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方與圓_作文 > 9.找對靠山跟對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方與圓_作文 9.找對靠山跟對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9找對靠山跟對人

在追求人生成功的道路上,我們與其打著燈籠在黑夜裡苦苦尋求,倒不如踩著成功者的足跡往前走。那些開路的先驅就是我們人生旅途上的貴人。那些能夠提攜、幫助我們辦成人生大事的人就是我們的貴人。

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尋找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手腕”。貴人所給予我們的一次扶助、一次機會、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通常都不是我們用聰明、努力或者金錢可以替代的。冇有貴人的幫助,我們將難有作為。因此,尋找貴人,依靠貴人,是我們辦成大事必須依靠的一種“手腕”。

小瀋陽火了!憑藉他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錢》中詼諧幽默的表演,一舉成為春晚一顆亮麗的新星,征服了全國的觀眾。一時之間,小瀋陽家喻戶曉,紅遍祖國大江南北。

小瀋陽出生於遼寧省開原市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小就表現出超人的藝術天分。後來,進入鐵嶺縣藝術團學習二人轉表演,2000年進入吉林林越藝術團,2006年正式成為趙本山的弟子,開始係統地學習二人轉。通過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自身的刻苦努力,小瀋陽在藝術的道路上有了質的飛躍,並開始在電視劇中嶄露頭角。

他不僅二人轉演得好,歌唱得也棒,模仿能力更是驚人,刀郎、劉德華、張雨生、阿杜、阿寶等歌星的聲音,他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歎爲觀止。

作為一名藝人,上春晚是他最大的心願,雖然冇有多少報酬,但春晚龐大的觀眾群體對於提升一個演員的知名度來講是無與倫比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春晚就是一個效率極高的“造星機器”。正因如此,對於一名普通的演員來講,要想上春晚簡直比登天還難。小瀋陽又是憑什麼能在春晚上一炮走紅的呢?這是因為他找到了趙本山這座最大的“靠山”,找到了“貴人”。

作為趙本山在2006年收的徒弟,小瀋陽正是憑藉老師趙本山的提攜才得以走上春晚舞台的,可以說,正是依托趙本山這個“靠山”,小瀋陽才得以成功。

現在看來,小瀋陽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遇到了“靠山”趙本山,必然是小瀋陽本來就有特殊的才藝,比如他可以學很多明星的演唱,甚至可以比原唱聲音更高。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必然在起作用,如果冇有這一身才藝,遇到一百個趙本山,小瀋陽也火不了!可是如果冇有“貴人”,小瀋陽就很有可能還在幕後。

從這件事中我們得到這樣一個啟示:一個人要謀取成功,就要講求策略走捷徑。依附於人要找對靠山,要選擇有發展前途並能使自己得到提拔和重用的品行端正的人去竭誠儘忠。

被譽為中國曆史上三大謀臣之一的劉基(字伯溫),便是這樣一位“喜新厭舊”之人,他在元末明初的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最終為大明王朝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劉基少有大誌,十四歲的時候便滿腹詩書、才華橫溢了。

少年得誌的劉基,很想做一番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業。時值元朝末期,官場**,貪官橫行,整個社會統治已是大廈將傾。但劉基並冇有感到獨木難支。他一方麵清廉為官,一方麵與貪官汙吏做鬥爭。可是不久,劉基的行為便讓他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又因上文彈劾監察禦史失職而得罪上司,因此被排擠回家。

但這並冇有使年輕的劉基灰心喪氣、喪失鬥誌。在回鄉隱居的日子裡,他仍刻苦鑽研易經八卦,兵書戰策,並廣交賓朋,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力,隨時準備東山再起。他深信,有了梧桐樹,不愁冇鳳凰。果然,劉基的名聲越來越大,登門求教的人也紛紛而來。對此劉基很是高興,覺得自己出頭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適值元末,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黃岩人方國珍因被誣告通寇,遂殺死仇家,率兄弟三人聚集海寇數千騷擾江浙,朝廷幾次派兵都冇剿滅,連江浙行省左丞孛帖木兒都被其活捉,於是朝廷決定許以高官厚祿招降方國珍。但方國珍幾降幾叛,弄得人心惶惶。江浙行省終於想到了劉基,舉薦他為元帥府都事。

深居簡出十幾年的劉基再一次感到眼前出現了光明。他一到任就力主用武力嚴剿方國珍,劉基做夢也冇想到,正佈置出兵呢,朝廷令下,奪去兵權不算,還把他羈管在紹興。劉基一氣之下,頭髮都白了一半,棄官回青田老家,再度隱居。

這次官場失意對劉基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

此時的劉基已年近五十,他以為此生將不再有什麼機會了,一身的才華抱負也就要付之東流。誰知道此時農民領袖之一的朱元璋再度請劉基出山,劉基對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願意出山,經朋友再三勸告,劉基到了朱元璋駐紮的應天。

到了應天之後的劉基,心情仍然很抑鬱。朱元璋召見他那天,他懶懶散散地來到朱元璋的帥府,見朱元璋時隻略略一拜。當朱元璋問到關於如何建立功業時,劉基隨機想出了治國十八策,說得朱元璋點頭稱是,親自為劉基斟茶,繼續向他征求有關軍事作戰等各方麵的意見。

朱元璋為了籠絡像劉基這樣的文人,專門修了一所禮賢館,對文人們給予很高的待遇,而且一旦聽到他們有什麼高明的見解,立刻予以采納。劉基感到終於遇到了明主,決心死心塌地地追隨朱元璋,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其出謀劃策。

從此,朱元璋把劉基當成心腹謀士,事無大小,都要同劉基商量。朱元璋稱呼劉基時隻用先生而不呼其名,藉以表示尊重。這就更加增強了劉基報答知遇之恩的願望。

最後在徐達、常遇春、李善長等眾多武將文臣的輔佐之下,朱元璋終於一統江山,開創了大明王朝的百年基業。

劉基審時度勢,不盲目愚忠於元朝,終於在元末亂世中一顯身手,使自己的才學有了用武之地,最後得以成為明朝開國的第一功臣。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