅車去找過山峰的劉琬英,考察三菱專案的情況。
“嗯,三菱大概率是標準造假了,不是用日本自己的行業標準,而是用美國的。”劉琬英這一陣子就在磨三菱的調研報告。
俞興接過小英遞來的檔案,認真觀摩。
劉琬英沒有繼續聊三菱,而是慢悠悠的問道:“你說,如果一家藥品公司收購另一家藥品公司的藥物,然後立即把藥品價格抬升7倍,它這樣違法嗎?”
俞興隨口答道:“市場監管局肯定會介入的。”
劉琬英點點頭:“如果不是國內的公司,而且程式上不違法,這樣的模式會不會出現問題呢?”
俞興把視線從調研報告挪到小英臉上,疑問道:“什麼公司這麼吊?”
“我從郵箱裡梳理到一條這樣的資訊,加拿大有家凡利亞藥品公司,它在09年收購了一家麵板病藥品公司dow,然後立即把收購來的藥品價格都提高了。”
“治療痤瘡的多西環素從一瓶15美元提升到150美元。”
“克林黴素凝膠從每管10美元提升到40美元,還有鬆乳膏,每管8美元變成35美元。”
劉琬英簡述了情況。
俞興愕然,愣了好一會才歎道:“這麼牛逼嗎?真的假的?”
“真的,先收購後提價,它是溢價收購本來就有一定壟斷地位的藥物,那是09年的收購,去年又收購了立陶宛的公司,把這種業務擴大到了歐洲。”劉琬英認真的說道,“這種商業模式如何?”
俞興:“……”
他有一種自己果然還很稚嫩的強烈感受,這纔是賣出價格又不讓消費者轉投競品的模式啊。
俞興吐了一口氣:“你知道的,我是學醫的出身。”
劉琬英點點頭:“是的,我知道,你是學醫學出一手好刀法。”
俞興沉默片刻,給出評價:“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