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的一枝花 教父之資質
-
子不學,父之過。教不學,師之惰。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那麼中國怎麼少得了教育?中國怎麼少得了文明的教育?
父子,是在所有的師生關係裡,唯一有血緣關係的師生關係,當然,母親也是等通的。
在中國人的文化世界裡,有一個很奇怪的文明,也不知道是不是糟粕的東西,但是隻要你使用不好了,就會一定是糟粕的東西了,那就是——任人唯親的思想。其實,這個也不完全是關乎錢的問題,就是你跟他親近,你就會相信他,信任他,你相信他和信任他,你就自然而然地跟他親近了。但是,一旦你不信任也不相信他,那你就絕對的不會親近他,你不親近他,你也就絕對的不信任也不相信他。也就是,你信,你就親近,你不信,你就不親近,反之,依然如此。
父子關係和母子關係,在所有的血緣關係裡,算得上是最親近的,在所有的人際關係裡,也一樣是最親近的,當然,父母的女兒也是一樣的。當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家庭矛盾,也不是不可能發生與出現。
父母,是生養之人,自然擔負有養育之責。在這裡麵,既然父母是養育之人,那麼,自然應該是最為嚴厲的了。這其中就有趣,父母就應該是最嚴厲又最為親近的人了,那麼,最為嚴厲和最為親近的人怎麼會是通一個人呢?而且,也必然地是兩個人所共通的責任與擔當了。
但是,作為子女就不一樣了,對父母,我們是敬愛的,對老師,我們是尊重的。那這個就自然,我們對於父母而言,就是要又敬愛又尊重的了。這個於我們的學習是有利的,而且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既然,父母的條件我們準備好了,我們的預備心理素質也準備好了,我們每一位的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應該是上等程度好的嗎?可是,這個世界上,而且是出生在中國的孩子們,都還有不能夠學習好的學生。這讓我們祖國的“文明古國”的稱號,顏麵何在啊?
這個問題就出現在:當我們即將要麵對學習時,我們自已父母雙方的家庭內部的反應,而且隻是限定在父母雙方的家庭學習內部,之後纔是家裡的學習氛圍是否濃厚,如,父母經不經常看書或者是學習、父母的領頭羊的作用……
可以這樣理解:父母冇有讓子女心甘情願地接受學習這件事,就是讓父母的無能。
“教不學”的理解,可以是老師在教完學生之後,冇有進行持續不斷的學習,或者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學生本人本身不願意學習,或者是學生有自已的理由不願意跟著老師學習了。
在老師的方麵,老師就應當具備敬業精神。教師的敬業精神就是為了教育教學的效果,去研究如何把課程講得生動,講得傳神,講得精彩,講得形象,講得簡易明瞭。如果,作為一個教師,冇有研究教育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自我培養教學的素養與能力方麵,並且冇有不斷地要求自身的提高,直至跟上中國的教育新時代,那百姓們就不知所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