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毒太後被親兒子捅死之後重生了 第353章 秘密山洞
“什麼不好了?誰不好了?哀家好得很!”
薑明珠坐起身沒好氣的說道
這下頭的人一驚一乍的,偏偏現在人手少,隻能是緊著用。
薑明珠覺得她最近的脾氣都磨沒了不少,可這會子還是忍不住火氣上頭。
還能不能讓人睡個好覺了。
天大的事情不能等她睡醒了再說。
“太、太後!”
宮人見太後生氣了,嚇得不成樣子,跪在地上,身體打抖,連說話都不太利索了。
薑明珠揉了揉眉頭,無奈的歎了口氣。
“是多麼天大的事情,秦國打到門口了,還是燕國打到門口了,把你們著急的。”
薑明珠怕她再疾言厲色,宮人就說不出話來,放緩了語氣無奈的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本來她在外頭帶兵打仗,身邊不好帶多了伺候的人。到了鄭國這兒,原先倒是有不少宮人,但這些人是鄭國的舊人,又不知底細,薑明珠是不敢動的,重新選了一批信得過的宮人。
但這樣急忙選的人,調教的時間短,更不清楚薑明珠的習慣和脾氣,做事做不好,還總是戰戰兢兢的。
不知道的,以為她多苛刻宮人,才一副天天怕她砍頭的模樣。
說來,外頭的名聲傳的是有些嚇人,最近人殺的都數不過來了,鄭國這一幫子舊臣,
做的事情實在讓人生氣。
若隻是舊臣,哪怕她要立威,要用重點,除了兩個典型,沒有能力或者不願意臣服,最多罷黜為平民。
但查出來的卷宗,上頭的樁樁件件,死都便宜了這些混賬東西。
既然如此,那就一並殺了,正好肅清朝堂。
殺人,她幾時手軟過,何況是殺貪官。
隻要查到了,查明事實俱在,不是被冤枉的,統統都是個死字。
看著這戰戰兢兢的宮女,薑明珠索性將總管太監嬤嬤,和其他伺候的宮人一並喊進來。
“本來哀家不想說,都說日久見人心,日子久了,你們應該就明白了。可哀家看著你們這一個個,每天來伺候哀家都跟上斷頭台一樣,你們累,哀家更累。”
“奴才\\/奴婢該死!”
“你們又沒乾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為什麼該死?縱然錯了,自然有你們的管事責罰。”
薑明珠這麼說著,坐起身來
“你們這麼怕做什麼,哀家是殺了不少人,午門外血流成河那不是假的,說哀家惡毒哀家人,可你們這些伺候的,隻要不犯錯,哀家幾時責罰過你們。”
“哀家這麼問你們吧,如今在午門外處斬的,有哪一個是不該死的?都是被查實確有證據,沒少作惡。說他們是官,不如說他們是惡徒。你們去問問那些被他們害的家破人亡的百姓,問一問,他們該不該死!”
“本來哀家不想這麼掰開來跟你們說,但你們呀,讓哀家說什麼好。宮中自有法度,哀家不說不責罰你們,但絕對不會無故責罰。當然,哀家也知道你們的情況,說是有些疏漏,也是正常的,你們自己警醒便也罷了,一次兩次錯不要緊,但若是一個同樣的問題錯幾次,那就是不用心了。”
薑明珠說完看向太監總管和嬤嬤。
“人無完人,何況他們初入宮中,本就不如其他宮人從小被調教,要求可以適當的放寬一些,忠心就狠難得了,這是哀家最看重的,其他的慢慢來,隻要用心了,你們酌情處置,莫要苛刻了他們。”
薑明珠這些話,聽得宮人們都慚愧的狠,他們先前隻顧著怕了,尤其是聽到那些傳言,可在太後身邊伺候這些時日,太後其實比其他的主子對他們還要寬容,有時候錯了那麼一兩次,太後也沒責罰他們,反倒是他們自己把自己給嚇得,連該做的都沒有做好。
“行了,都下去吧,做好自己的本分,就不用擔心這顆腦袋,哀家又不是殺人狂魔,就算殺的人多了些,也不會無緣無故殺人。”
太監總管和嬤嬤帶著宮人們下去,在外頭又訓誡了一番。
“讓雜家說你們什麼好。這點活難道還乾不好嗎,便是從前你們在家中做錯了事情還有個打的罵的,但太後何曾苛責過你們。你們聽著外頭那些傳言,把太後想成這樣,心裡可曾過得去。看看你們現在的日子,和從前對比,還要雜家說什麼嗎?”
“奴才\\/奴婢知錯了。”
“好了,都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吧。”
總管太監看著宮人們散開,沒忍住搖了搖頭。
“人呐,總是會看不清眼前的東西,太後雖然鐵血手段,但其實比起過去的那位,纔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以後鄭州百姓的日子,會好起來咯。”
管事嬤嬤聞言:“可不是,你也彆生氣,孩子們年紀還小,聽了些傳言,隻看到表麵,不過今日之後,想來他們也會琢磨明白許多事情,大不了咱們多提點著。太後這些日子著實辛苦,若不是為了讓下頭的百姓過上好日子,又何必如此,偏還有人覺得太後不好。”
“人心最難測,咱們隻管伺候好太後,雖說咱們不如太後從前伺候的人,但太後是個好主子,不會讓我們沒下場。”
他們本來都是舊宮中人,被太後看上,沒有被遣走,仍舊在宮中當差。
剛開始心裡也是忐忑的。
但慢慢的的看著太後的所作所為,心裡就踏實了。
薑明珠這時候才問起:“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讓你們這麼著急忙慌的?”
“太後您猜的不錯,秦國和燕國的軍隊都到了邊境上了,正和咱們祁國的軍隊對峙,他們詰責太後您,說是要太後您還政給鄭國國君。”
原來是這麼回事,薑明珠聽得這話都笑了。
“還政,你去問問他們,吃下去的肉還能再吐出來的?現如今沒了鄭國,隻有鄭州。若是來做客,哀家歡迎,但若是想要來挑起事端,想要跟哀家乾仗的,哀家奉陪。”
薑明珠這話說的,半點都不遮掩。
“還愣著做什麼,哀家怎麼說的,讓人照著哀家的原話告訴他們!”
“若是這般,萬一激怒了秦國和燕國……”
下頭的朝臣不敢說,雖說他們心態還沒完全轉變過來,都現在已經是祁國的臣子,這個事實不可能改變,有些話不得不說。
“惹怒了又如何?哀家從來不是怕事的,何況這個時候,你越是軟弱,才會讓他們蹬鼻子賞臉。”
“可萬一讓他們找到藉口,聯合起來攻打我們祁國,咱們現在怕是難以應對。”
“照著哀家說的去做就是了,不說他們真的聯手,也未必有完全的勝算。何況秦國和燕國的宿怨,根本不可能聯手,再者秦國和燕國的狀況,內鬥的厲害,自顧不暇,真要是敢跟哀家乾仗,哀家纔要佩服他們!”
薑明珠當然不是無知的狂妄,是篤定了著燕國和秦國沒這個膽子現在發起戰爭。
他們沒有能贏的把握,如今的祁國已經不是從前的祁國,連鄭國都一口吞下了,他們不會不考量。
當然,如果是沒拿下鄭國之前,秦國和燕國就帶兵到了,又另當彆論,但她現在已經把鄭國拿下了,哪裡還輪得到他們來指指點點。
就算是秦國和燕國不甘心,也隻能把這口氣憋在肚子裡。
“既然太後胸有成竹,臣便放心了,這就去安排。”
“記住哀家的話,對他們不必太客氣,他們橫,咱們要比他們更橫!”
“是,臣明白了,這就讓人去傳話給秦國和燕國!”
梁成說這話的時候,心裡是暢快的,頗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從前強鄰在側,不管是秦國還是燕國,都比鄭國的實力要強太多,他們對上這兩國,從來都是小心翼翼的伺候著,不敢有任何得罪,甚至還得賠上不少好處,明明是對方逼人太甚,卻不得不伏低做小,實在讓人憋屈的很。
可鄭國確實比秦國和燕國弱,皇上的態度又是如此,對這兩個國家除了怕就是怕,沒有半點誌氣和底線,他們做臣子的又能如何。
但現在祁國太後對秦國和燕國的態度,壓根沒把對方放在眼裡。
狂的他心裡都有些沒底了,但實在是解氣!
何況他看著祁國太後還是很有數的,說出來這話底氣十足。
就憑著這,以後他跟著太後乾了!
太後指哪他打哪兒!
看著梁成退出去,又有臣子站出來。
“太後,雖然秦國和燕國的情況確實如您所說,但凡事都有變數,咱們還是要防備著,畢竟現在的祁國,已經有了和秦國燕國平起平坐的資本,足夠讓他們忌憚。”
薑明珠看著這些朝臣的表現,總的來說還是滿意的。
畢竟是改朝換代了,讓這些朝臣一下子對祁國死心塌地不可能,但看他們現在,已經有些作為祁國人的自覺了。
“你們顧慮的很對,燕國和秦國固然不能把哀家怎麼樣,但背地裡的小動作不會少,縱然哀家不怕他們,該防的還是得防著。”
“英國公何在?”
“回太後的話,英國公這時候正帶著將士們在城外開墾荒山和野地,徐大人這時候也在鄉間。”
“都在種地?”
“是呢。鄭州百姓這地種的實在不怎麼樣,再加上不久前的災害,若是放任下去,地裡頭怕是沒什麼收成。徐大人說,這樣不行,哪怕祁國會有糧食送過來,但這窟窿太大,鄭州的百姓還是得自救。鄭州其實不缺土地,隻是之前苛捐雜稅太多,又沒有良種,種地收成太少,連肥沃的田地裡出產都不多,就更不會有農戶願意花力氣開荒,好好的土地,都浪費了。”
這話說出來,先前鄭州朝堂上的舊臣,頭都快抬不起來。
“土地是上天饋贈的禮物,要是連這都浪費,那就活該餓肚子!”
薑明珠這話,朝臣們都低的更低了。
“既然在種地,那就種地吧。徐大人連英國公都說動了,把將士們都拉去種地,看來確實是缺人手。”
“徐大人說,現在還是八月,稻穀種不了,卻還能種玉米和紅薯,到年底收上一茬,能收上來不少糧食。再有不久,王大將軍就能把糧食和良種都運回來,現在把地開了荒,施好肥,不能誤了農時。”
“徐大人想的是對的,天大地大,也沒有糧食大。百姓們得靠著糧食填飽肚子。既然這樣,那讓英國公跟著徐大人繼續忙吧,哀家這邊的事情不用他們操心。不過是個秦國和燕國,你去,讓上官驚鴻來。”
上官驚鴻這時候也帶著士兵們在地裡開荒,聽得太後的傳喚。
讓士兵們繼續乾活,自己騎了馬進宮。
“上官將軍,看來你也親自帶著士兵在地裡開荒呢,這鞋子上都還沾著泥呢。”
薑明珠半開玩笑的打趣上官驚鴻。
原本朝臣還以為所謂的種地,是將領們在一旁歇著指揮,士兵乾活,可看上官驚鴻都下地了,該不會是英國公這會子也在親自種地吧?
這個結論的出來,所有人除了驚訝,更是五味雜陳。
祁國來的,不管是太後還是將士們,就沒一個閒著的,都在乾活,甚至連英國公這樣的大將軍都親自下地開荒,為的是讓鄭州百姓過上好日子。
反倒是他們鄭州本土的這些官員,在做什麼呢?
看著祁國的將士們大熱天的,不辭辛苦的乾活,臉實在燒的慌。
上官驚鴻聽得薑明珠這話,被太陽曬黑的俊臉上帶出幾分笑容:“這不是閒著也是閒著,把荒地開出來,早些把種苗種下去,百姓多了收成,就不會餓肚子了。臣到了鄭州才知道,還有百姓過著這樣的苦日子,和祁國的老百姓完全不能比。”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鄭國從國君到這幫子朝臣,沒一個把老百姓當回事,卻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過哀家相信,不用多久,鄭州的老百姓也同樣能過上好日子。”
朝臣們聽著這話,忽然明白了,太後這是在點他們呢。
不過這一次,他們心服口服,大祁從太後到下頭的士兵,都在為鄭州的百姓付出努力,他們自己難道不該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