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欺天 第332章 東海禁地暴動
-
東海禁地暴動
“發生了何事?如此慌張?”郡守韓庸起眉頭,放下手中的黑金雲紋腕甲郡尉眼看郡守大人的麵色,頓時若寒蟬,低聲說道,“大人,前幾日派出去的人,一個都冇回來。”
“恩?”韓庸的聲音頓時沉了下去,在他眼中,似有青蓮轉動,“你派出去多少人?一個都冇回來?”
郡尉緊張地嚥了咽喉嚨,目光低垂,不敢與韓庸對視,“一共派了百餘人。
》
“大人,你說會不會是斧頭山那裡想要鬨事情?”
“愚蠢!”韓庸輕喝道,“他們會鬨什麼事?左右都是東海郡的人!”
他眼底的冷冽之意在流轉,“斧頭山附近的山匪已經被清剿光了,對他們不會有任何威脅。”
“除了官府之外,誰會冇事去斧頭山?”
韓庸的目光落在郡尉身上,“此事知道的人不多——
郡尉額上頓時冒出一層冷汗,“大人——-屬下無論如何也不敢做這等事啊。
“會不會是那些隱藏在暗處的老鼠?當年祈水縣令不就是個不怕死的愣頭青嗎?”
韓庸搖搖頭,“東海郡內早就被清理過很多次了,誰還有這個力量能剿滅斧頭山?”
“難不成是外來的?”郡尉悄悄擦去臉上滑落的汗珠。
“外來的!?”韓庸心頭一跳,腦海中立馬蹦出三個字。
方仙使!
“立刻去查!”他微微眯起眼,“發動各地的暗子,看看東海郡是不是有外麵的老鼠鑽進來了。”
“是。”郡尉如蒙大赦,趕緊離開了書房。
韓庸重新將目光投向眼前的黑金雲紋腕甲,目中露出思索之色,“這麼說來,此物怕不是東海郡之物了。”
他目露淒苦之色,長歎道,“唉我為東海郡勞心勞力,為何總有人要壞我大事?”
“那些遠在奉陽的大人物,哪裡知道我們這些小民的疾苦?”
黑金雲紋腕甲中,一枚青銅色祭壇,流淌著淡淡光暈。
次日,
郡尉還未查出什麼來,李硯知便和薑修走進了郡城衙門。
“今日清晨天未亮,便有喜鵲在枝頭啼鳴,料想定有貴客登門·—?下官東海郡郡守韓庸,挾東海諸位同僚,見過方仙使!”
韓庸率領一眾東海郡官員,向李硯知和薑修躬敬行禮。
李硯知笑了笑,“諸位大人客氣了。”
“韓大人不先查驗李某的身份令牌?”
韓庸低著頭,“大人乃奉陽上使,氣度雍容,東海不過臨海小郡,難有大人如此真龍之氣。”
李硯知深深看了一眼韓庸,“韓大人說笑了,不若我等進屋詳談?”
韓庸反應過來,“自是應當,是下官怠慢了。”
他衝身後的郡丞低聲道,“郭大人,趕緊安排酒菜,為上使接風洗塵。”
李硯知伸手阻止,“諸位大人不必客氣。”
“本使過不了幾日便要再去其他地方,我等還是儘快把公務做好纔是。”
韓庸連連點頭,“上使一心為民,下官佩服。”
他伸手虛引,“兩位上使,請——”
李硯知和薑修在一眾郡城官員的簇擁下,往衙門內走去。
最後能作陪的,僅有郡守與郡丞兩人,其他人紛紛各自散去。
幾人坐定,李硯知便直接開門見山,“我此次奉徐祖之命,特來調查三件事。”
韓庸正襟危坐,“上使請講,下官必定知不無言,言無不儘。”
“第一件事,禁地稅。”李硯知看向韓庸,“禁地稅三七分成,著實讓本使有些異。”
“不知韓大人可否賜教?”
韓庸一副很緊張的模樣,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啟稟上使,禁地稅的確是下官所設,但都是為了東海百姓,纔不得不如此行事。”
“好教上使知曉,十幾年前,下官初至東海郡,彼時的東海,上下凋,民不聊生。”
“經過十幾年休養生息,才總算有瞭如今的這番模樣。”
“但東海郡畢竟底子太薄,百姓依舊不富裕,所以纔有了禁地稅,收方士之稅,以安東海百姓。”
李硯知不置可否地笑道,“這麼說來,韓大人這也算是另一種劫富濟貧了?
1
“這些禁地稅的去處,韓大人可有帳本?”
韓庸朝郡丞看了一眼,郡丞連忙應道,“這些都是由下官在管,帳本每日都做梳理,不敢有半點怠慢。”
“稍後下官這就把帳本拿來,交由上使。”
李硯知點了點頭,“那就麻煩郡丞大人了。”
“第二件事,便是佈道。”
“韓大人,佈道事關國本,你應該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為何《築基三境寶經》傳下至今,東海郡卻遲遲不見起色?”
韓庸抿了抿嘴,麵露悲慼,
“東海郡起步至今,百姓穿衣吃飯雖不缺,但這些都是辛苦操勞所得,平日裡辛苦勞作,再想修煉功法,實在難以為繼。”
說到這裡,韓庸的語氣裡滿是無奈與無力,
“下官也想早日將功法傳下,好讓東海百姓人人都可踏上正途—
“實在是下官無能,還請上使責罰。
李硯知看著如此做派的韓庸,不禁感慨道,“韓大人為民焦心至此,實在讓本使汗顏。”
“相信陛下和徐祖定會理解韓大人的苦衷。”
韓庸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多謝上使大人理解。”
李硯知端起茶盞抿了一口茶水,“至於第三件事,便是東海郡內匪患頻發,
此事還請韓大人解釋一二。”
韓庸擦了擦濕潤的眼角,“此事實在是下官無能。”
“東海百姓的生活也是近幾年才逐漸好轉,致使很多百姓不得不落草為寇,
再加之邪方蠱惑,所以匪患此起彼伏。”
“下官也花了大力氣治理匪患,奈何東海郡靠海,又丘陵眾多,一旦大規模剿匪,這些匪徒要麼逃遁到海上,要麼躲進山裡。”
“下官數年前因禁地受了傷,空有三境的境界,卻失了三境之能,所以才讓匪禍猖獗至今。”
“若朝廷能派下三境大方士,東海匪患必定可以在短時間內清掃一空!”
“這樣,下官也能辭官歸鄉——”
李硯知起身,拍了拍韓庸的手,“韓大人何須如此?大夏百姓還需要韓大人這樣的好官。”
“辭官歸鄉這樣的話,韓大人休要再言。”
“本使此次前來,隻為這三件事,如今一切都已知曉,待一應文書齊全之後,本使便會離開。”
韓庸連忙起身,“上使何不多留幾日?下官也好一儘地主之誼。”
“公務纏身,實在不便久留。”李硯知溫和說道,“東海郡有韓大人在,想必這些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解決,不是嗎?”
韓庸正色道,“大人如此信任下官,下官必定粉身碎骨以報上使之恩。”
目送李硯知和薑修離開,韓庸的眼神瞬間變得淩厲起來,他對身後的郡丞說道,
“這位方仙使怕是已經等不及了——
郡丞的麵色一變再變,有些蹉曙尤豫道,“大人,這可是方仙使啊,在他旁邊的那位,必定是三境大方士無疑。”
“我們不如耐心等他們離去便是。”
“郡中一應帳目,下官都盯得很緊,不會出岔子的。”
“這要是方仙使在東海郡冇了,徐祖動怒,怕咱們所有人都死無葬身之地啊。”
韓庸無奈搖頭,麵露悲泯之色,“本官也不想——
“這位方仙使看起來很好說話,甚至一切都在附和本官,可你我都知道,這恰恰證明,他無心與我等糾纏,甚至連官麵上的拉扯都不願。”
“他恐怕早就有了自己的計較。”
“到時候,你我能不能活,可就全看這位方仙使的心思了。”
郡丞證證看著韓庸的背影,彷彿在看一頭可怕的凶獸,心中直髮寒。
韓庸轉身往回走,“方仙使出行,身邊不可能就一個人,最起碼的排場還得要有。”
“說明跟在他身邊的這批人,已經秘密散開了。”
“說不定正在東海郡各縣鄉蒐集情報,所以,我們的動作必須要加快。”
李硯知和薑修離開郡府衙門,臉上的笑意不減,“前輩,估計用不了多久,
這位韓大人就該要動手了。”
薑修點頭笑道,“這不正應了你的意麼?”
“前輩為何這麼說?”李硯知故作定異道。
薑修笑著指了指李硯知,“堂堂方仙使會就這麼走個過場?你說很快就要離開,不就是在下最後通,逼迫那韓郡守出手嗎?”
李硯知和薑修繼續往前走,“是啊,我想他應該也能聽得出來。”
“如今大夏正值內憂外患,我冇心思陪他們走官場那一套,隻有手裡的刀才能讓他們都聽得懂話。”
“若是平時,直接動刀便是,但現在為了內部穩定,不得不找出些由頭來,
實在麻煩。”
二人冇有住進韓庸安排的地方,而是直接包了座小院住下。
夜幕降臨,
不斷有方仙衛披著夜色走進小院。
李硯知麵前的桌案上,很快就堆了不少卷宗。
燭火搖晃,李硯知快速翻看手裡的卷宗。
“東海郡的物價倒也不算貴,冇有明顯盤剝百姓的跡象。”
“但百姓的收入還是差了些,每年下來,很少有結餘,甚至還會虧欠個二三兩。”
他看著一個方仙衛遞交上來的冊子,上麵標註了各縣百姓的收入和支出。
“怪不得沿途見到的百姓一個比一個勤快,這是倒逼著百姓去忙活。”
“疲民之策,被這位韓大人用的爐火純青,百姓看似生活在好轉,但始終存不下錢糧,但凡有個小災小病,就要負債。”
“所以,哪個百姓還有時間去修煉,去真正改變命運?”
李硯知在卷宗上做出批註。
提到小災小病,又想到自己路上的所見所聞,於是又翻找出關於藥鋪調查的卷宗。
看完之後,李硯知眼中閃煉著危險的光,
“百姓每年在買藥上的花銷,果然比正常情況多一些,而多出來的這部分,
恰恰就是每年虧欠的銀子。”
一旁的薑修睜開眼,看過來。
疲民之法,他並不陌生,但這個買藥錢,卻讓他心頭一跳,“你的意思是?”
李硯知放下卷宗,“這些買藥錢,並不是什麼大病,全部都是些頭疼腦熱,
所以並不嚴重。”
“每月多買兩副藥就行,看起來不多,但積年累月之下,那就不是小錢了。
3
“但為什麼本地百姓總要多些頭疼腦熱?是東海郡的氣候所致?還是有人故意投毒?”
故意投毒!?
薑修的後背馬挺直,“你真覺得會事人敢這麼做?”
“就不怕直接引發大疫?”
李硯知從來不會高估人性,針對一郡百姓故意投毒這件事,又不是冇人做過。
他抽刊一份白紙,在上麵寫下一行字,“來人。”
話音落,事一名方仙衛悄然刊現在房間,單膝跪地。
“去查!把東海郡的藥材鋪一家一家查過去,查清楚他們背後的人是誰。”
“是!”方仙衛接過命令,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李硯知看向一旁麵沉如水的薑修,“前輩,此事若是查清楚和誰事關,依照大夏律令,是否可斬?”
薑修的聲音好似冬天裡的寒冰,“抄家滅族罪無可救!”
與此同時,
郡城衙門,
郡守書房內,
郡尉尼頭大汗彙報道,“下官派人去查,那些原本做餌的方士,事三十幾牢逃走了,還事不少兵卒不見蹤影。”
“後來抓住幾牢方士,嚴刑拷打之後王知道,原來在做餌的方士裡,刊現了兩牢可怕的怪物。”
“不僅把山匪全都殺了,就連那些兵卒包括都尉,也一併拿下。”
“其中事牢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如何動的手,隻知道他看一眼,都尉的腿和腦袋就直接炸碎成血沫———”
韓庸抬手打斷了郡尉的話,“可事那人的畫象?”
“有,事—————”郡尉擦了擦額上的汗,從懷中掏刊一張畫象。
韓庸打開,眼中露刊一抹果然如此的模樣,似是個了口氣,又象是如釋重負。
郡尉察覺到郡守大人的表情,隻覺得奇怪,“大人,您這是——————?”
韓庸手中的畫象無聲無息粉碎,“你先回去吧———”
“是。”郡尉心中事諸多疑問,但還是依言退下。
韓庸推開書房窗戶,看向禁地方向,“要是能再多給我些時日,就好了”
是夜,
東海句芒禁地,再次暴動!
一夜星張三十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