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女人設崩塌後,她深陷團寵修羅場 025
另有其人
一時間江南賑災銀貪墨案,成為京都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林尚書畏罪自殺的訊息像長了翅膀,一夜之間飛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清晨的茶館剛支起幌子,就擠滿了嚼舌根的茶客。
“聽說了嗎?林尚書昨兒個在大牢裡抹了脖子!”
“嗨,何止啊,還留了封認罪書,把貪墨賑災款的事兒全攬了!”
“我看懸!他一個戶部尚書,哪有這麼大的膽子?背後沒人撐腰能行?”
“噓——小聲點!你是想找死啊?這背後的人能是咱們能議論的?”
“依我看呐,八成是太後那邊的意思,棄卒保帥唄!”
角落裡穿粗布短打的茶客突然把茶杯往桌上一頓,壓低聲音道:“我表舅在大理寺當差,昨兒個偷偷告訴我,林尚書死的時候眼睛瞪得溜圓,根本不像自儘!”
這話一出,周圍頓時安靜了片刻,隨即爆發出更熱烈的議論聲。
“說起來,這次好像還多虧了惠安公主。”
“惠安公主?這裡麵有她什麼事?”
“是惠安公主發現了江南的災民,不然上麵根本不會知道這件事。”
“真的假的?這個惠安公主不強搶男人都算天大的好事了,居然還會做好事?”
“千真萬確,昨兒個把林尚書抓走的,就是惠安公主的侍衛。”
……
而這些議論的中心人物之一,此刻正穿著身月白長衫,搖著把摺扇,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
看來上官玄出手了,林尚書把罪名全攬了,試圖把太後摘出去,但是現在坊間這些流言,都在指向這件事情還有幕後黑手。
上官凝扯了扯頭上的襆頭,把帽簷壓得更低了些。
她這身裝扮是從侍衛房借的,原本想著能低調些,可路過胭脂鋪時,還是忍不住對著銅鏡照了照。
彆說,這男裝還挺襯她的眉眼,就是少了點英氣,多了幾分俊秀。
【宿主,你再照下去,施粥點都要收攤了。】係統見不得她自戀。
上官凝輕咳一聲,收起摺扇往城西的施粥點走。
其實上官玄和太後的鬥爭,誰輸誰贏她都不在意,她更在意那些災民安置得怎麼樣了。
災民安置在城西的廢棄糧倉,朝廷撥了糧食,讓各世家輪流派人施粥。
剛走到街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米香。
十幾個災民排著歪歪扭扭的隊伍,手裡攥著破碗,臉上是掩不住的疲憊與饑餓。
可隊伍末尾卻有些不尋常。
一個穿著體麵綢緞的中年男人,正踮著腳往前張望,手裡的細瓷碗與周圍的破碗格格不入。
他身邊還跟著個小廝,正低聲抱怨:“老爺,這隊伍也太長了,要不咱們回去吧?”
“回什麼回?”
男人啐了一口,“宮裡撥的精米,不喝白不喝!再說了,我認識柳大人,誰敢攔我?”
上官凝挑了挑眉。
柳清溪負責督查施粥事宜,倒是給了這些想渾水摸魚的人可乘之機。
畢竟誰也不想得罪柳清溪可能認識的人。
正想著,那男人已經排到了粥棚前,伸手就把細瓷碗遞了過去:“多舀點,要稠的!”
掌勺的老仆看了他一眼,麵露難色:“這位爺,這粥是給災民的……”
“少廢話!”
男人眼一瞪,“我家主子跟柳大人是舊識,喝你碗粥怎麼了?”
老仆被他唬住,手一抖,還真往碗裡舀了滿滿一勺。
男人得意地接過粥,轉身就要走,手腕卻被人一把攥住。
“這位公子麵紅耳赤,衣著光鮮,倒像是來搶災民活路的。”
上官凝的聲音帶著幾分漫不經心,手裡的摺扇輕輕敲著掌心。
男人回頭見是個俊秀書生,頓時來了火氣:“哪來的毛頭小子?敢管你爺爺的閒事?”
“爺爺不敢當。”
上官凝輕笑一聲,眼神卻冷了下來,“隻是聽說柳大人最恨中飽私囊、欺壓災民之輩,不知道他要是看見公子這副模樣,會怎麼想?”
男人臉色一白,他也就是仗著柳清溪未必會親自來檢視纔敢放肆,真要被柳清溪撞見,借他個膽子也不敢。
“你……
你少胡說八道!”
男人色厲內荏地甩開她的手,“我隻是路過,好奇看看而已!”
說著就要溜,卻被趕來的災民攔住了去路。
“把粥還回來!那是我們的救命糧!”
群情激憤間,男人手裡的粥碗
“哐當”
一聲摔在地上,白花花的米粥濺了一地。
他趁著混亂,頭也不回地跑了。
上官凝看著地上的粥,眉頭擰了擰。
轉身對老仆道:“往後再遇到這種人,直接報官。柳大人要的是賑災,不是給閒人當冤大頭。”
老仆愣了愣,見這書生氣度不凡,不像是普通人,連忙點頭應是。
“公主。”
身後突然傳來熟悉的聲音,上官凝心裡咯噔一下,回頭就看見柳清溪站在不遠處,青衫磊落,手裡還拿著本賬冊。
“你怎麼在這?”
她下意識地往後退了半步,差點忘了自己還穿著男裝。
柳清溪目光掃過地上的碎瓷片,清冷的眉間出現了笑意:“來查賬,倒是沒想到能看見公主微服私訪,還替災民出頭。”
“我就是路過。”
上官凝彆過臉,假裝看災民排隊,“誰要替他們出頭。”
“哦?”
柳清溪走近幾步,壓低聲音,“那剛才攥著人家手腕不放的是誰?難不成是我眼花了?”
溫熱的氣息拂過耳畔,上官凝抬腳就想走,卻被他攔住。
“公主可知,林尚書的認罪書有問題?”
柳清溪特意壓低了聲音。
上官凝腳步一頓:“什麼問題?”
“那字跡看著像林尚書的,卻少了他慣有的提筆頓筆。”柳清溪淡淡出聲。
也就是說,林尚書死得蹊蹺,他並不是自願赴死的。
上官凝心裡一沉,抬頭看向柳清溪。
依她對太後的瞭解,她很疼愛這個弟弟,不太像是會下殺手的人,如果林尚書的死不是自願的,那殺他的人……另有其人。
而那個人……極有可能是遠在奎城的寧王。
這意味著,京都中有那位寧王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