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繁花箋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本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繁花箋 第五百二十一章 本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沈落霞垂著眸,長長的睫毛掩去眼底的譏誚。本分?沈落霞摩挲著腕間羊脂玉鐲,冰涼的玉感順著指尖蔓延,讓她愈發清醒。

這鐲子是潛邸時蕭潯所贈,從王府側妃到正一品賢妃,她靠的是步步謹慎的隱忍,是察言觀色的聰慧,是藏鋒守拙的算計,何曾沾過“沈家女兒”半分光?

沈朝霧自己拎不清,哄出假孕欺君的禍事,如今沈太後倒想拉她來收拾爛攤子,真是把她當傻子了。可這話不能宣之於口,做為逆來順受,乖巧聽話的賢妃,她強壓下心頭翻湧的不滿,語氣柔和地道:“太後娘娘說的是,妾身怎會不懂本分?

自入宮以來,妾身日日記著陛下的教誨,不敢有半分逾矩。如今沈貴人情緒不安,妾身瞧著也心焦。等陳院判診治後,妾身會好好勸解她的,勸她莫要再哭哄傷了根本,也莫要亂言亂語失了體統。

畢竟孝期之中,宮闈需得靜穆,陛下也正為朝堂諸事煩憂,怎好再讓貴人的情緒攪擾陛下心神?妾身會告訴她,萬事有陛下做主、有太後您護著,安分靜養纔是正理,莫要因一時慌亂,反倒錯上加錯。


蕭潯指尖叩擊椅沿的動作微頓,抬眸看了眼沈落霞。見她垂眸斂目,姿態恭順得挑不出半分錯處,話裡話外既捧了太後,又顧及了宮規與他的處境,字字都踩在穩妥的分寸上。

他唇角微勾,這賢妃倒是越來越通透了,分得清利弊,更拎得清輕重,知道此刻該站在哪一邊,也懂得如何借話表明立場。不愧是能在後宮步步為營站穩腳跟的人,既懂藏拙避禍,又善借勢立身,這份玲瓏心思與審時度勢的通透,倒比沈太後護著的那朵嬌花,更堪大用。

可惜終究是沈家出來的人,血脈裡連著的牽絆,不足信也。“你明白就好。”沈太後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裡有審視,有無奈,終究沒再多說。

她轉過身,麵向蕭潯時,語氣瞬間柔了下來,帶上幾分長輩的溫和:“皇帝,哀家在這兒也幫不上什麼忙,反倒添亂,便先回宮了。朝霧這邊,就勞煩皇後和賢妃多照看,有什麼情況,及時讓宮人跟哀家說一聲。


“母後請放心,這裡有朕安排,不會出岔子。”蕭潯起身,“朕送母後回宮。”
沈太後笑道:“哀家身邊有這些宮人跟著,路又不算遠,哪裡用得著勞煩君王?

你連日裡既要處置朝堂政務,又要分心宮闈之事,怕是連歇息的時辰都少。如今這裡有皇後和賢妃照看著,定出不了差錯,你還是早些回養心殿處理正事,莫因這點後宮瑣事耽擱了要緊公務纔是。


“母後既體諒朕政務繁忙,朕怎敢辜負這份心意?便依母後所言,讓宮人好生送您回宮,朕送您到宮門外便是。”蕭潯唇邊噙著淺淡的笑意,“送您出門後,朕便即刻回養心殿處理公務。

朝堂事大,確實不宜因後宮瑣事耽擱。不過母後儘可放心,皇後與賢妃在此照看,定能妥善安置沈貴人,若有任何要緊情況,她們自會立時遣人去壽頤宮向您回話。


蕭潯送沈太後到永福宮門外,看著她扶著宮女的手,踏上八人抬的明黃轎輦。待轎影消失在宮牆後,蕭潯轉身對劉永順道:“擺駕,回養心殿。


午後的陽光斜斜透過養心殿的菱花窗,落在金磚上,映得殿內梁柱的朱紅愈發沉厚,混著案上墨香,漫出幾分靜穆。

蕭潯重新坐回龍椅,取過法,破題精準不偏倚,承題層層遞進,起股、中股援引聖賢之言恰如其分,既嚴守“代聖賢立言”的準則,又於字裡行間藏著幾分通透見解,絕非死讀典籍的迂腐之作。

蕭潯微微頷首,先前第三卷經義辭藻更顯華彩,這一卷卻勝在紮實穩妥,各有千秋。往下翻閱,策論三篇漸入佳境。邊防題緊扣“兵防與民生統籌”,“募民實邊、軍屯自養”之策,既解戍邊之困,又免百姓勞役之苦,思路務實。

海運題“建港固防、盟約通商”的主張,兼顧安全與貿易,慮事周全。財政題“裁冗興利”的對策,直指國庫損耗症結,條條有實處可依。

通篇無空論,字字落在時政要害上,不似尋常舉子紙上談兵,倒有幾分能臣之風。蕭潯唇邊噙著淺淡笑意:“此卷策論頗重實務,與前三卷相比,各有側重,亦是難得。


指尖翻過策論,詩賦二作映入眼簾。“悼挽之題最易流於俗套,或刻意悲慼,或堆砌辭藻,此子卻能拿捏分寸。


他目光在卷麵流連,“詩賦二作,以‘情真’立骨,以‘合度’為綱,哀而不傷,莊而不浮,既循孝期追思之儀,又藏惜才憐稚之懷,不見矯飾,倒顯沉穩。


蕭潯合上卷子,將其與前三卷並列放在禦案左側,“前三卷或經義見長,或辭藻出眾,這第四卷勝在務實均衡,經義、策論、詩賦皆無短板,亦是上等之作。


劉永順恭敬附和道:“聽陛下這般評點,便知此卷與前三卷皆是今科難得的佳作,足見今科貢士才學不凡。”
“確是不凡。”蕭潯頷首,指尖輕輕叩擊禦案,“前十佳卷皆是內閣精挑細選,自當各有亮色。


說著,他拿起第五卷,翻看起來。第五卷經義破題穩中有新,考據尤為嚴謹,竟從冷門註疏尋得佐證;策論避開俗見,“夷夏互融以商止戰”顯格局,“造船改良、水手培養”具實操,“以稅促商養民”思路新穎;

詩賦雅韻飄逸,藏悼挽之情於山水意象,餘味悠長。蕭潯閱後讚:“此卷劍走偏鋒卻字字有據,經義重考據、策論重創新、詩賦有雅韻,無一處不精。


遂將其疊入禦案左側上等卷,頷首道:“與前四卷各有千秋,實為不相伯仲的佳作。”
此日,窗外日光漸斜,宮人們點起燭台,劉永順親手點亮龍案旁的燭台,道:“陛下,已是酉時。


蕭潯擱筆,“傳膳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