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凡人修仙之丹劍傳奇 > 第655章 教徒之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凡人修仙之丹劍傳奇 第655章 教徒之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紫霄洞天,青竹苑。自那日拜師禮後,林皓便在此安頓下來,開始了他在丹霄閣的修行生涯。

每日清晨,天際剛泛起魚肚白,林皓便會準時起身,於竹樓前的空地上,迎著東方第一縷紫氣,修煉趙小白親傳的改良版《基礎引氣訣》。這法訣果然神妙,行氣路線雖更顯繁複,但對靈氣的提純效果極佳,絲絲縷縷的天地靈氣被引入體內,循著特定脈絡執行,不僅緩緩壯大著他的築基道基,更如同清泉流淌,不斷撫平著他神魂深處因仇恨而生的燥鬱與戾氣。幾日修煉下來,他感覺心神前所未有的寧靜,連帶著對週遭事物的感知也敏銳了許多。

修煉完畢,他便拿著趙小白賜予的《百草圖解精髓》玉簡,前往洞天內的藥圃。趙小白並未安排繁重的雜役給他,隻讓他每日花費兩個時辰,在藥圃中實踐玉簡所學。

這一日,趙小白處理完彆院日常事務,信步來到這片專供弟子辨識藥材的藥圃。他沒有驚動任何人,隻是悄然立於一叢茂盛的“霧隱花”後,目光落在正蹲在田埂邊,對著一株葉片蜷縮、色澤暗淡的“地脈根”仔細觀察的林皓身上。

林皓並未察覺到師尊的到來。他眉頭微蹙,對照著腦海中玉簡的記載,又伸手輕輕觸控那地脈根的葉片和根莖附近的土壤。玉簡中記載,地脈根性喜溫潤,但畏水澇,葉片蜷縮多因根係受漬或地氣有異。

“不是簡單的水多……”林皓喃喃自語。他閉上眼睛,將自身那微弱的神識與藥靈之體帶來的獨特感知力緩緩探出,如同最輕柔的觸須,小心翼翼地接觸那株病懨懨的靈植。

片刻後,他睜開眼,眼中閃過一絲瞭然。他並未像普通弟子那樣立刻去找執事彙報,而是轉身在不遠處的土坡陰麵,小心翼翼地挖了幾株葉片肥厚、散發著淡淡土腥氣的“石苔蘚”,將其搗碎成糊狀,又混合了一些乾燥的、帶有吸附性質的“息壤土”,仔細地敷在地脈根根莖周圍的土壤表麵。

趙小白看到這裡,眼中不由掠過一絲訝異和讚賞。石苔蘚性陰涼,能吸收多餘濕氣,且蘊含一絲微薄的地陰之氣;息壤土則能改善土壤板結,促進透氣。這兩種都是低得不能再低的靈植,甚至算不上藥材,尋常弟子根本不會留意。林皓卻能根據那地脈根並非單純水澇,而是因地氣短暫鬱結、濕邪困阻所致,巧妙地運用這兩種常見之物進行調理。這並非玉簡所載,而是他基於對草木習性的深刻理解,自行做出的判斷與嘗試。

這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靈性,正是優秀丹師不可或缺的潛質。

“看來,你已初窺門徑。”趙小白的聲音溫和地響起,從花叢後緩步走出。

林皓嚇了一跳,連忙起身,恭敬行禮:“弟子拜見師尊!弟子胡亂嘗試,還請師尊指點。”

趙小白走到那株地脈根前,神識微掃,便頷首道:“判斷無誤,處理也得當。地氣鬱結乃此地微小靈脈節點週期性波動所致,你此法雖不能根治,卻可助它渡過此次不適。看來《百草圖解精髓》,你並非死記硬背,而是在用心體悟。”

得到師尊肯定,林皓臉上露出欣喜之色,但依舊謙遜:“是師尊傳授的玉簡精妙,弟子隻是照本宣科,略有感觸。”

趙小白笑了笑,不置可否,轉而問道:“《基礎引氣訣》修煉如何?可有何處滯澀不明?”

林皓仔細回想了一下,如實稟報:“回師尊,法訣運轉已漸順暢,隻是行至‘足厥陰肝經’與‘手少陰心經’交彙之處時,靈氣流轉似乎略有阻礙,需刻意引導方能通過,不知是弟子修行有誤,還是……”

“哦?”趙小白目光微動。這個問題頗為細微,並非功法缺陷,而是因人而異的體質差異導致靈氣執行的偏好不同。尋常弟子修煉,能按部就班運轉周天已屬不易,罕有能如此敏銳地察覺自身經脈中這般細微差異的。

他並未直接解答,而是示意林皓就在此地盤膝坐下,重新運轉功法。同時,趙小白伸出一指,輕輕點在林皓的背心大穴之上,一縷精純無比、卻又溫和如春水的神念,如同最高明的向導,悄無聲息地融入林皓行氣的脈絡之中。

在這一瞬間,趙小白彷彿化身為了林皓,親自以築基期的修為,重新體驗這改良版的《基礎引氣訣》。他能清晰地“看”到林皓體內靈氣執行的每一處細節,感受到那兩處經脈交彙點確實存在一絲天然的、極其微小的滯澀。這並非錯誤,而是林皓自身木屬性偏盛(與其藥靈之體相關),導致靈氣在流經與心火、肝木相關的經脈時,產生了些許不易察覺的五行生剋擾動。

“原來如此……”趙小白心中明悟。他操控著那縷神念,並未強行衝開滯澀,而是引導著林皓自身的靈氣,在流經此處時,稍微調整了一下執行的節奏與角度,仿若溪流繞石,並非直衝,而是以一種更圓融、更契合林皓自身體質特性的方式緩緩滲透而過。

林皓隻覺得背心處傳來一股溫潤力量,師尊的神念如同燈塔,指引著他體內那原本有些彆扭的靈氣流,瞬間變得無比順滑自然,那絲滯澀感豁然貫通,整個周天執行的速度彷彿都加快了一絲,靈氣滋養肉身的效果也明顯提升。

“感受到了嗎?”趙小白收回手指,微笑道,“法訣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便是最基礎的引氣法門,也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尋找到最契合自身的執行韻律。這便是‘體悟’的重要性。丹道亦是如此,不可拘泥於成法。”

林皓睜開眼,眼中充滿了震撼與敬佩。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修行並非簡單的模仿,而是需要不斷的感知與調整。師尊這番言傳身教,比單純告訴他答案,意義深遠得多。

“弟子明白了!多謝師尊指點!”林皓心悅誠服。

在隨後針對《百草圖解精髓》的考校中,林皓的表現更是讓趙小白驚喜。他不似能準確說出數百種靈藥的名稱、藥性,更能描述出它們在不同時辰、不同天氣、不同生長環境下,氣味的細微差彆,葉片脈絡的些微變化。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一些高階靈草內部蘊含的、那微弱而獨特的“靈韻”波動。這份與生俱來的草木親和力,隨著他心神的日益平和與係統的學習,正在被迅速激發出來。

教導這樣的弟子,對趙小白而言,竟也成了一種難得的享受與反思。

為瞭解答林皓提出的一個個或基礎或刁鑽的問題,趙小白不得不將自己已然爛熟於胸的丹道知識,重新從最根本的原理層麵進行梳理、拆解,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個過程,彷彿是在將他過往所學,重新淬煉、打磨了一遍。

許多他早已習慣成自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細節,在試圖向弟子解釋清楚時,往往能引發他新的思考。例如,為何“火焰花”與“冰晶草”藥性相剋,但在某些特定比例和煉製手法下,卻能形成奇妙的平衡,激發出更強的藥效?這促使他重新去審視《藥神典》中關於陰陽五行、藥性生克更深層次的奧義。

他甚至開始反思自己的一些煉丹習慣,哪些是真正契合大道至簡的精髓,哪些又可能是走了彎路而形成的慣性?站在“傳授者”的角度,他對自己“學習者”身份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以往一些模糊的、憑借直覺和經驗把握的關竅,如今在理論層麵也得到了更堅實的支撐。

所謂教學相長,便是如此。他傳授林皓知識與方法,而林皓的飛速進步與獨特天賦,以及那充滿求知慾的提問,反過來也在推動著他不斷深化對丹道的理解,夯實自身的道基。

看著林皓在藥圃間忙碌而專注的身影,感受著他身上那逐漸勃發的生機與日益沉澱的寧靜,趙小白心中泛起一絲淡淡的欣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