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 第20章
-
瑞雪兆豐年。
新年伊始,程煜頒佈了種種新規,他肅清吏治,讓官官相護的朝堂一片清明。
他廣開言路,重整科舉,為天下文人學子大開龍門!
他注重民生,與民更始,國庫日漸豐盈,百姓安居樂業。
短短五年,便一掃虞帝積攢下來的弊政,重塑日月河山。
士族門閥的反抗日漸強烈,從未斷絕。
這是一棵根深蒂固,紮根進普羅大眾血脈深處的參天大樹。
越是久居高位,程煜越能明白其中的恐怖勢能。
他也曾絕望。
可他從未停止揮動屠刀。
“我斬不掉這棵樹,卻可以修剪枝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
他站在高聳入雲的石碑前,撫摸著其上的厚重紋路。
上麵銘刻著一個個平凡的名字。
李墨韓、王健、李木、程陽……
一個個為變革而死之人,皆被程煜銘刻在石碑之上,他們的名字當被世人知曉,他們的事蹟會與世長存。
百姓拿著掃帚,自發湧上前來掃雪。
揹著行囊的文人書生,皆來此處跪拜。
許清歡輕聲道,初陽落在她的笑臉上,明媚清澈。
“我會陪你。”
次年,程煜和許清歡在長安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舉國同慶,萬人空巷。
十裡紅妝,漫天花絮,好似天公都在為這對新人祈福。
同年三月,宜下揚州。
程煜帶著許清歡乘船南下,沿途風景如新,百姓喜笑顏開,戶不拾遺,一片生機勃勃萬物競發之景。
船上有老叟感歎。
“還記得幾年前,到處都在鬧饑荒,你爺爺我差一點就餓死了!若不是程大善人幫我搶回稻米,咱們一家人怕是熬不過那個冬天。”
虞帝在位時,苛捐雜稅不斷,百姓入不敷出,家家都有餓死的人。
哪像現在,老叟務農一年,家中富有餘糧。
他甚至嫌糧稅交少了,抱著糧食往官府送,可誰曾想官府硬是不收,還可憐他窮苦,每個月給他不少補貼。
這放曆朝曆代,都是從未有過的好事!
稚童稚聲稚氣的問道。
“爺爺,程大善人是皇帝嗎?”
老叟的褶皺臉上滿是慈祥和感慨。
“不是,他不是皇帝,他也不允許我們叫他皇帝,他隻是一個讀書人。”
稚童攥緊拳頭,小小的心靈裡被種下了一顆種子。
“爺爺,我也想讀書,長大了當程大善人一樣的好人!”
老叟含笑點頭,摸著稚童的腦袋。
“好,程大善人的書院已經開到縣城裡,那裡的先生免費教人識字,等你再大些,我就送你去讀書。”
忽然船遇急流,一陣顛簸,老叟冇站穩差點倒地。
卻被一雙溫暖有力的手扶住。
老叟抬頭,隻見一個身著白衣的年輕人正笑盈盈地看著他,語氣溫和如玉。
“老人家,慢些。”
老叟驚喜萬分,剛準備下跪叩首,卻見年輕人搖了搖頭。
“不準跪。”
聞言,滿腔的激動和欣喜被老叟嚥進腹中,可他的眼眶卻不可抑製地泛紅濕潤。
“程……公子……”
程煜拍了拍老叟的肩膀,帶著人下了船。
老叟終究是跪了下來,他發自內心地祈願。
“程公子,您請慢行!”
揚州隨處可見百姓自發給程煜樹立的長生牌位,香火繚繞,拜訪之人絡繹不絕。
程煜卻覺得大可不必,他並冇有做什麼,僅僅隻是為天下百姓討回了本該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
程煜母親的遺體被找到,和程父一起安葬在揚州城外的青山之中。
“爹,娘,孩兒帶著清歡來看你們了。”
程煜在墳前跪地叩首。
他這輩子不負天下人,唯獨虧欠自己的父母,虧欠因他而死去的鄉親。
許清歡走到他身後,此時的她已有身孕。
她輕聲道。
“爹,娘,程煜很好,他做了好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從今往後我會陪在他身邊,照顧他,再也不會有人能欺負他,你們可以安心了。”
風撫青山笑,楊斜落日遙。
恰逢揚州花燈佳節,瘦西湖上燈火葳蕤。
程煜牽著許清歡的手。
突然想起在許多年前,他也曾這樣牽住一個小女孩。
當時爹孃帶他來揚州賞花燈,途中遇到一個小女孩和家人走丟,小女孩蹲在橋上哭鼻子,他便走過去,牽著她的手道。
“不怕不怕,我陪著你找爹孃。”
明月映玉橋,燈描粉黛春。
當年影,恰似今年人。
許清歡笑意盈盈,靠在程煜的肩頭,眼眸如月笑。
“記起來了嗎?”
程煜緊緊牽住她的手,十指相扣,再也冇有放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