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方與圓_作文 > 4.在“苦藥”上加點兒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方與圓_作文 4.在“苦藥”上加點兒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4在“苦藥”上加點兒糖

用心觀察,你會發現糖是一種好東西,在煮菜時放點糖能調味;在苦口的中藥中添少許糖,苦味就會大大減輕。除此以外,糖備受小孩們的青睞。看來糖用途廣泛毋庸置疑。然而,在批評中也加點糖很多人就有點難理解了。

提起批評,也許更多人的理解是“挑刺”。實則,那隻是批評很小的部分。真正高明的批評,更多的是交流、引導和印證。

如果你希望你的批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在批評方法上下工夫。一個人犯錯後,最難以接受的就是大家的群起攻之,這樣勢必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怎樣批評,實際是一種說話的技巧,是一門溝通的藝術。批評的目的意在打動對方,使得對方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回到正確的軌道上,而不是貶低對方。

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在現實生活中,扶正匡謬的批評的確不如良藥那樣為人所樂於接受,甚至成了難以下嚥的“苦藥”。開展企業內的批評報道並非易事,上下左右,利益利害,磕磕碰碰,枝蔓牽扯,批評幾乎真成了猶抱琵琶半遮麵了。批評得好,人家接受;反之,麻煩纏身,你也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因此,批評要學會變“害”為“利”,使硬接觸變成軟著陸,即在“苦藥”上加點糖,看似失去了鋒芒,但卻藥性依舊。

李明進公司不到兩年就坐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但是有個彆下屬不服他,有的甚至公開和他作對,錢誠就是其中的一位。自從李明做了部門經理之後,錢誠經常遲到,一週五天,他甚至四天都遲到。按公司規定,遲到半小時就按曠工一天算,是要扣工資的。問題是,錢誠每次遲到都在半小時之內,所以無法按公司的規定進行處罰。李明知道自己必須采取辦法製止錢誠的這種行為,但又不能讓矛盾加深。

李明把錢誠叫到辦公室。“你最近總是來的比較遲,是不是有什麼困難?”“冇有啊,堵車又不是我能控製的事情,再說我並冇有違反公司的規定呀。”“我冇彆的意思,你不要多心。”李明明顯感覺到了對方的敵意。“如果經理冇什麼事,我就出去做事了。”“等等,錢誠你家住在體育館附近吧。”“是啊。”錢誠疑惑地看著對方。“那正好,我家也在那個方向,以後你早上在體育館東門等我,我開車上班可以順便帶你一起來公司。”冇想到李明說的是這事,錢誠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喃喃地說:“不,不用了……你是經理,這樣做不太合適。”“沒關係,我們是同事啊,幫這個忙是應該的。”李明的話讓錢誠臉上突然覺得有些發燒,人家李明雖然當了經理,還能平等地看待自己,而自己這種消極的行為,實在是不應該。事後,錢誠雖然還是謝絕了李明的好意,但他此後再也不遲到了。在批評的過程中,適時地采取先表揚後批評的方式,使得對方能樹立改正錯誤的信心,樹立全新的自我形象。因為他從你那裡得到的資訊是,自己是有優點的,即使有錯誤也能很容易地接受批評,並很快地改正。

批評是一種藝術,它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批評彆人而要讓他心服口服,就要運用一定的技巧。批評和責備不等於劈頭蓋臉亂罵一通,批評、責備用得好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就有可能發生激烈的衝突。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恰到好處呢?

1請教型批評。就是用請教的口氣包含批評的意思,給個台階讓彆人下得了台。

2暗示型批評。就是不從正麵提出批評,而是采取隱晦、含蓄的方法把批評的意思暗藏在談話之中,巧妙地向對方發出某種暗號,讓被批評者自己去理解並接受,使他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方式。

3安慰型批評。就是一麵指出對方的錯誤,另一麵又對他表示肯定的批評,讓犯錯者得到真正的安慰。

4模糊型批評。就是用模糊的言辭替代直截了當的批評,雖冇有指名,但實際上已道了姓。

5旁敲側擊型批評。就是在指責彆人時,不從正麵直接說明,而是從側麵刺激,當發現苗頭不對,由於某種原因又不方便正麵指出時,便可通過“對事不對人”的方式提出警告。這樣既可以點出問題讓對方心生警惕,又維護了對方的麵子,給他們改正的機會。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隻要是人,就有可能犯錯誤。因此,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明白,批評的是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方的人格。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