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二重銅花門+番外 > 第9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二重銅花門+番外 第9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這都是李顯教他的。他就是心裡再向著朱錦兒,對她也必須恭敬。其實張憲薇最看不上這些表麵功夫,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何必當麵撐著,背地裡卻來捅刀子李顯是這樣,教出來的李克也是這樣,誤人誤已。趙氏可能在停車過夜時被他叫過去說了一頓,無非是些&lso;要勸著娘,咱們趕路要緊&rso;,&lso;娘疼愛妹妹不錯,可你要勸著點,不然就是不孝&rso;這樣的話。她一開始想對張憲薇說的,可是不知怎麼了,後來是一字未提,對貞兒也越來越和顏悅色。趕到澠城時,不算晚。澠城外修了官路,後麵幾天走得格外順暢,倒還比以前快了兩天。張憲薇記得這條官路,就是去年冬天之後修的,一是為了往周圍的遭了雪災的縣市送賑糧,也是以備來年再遇災時用的。但是還不到李家老宅,已經聽到哭聲震天。走近了就能看到門前已經掛了白幡,門口站的人腰上都繫著一條白麻布繩。&ldo;先停到路邊。&rdo;張憲薇叫李克過來,&ldo;叫個下人去把你爹喊出來,拿來孝衣後,我們換了再進門。&rdo;李克讓人去,一會兒李顯就帶著一個抱著一摞孝衣的下人從李家大宅跑出來,在門口張望一陣後,向馬車跑來。掀開車簾,李顯看見張憲薇時眼圈發紅,人也熬得枯瘦,他把孝衣放下,先把貞兒抱出去,讓張憲薇和趙氏在車裡換上孝衣。她們拿下頭釵、耳鐺、手鐲,換上孝衣後,張憲薇又從包袱裡拿出兩雙素麵不帶繡花的繡鞋。李克和李顯一樣,隻披上麻布就行。良緣和下人們一樣,在腰上綁一條孝帶。貞兒太小,冇準備這麼小的孩子的孝衣,張憲薇拿了件大人的,現裁成小的,先給貞兒裹上,等今天晚上她再給她趕出一件來。要不是怕早準備好了引人懷疑,貞兒也不用吃這個苦。都換好了,李顯才讓人趕著車進了李家。院子裡擠滿了人,煙燻火燎的。張憲薇用帕子捂住貞兒的口鼻,怕她熏著了,就這樣進了屋貞兒的眼睛還是讓煙火熏紅了。看她撲簌簌的掉眼淚,張憲薇心疼得親親她,讓良緣把車上的水壺拿過來給貞兒洗眼睛。&ldo;大嫂……&rdo;喬氏進來,她是李顯三弟的媳婦。她倒來的比張憲薇還快。&ldo;這是貞兒吧都這麼大了。&rdo;喬氏臉帶淚痕,眼睛腫著,手上的帕子半濕,看起來是剛剛大哭了一場。&ldo;大伯母聽說你來了,讓你過去見見。&rdo;一邊說,一邊淚又掉下來了。李家這是一筆爛賬。李演是李顯的嫡親三弟,當年張憲薇剛進門時還幫著操辦過他和喬氏的婚事。隻是兩人在老太太死前就搬出去住了,這麼些年下來,原本的親兄弟也遠了。趙氏過來說:&ldo;娘,那我就先在這裡收拾著……&rdo;給他們準備的屋子不算大,外麵有好幾家是擠在一個院子裡住的。又趕上辦喪事,李家大伯死了,大伯母也病了,隻剩下了幾個小的,於內務上也不大通。結果下人們就冇人管了。這間屋子隻是簡單的灑掃了一下,帳子冇掛,窗戶紙也冇換,下人們把他們帶來的箱籠堆在正堂屋裡,亂七八糟的都需要收拾。張憲薇抱著貞兒去了李家大伯母的院子,一進去就看到兩個小爐子正在熬藥,滿屋的藥味兒飄散,若是在灶上熬藥怕跟吃的東西串了味。幾個小丫頭守著爐子,幾個婆子在旁邊擺臉色,個個都像廟裡的怒目金剛。她們一見喬氏進來都迎過來,喬氏道:&ldo;這是我家大嫂。&rdo;貞兒不耐聞藥味,進來就哭喪著臉,水靈靈的大眼睛還在發紅。一個婆子瞧見了,眼淚頓時就下來了,道:&ldo;大姑娘真是有心的。&rdo;這人姓柳,當年也就她對大伯母還有幾分真心。張憲薇對她點點頭,抱著貞兒進屋了。大伯母就躺在裡屋,麵如金紙,形容消瘦。見到張憲薇抱著貞兒進來,連忙強撐著坐起來,&ldo;快過來,這就是貞兒吧&rdo;張憲薇把貞兒放下來,讓她過去。大伯母摟著貞兒問了幾句,看著精神不濟了,張憲薇就讓貞兒回來了。&ldo;你坐著吧,我正有事要跟你說。&rdo;大伯母喘了幾口氣,臉色更糟了。&ldo;你大伯是臘月初十不好的,好容易又拖了幾個月,說是過了春天就好了,結果天一熱就……。&rdo;她一邊說,眼淚一邊不停的掉,像是連氣都喘不上來了。&ldo;我這個樣子……怕是也熬不了幾天了……&rdo;喬氏站在張憲薇後麵擦淚。張憲薇摟著貞兒,說:&ldo;大伯母,有話你就交待我吧。不管是什麼,我張憲薇應下了,就一定辦到。&rdo;大伯母露出一個笑,&ldo;我就知道,這話彆人說我都不信,唯獨你,說得出就做得到。&rdo;她招招手,&ldo;柳嫂子,把單兒幾個叫過來。&rdo;柳嫂子點頭去了。李顯的大伯和大伯母隻有一個兒子,叫李陽,是李顯的二弟。不巧的是李陽四年前就去世了,老兩口白髮人送黑髮人。李陽有三個兒子,最小的一個當時剛生下來還不到兩個月,到現在跟貞兒差不多大。當時,李顯的大伯兩口擔心兒媳婦守不住,等他們兩個嚥了氣,帶著三個兒子改嫁,到那時李家的產業就送給外人了。等李陽的孝期一過,就讓肖氏帶著嫁妝回孃家了。大伯和大伯母兩人不想把家業送給親戚。隻是三個小孫子,最大的剛十五歲,最小的才四歲,這麼小的孩子可守不住這麼一大份家產。兩人就想找個人既能替他們照看孫子,又能在孫子長大前看顧家財。挑來選去,挑中了李顯和張憲薇夫妻兩個。李顯在燕城早就安置下了一份家產,他也不是個貪財的人,愛惜名聲,喜歡以讀書人自居。張憲薇性格強硬,規矩又嚴,最要緊是不愛嫉妒。家裡的小妾、庶子也冇聽說她糟蹋、禍害。他們想著,大孫子繼續去書院讀書,等守過了孝期,再去考個功名,這樣家產也能名正言順的拿回來,不怕人賴賬。最小的孫子才四歲,正好過繼給張憲薇。孩子小,對爹孃記得都不深,張憲薇要想讓這個孩子替她養老,不會對孩子不好。為了避免大孫子被人誤了終身前程,大伯母在大伯死前就給他定了親事,隻等孝期過了就完婚。這邊的宅子留下老仆看守門戶,等大孫子成人後帶著家小搬回來,也是一家團圓。當年,張憲薇聽到後確實動心了,對過繼到她膝下的李南非常疼愛。可是李單是個有誌氣的,人是去書院了,輪休就趕四天路回來看自己弟弟,看一眼吃頓飯再連夜趕回去。對張憲薇是恭敬,就是太恭敬了,反而失了親近。李單還把李南住在這裡的吃、喝、穿、用一筆筆算清楚了,把錢給張憲薇,連下人的月錢他都要掏。明擺著是說李南在這裡僅僅是&lso;借住&rso;。張憲薇看他們兄弟情深,也不願意非要&lso;搶&rso;人家的兒子。雖然李南當時說好是過繼給她的,她也從來冇讓他改口喊&lso;娘&rso;。等到李單考回功名,頭一件事就是娶妻,然後接李南迴家。臨走前給張憲薇磕了三個響頭,說一輩子都記著她的恩情。李顯當時也對過繼李南不太感興趣,拖著一直都冇往家譜上記名。這事就這麼完了。柳嫂子很快帶著李單、李南和李必過來了。李單和李南是同母兄弟,李必是庶出,成年之後分了一百幾十畝地就出去單過了,連媳婦都是自己找媒婆說的。張憲薇一眼就看到李南了,四歲的小孩子什麼都不太懂,家裡亂糟糟的,大人們隻會教他&lso;哭吧&rso;,&lso;爺爺冇有了&rso;。李單緊緊牽著弟弟的手,眼圈泛紅,胸膛不停起伏。他應該早就聽大伯母說起這件事了。半大的男孩子,正是滿胸意氣的年紀。他的心裡認為是弟弟為了他的前途,為了幫他保住家產,纔會不得不過繼到彆人家去。張憲薇隻掃了一眼,冇有表現出親近來。她雖然確實喜歡李南,但是更佩服李單這個當哥哥的。她抱著貞兒,倒是貞兒對眼前跟她一樣大的李南感興趣了。她在家裡隻有張家的幾個外甥和外甥女可以陪她玩,偏偏還差著輩分。貞兒讓張憲薇教得毫不認生,掙開孃的手就過去拉李南:&ldo;你是誰我是貞兒。你陪我玩吧&rdo;李單一愣,看弟弟這幾天終於露出了笑,不由得鬆開手了。兩個孩子也冇出去,一是他們人小,礙不了事,二是張憲薇不會讓貞兒離開她眼前。再說,大伯母看著他們兩個在屋裡玩,臉色輕鬆多了。柳嫂子趕緊湊趣:&ldo;看大姑娘和三少爺,玩得多好啊。小孩子還是應該有個伴。&rdo;李單的臉色又不好看了。大伯母招手叫李單過來,命他跪下給張憲薇磕頭。張憲薇不敢受,伸手去扶。但這個男孩也是個硬氣的,跪下去就是砰、砰、砰三個響頭。&ldo;我就把孩子們交給你了……&rdo;大伯母拉著她的手,氣噎聲堵的說。冇有明說是要把李南過繼給張憲薇,但是她走的時候,大伯母說她病了冇精神,看不了孩子,家裡又冇大人了,讓她把李南帶走照顧。喬氏雖然就在旁邊站著,她還冇帶孩子來,張憲薇身邊還有一個貞兒,大伯母硬是把喬氏忘得乾乾淨淨,要張憲薇替她&lso;多操勞些&rso;。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