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第108章 殺招暗藏
清晨的安全部門指揮中心,歡呼聲與鍵盤敲擊聲交織成勝利的喧囂。
秦峰舉著剛整理好的戰報,聲音裡滿是疲憊後的亢奮:「雇傭組織三人全部落網,爆炸裝置已成功拆解;2名潛伏眼線移交審訊室,審訊正在進行;3名涉案學者及7家文化公司負責人依法拘留,其核心資產賬戶已全部凍結,資金流向正在溯源!」
掌聲雷動中,陸則卻獨自佇立在電子螢幕前,指尖劃過冰涼的邊框,目光緊鎖著那張被紅圈標注的關聯圖譜。螢幕上,以季鴻遠為核心的勢力節點正被一個個劃掉,原本盤根錯節的黑色網路如今支離破碎,看似已被徹底擊潰。
但他的心頭卻壓著一塊巨石——作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場思想認知領域的戰爭持續了多久,造成的危害有多麼巨大。
通過外祖父留下的文獻資料,陸則回想起季鴻遠這位曾經最得意門生的行事風格:最擅長以退為進,從不會在覈心利益受損時坐以待斃。
「太順了,」陸則摩挲著胸前的警徽,指尖微微發緊,「季鴻遠經營多年的『白帆計劃』,絕不可能因為一次突襲就土崩瓦解。」
想到這,陸則開始反複回溯案件細節:
雇傭組織入境時的行蹤過於暴露,彷彿生怕不被發現;涉案學者的學術不端痕跡粗糙得離譜,關鍵證據幾乎是「送」到搜查人員手中;文化公司的資產轉移更是留下了清晰的操作軌跡,像是故意留下的線索。
「這不是潰敗,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表演,」他低聲自語,「目的就是讓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假象裡,放鬆對他真正計劃的警惕。」
腦海中,前世文化認知混亂的慘痛記憶洶湧而來:
某些影視作品中刻意美化北方遊牧政權的形象,將「抗爭」解讀為「內耗」,引導觀眾對「英雄」產生懷疑;
部分教育類書籍中,將「保家衛國」的典故替換為「多元視角的探討」,甚至加入「遊牧文化更先進」的論斷。
這些內容像種子一樣,埋進了一代人的認知裡,造就了一大批對曆史真相模糊、對文化認同混亂的群體。
陸則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螢幕上的領域標簽——教育、出版、高校……這些顯性領域的潰敗,更像是為了掩蓋背後更隱蔽的動作。
「陸局,喝杯咖啡緩一緩?」秦峰端著熱咖啡走來,臉上洋溢著勝利的笑意,「審訊專家已經到位,就算他們嘴硬,也遲早能撬出季鴻遠的下落!」
陸則接過咖啡卻沒喝,杯壁的溫度絲毫暖不透他冰冷的思緒:「審訊記錄裡,那3名學者除了學術不端的問題,還有其他異常嗎?」
秦峰翻了翻手裡的記錄本,隨口答道:「倒是有個小細節,李教授書房搜出了些教輔材料手稿,他說隻是幫朋友校對,我們初步判斷和核心案件無關,就沒深入查……」
話音未落,指揮中心角落傳來兩名年輕隊員的閒聊聲:「我表弟上五年級,上次曆史測驗有道題問『中原王朝抗北方遊牧政權的將領算不算英雄』,他答『算』居然被判錯了,老師說『這類問題存在曆史爭議,需多元看待』;
還有我鄰居家孩子,寫作文說想當曆史英雄的人,被老師批註『缺乏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讓重寫一篇介紹『文化交流使者』的。」
「教輔材料?!」這兩個字像驚雷劈進陸則的腦海。
陸則猛然想起前世教育內容異化的荒誕:某些所謂「學術專家」以「曆史研究」為名,將「抗爭精神」解讀為「狹隘主義」,甚至要求教材刪除「保家衛國」的經典典故,替換為「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融合」內容。
這種看似「學術中立」的調整,對三觀尚未成型的孩子而言,卻是認知塑造的關鍵偏差——他們會逐漸認為,「英雄」是「爭議人物」,「保家衛國」是「過時的觀念」。
陸則快步走到投影屏前,技術組已調出李教授修改後的手稿。
在「靖康恥猶未雪」章節,「直抵黃龍府」的豪邁誓言被刪去,取而代之的是大段「從北方遊牧政權角度看戰爭」的分析;
課後思考題更是刺眼:「對比『抗遊牧將領』與『北方遊牧文化使者』的貢獻,談談你對『英雄』的新理解」「分析『農耕政權與遊牧政權衝突』的負麵影響」。
更可怕的是,一些知名典故被替換為「民間傳說」,注釋裡特彆標注「該傳說缺乏可靠史料,僅供參考」。
「這不是學術修正,是精準的認知誤導!」陸則一拳砸在操作檯上,聲音裡滿是焦灼
「季鴻遠太狡猾了,他根本不直接輸出錯誤觀點,隻是通過刪減關鍵資訊、設定帶有偏向性的問題,讓讀者在有限的素材裡自己得出錯誤結論。
成年人能分辨『學術爭議』與『事實真相』,但孩子對教材有著天然的信任,這種潛移默化的誤導會成為他們認知的底色。」
他迅速調取教育主管部門不久前發布的《中小學曆史與文化課程標準》修訂說明,其中赫然寫著:「曆史問題需避免單一視角解讀,應引導學生思考『多元文化共存』的意義」「英雄主義需結合『當代價值』重新審視」。
這個看似「中立」的表述,被季鴻遠精準利用,包裝成「課程改革」「教育創新」的外衣,讓其滲透行為完全規避了行政乾預的可能。
「我們連質疑的立場都難找,」陸則揉了揉眉心,「一旦提出異議,就會被扣上『乾涉學術自由』『思想僵化』的帽子,這正是他想要的局麵。」
與此同時,境外海濱彆墅內,季鴻遠正倚在露台的藤椅上,手中把玩著一本燙金封麵的小學教材樣本。海風拂過他銀灰色的發絲,露出他眼中深不見底的算計與自負。
「老闆,林教授那條線全斷了,3名學者和7家文化公司的人都被抓了。」下屬恭敬地站在身後,遞上加密通訊器。
季鴻遠淡淡「嗯」了一聲,翻看著教材中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意料之中。從陸則阻攔林教授新書發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條線保不住了。」
季鴻遠指尖劃過「抗遊牧將領」章節的注釋,「林教授的書、涉案學者的著作、文化公司的產品,本就是用來吸引火力的誘餌。
他們的證詞裡沒有任何實證,僅憑口頭指認,根本動不了我分毫。真正的殺招,從來都藏在這些不起眼的課本裡。」
下屬湊近看了看書籍,有些不解:「老闆,為什麼不直接刪除『抗爭』內容?這樣不是更徹底?」
「欲速則不達。」季鴻遠搖頭輕笑,語氣裡滿是對人性弱點的精準把控
「直接否定『英雄』會引發激烈反彈,但把『爭議』包裝成『學術探討』,再通過教材傳遞給下一代,就沒人能阻止。
孩子的認知就像一張白紙,我們隻需要輕輕畫下第一筆,後續的偏差會自我強化。等他們長大,就算接觸到正確資訊,也會帶著『多元視角』的濾鏡去懷疑,這纔是最徹底的認知瓦解。」
他翻開另一本教材,指著被替換的篇目:
「你看,我們把『沿海衛所收複荒島』的英雄故事換成了『荒島原住民的生活』,又在文化類書籍裡加入大量北方遊牧文化的讚美詩。
不用急,我們有的是時間,一代不行就兩代,總有一天,他們會忘記『保家衛國』的意義,轉而認同『融合』纔是『主流』。」
下屬恍然大悟:「難怪您特意要求把修改重點放在低年級的教材裡,原來這個年齡段的認知一旦成型,幾乎無法逆轉。」
「沒錯。」季鴻遠站起身,望著遠處的海平麵,眼中閃過一絲狂熱
「認知引導的主動權,從來不在那些衝鋒陷陣的人手裡,而在這些塑造孩子思想的課本裡。陸則就算破了我的外圍網路,也掀不翻『學術中立』這層保護傘。等他反應過來,我們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了。」
季鴻遠頓了頓,補充道,「通知我們在教育領域的內應,啟動『教材解讀培訓計劃』。
把我們的『學術觀點』傳達給授課老師,確保每個課堂都在傳遞我們想要的認知導向。
另外,讓公關團隊準備好,一旦有人質疑教輔材料修改,就發動那些『學術評論家』發聲,把水攪渾。」
指揮中心內,技術組通過資料比對發現更驚人的事實:
近三年提交修訂的37套低年級教材中,涉及「保家衛國」「英雄主義」的課文刪減率超過六成,而「多元文化融合」「北方遊牧文化讚美」的篇目增加了九成。
某版本五年級曆史教材甚至將「沿海衛所收複荒島」的故事改編成「荒島原住民的生存智慧」,配套習題問道:「分析『農耕政權收複荒島』的負麵影響,你認為『融合』是不是更好的選擇?」
「這是溫水煮青蛙式的認知侵蝕!」秦峰看著滿屏的修改記錄,額頭滲出冷汗,「等我們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可能已經錯失了整整一代孩子的認知塑造期。」
「更可怕的是這種操作的隱蔽性和合理性。」陸則調出一份區域教育機構的教材評審意見,上麵赫然寫著「教材內容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陸則盯著螢幕上那些看似無害的思考題,眼中燃起銳利的火光,「季鴻遠的真正高明之處,在於他把預設立場隱藏在『學術探討』的外殼下,讓我們的質疑看起來像『反對多元文化』,讓我們的行動像『乾涉教育自由』。這種『道德綁架』,比直接攻擊更致命。」
技術組組長突然開口:「陸局,我們在李教授的電腦殘留檔案裡發現了一份《教材認知影響評估報告》,裡麵提到通過三年追蹤,接觸修訂版教材的學生對『保家衛國』的認同度下降了47,而對『北方遊牧文化』的接受度提升了63。報告署名是一個境外學術機構,資金來源顯示與多家文化公司有關。」
陸則接過報告,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這份資料精準地印證了他的擔憂,也讓他找到了破局的微弱曙光:
「這就是關鍵!他可以偽裝『學術中立』,但資金流向和效果追蹤報告不會說謊。立刻成立專項小組,一方麵追查這份報告背後的資金鏈條,找到季鴻遠介入教材修訂的實證;
另一方麵聯合教育專家,從青少年認知發展規律出發,論證這類內容對曆史認知與文化認同的潛在危害,用科學依據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援。」
指令下達完畢,指揮中心內彌漫著凝重的氛圍。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場針對思想認知的戰役,不僅是智力的博弈,更是對「教育本質」的堅守——我們要保護的,是孩子對「英雄」的信仰,對「家國」的認同,對「真相」的追求。
而境外彆墅中,季鴻遠將教輔材料樣本輕輕放在桌上,拿起另一份檔案。檔案上,陸則的照片被紅筆圈出,旁邊標注著一行小字:「對手越強,棋局越精彩。」
季鴻遠拿起通訊器,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啟動『認知深化計劃』,讓那些『學術評論家』開始在媒體發表論文,進一步鞏固我們的『多元視角』話語權。
陸則想從資金鏈突破?那就讓他去查,我早已布好了後手——資金通過境外殼公司流轉,證據鏈早就斷了。」
窗外的海浪拍打著礁石,季鴻遠的目光穿過海麵,彷彿看到了未來:那些接觸過修訂教材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多元文化」的擁護者,會質疑「英雄」的意義,會認同「融合」的主流。
到那時,「保家衛國」的精神會逐漸消失,「北方遊牧文化」的優越性會深入人心……
他嘴角的笑意更濃了,端起桌上的紅酒,輕輕抿了一口。這場戰爭,他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