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非遺紀元:我的非遺傳承帝國 > 第11章 商業模式1.0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非遺紀元:我的非遺傳承帝國 第11章 商業模式1.0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回到客棧房間,已近黃昏。夕陽的餘暉將窗欞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投在書桌上,與電腦螢幕的光交織在一起。林硯沒有開燈,徑直坐在了電腦前。腦海中,李阿婆那句“年輕人不愛學”和“隻當是便宜貨”依舊回響,但此刻,這聲音不再是沉重的歎息,而是化作了驅動她思維的燃料,激烈地燃燒。

她開啟那份“非遺帝國”計劃書,遊標在“解決方案”部分閃爍著。白天在阿婆院子裡目睹的繁複工藝、感受到的價值落差,以及阿婆話語中透露出的核心痛點,讓她之前勾勒的框架變得更加具體、更加緊迫。

必須摒棄傳統的“采購-銷售”模式。

她首先明確這一點。那種模式,傳承人依然是產業鏈最底端、最被動的原料供應商,無法分享品牌成長的紅利,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微薄和傳承動力不足的問題。那隻是另一種形式的“榨取”,與她想要賦予手藝尊嚴的初衷背道而馳。

她的指尖在鍵盤上敲擊,開始構建她心目中理想的合作模式:

1.

聯合品牌,價值共享

她寫下“薪傳”二字,作為母品牌。旗下,可以是“薪傳

|

阿婆的藍

(紮染)”、“薪傳

|

錦繡

(某地刺繡)”等。傳承人的名字和技藝,將成為品牌最核心的資產,而不是被隱藏或替代。他們要成為品牌的合夥人,而不僅僅是供貨方。

2.

創新的收益結構:保底

分成

分紅

這是整個模式的心臟。她詳細拆解:

·

保底收入:根據傳承人的技藝水平、產能和市場基礎,設定一個每月固定保底薪酬。這筆錢,必須足以覆蓋其基本生活開支,並提供體麵的保障。這是定心丸,讓傳承人不必再為明天的米糧發愁,能夠安心、有尊嚴地進行創作。這是對“功夫不值錢”最直接的反擊。

·

銷售分成:每賣出一件產品,傳承人按約定比例獲得分成。這能激勵他們關注市場反饋,參與到產品優化中來,而不僅僅是閉門生產。

·

品牌分紅:這是最具前瞻性也最能繫結長期利益的一環。母品牌“薪傳”如果獲得投資、估值提升,或者年度利潤達到某個門檻,簽約的傳承人將按貢獻度和合作年限參與分紅。這意味著,他們不再隻是出賣手藝的個體戶,而是非遺事業共同體的一員,品牌的成長與他們息息相關。這旨在解決“年輕人不愛學”的問題——如果能讓他們看到,堅守手藝不僅能溫飽,還能獲得與品牌共同成長的、可預期的豐厚回報,傳承的動力將大大增強。

3.

明確分工,專業賦能

·

傳承人負責:核心技藝的生產、質量控製、帶徒授藝(未來的課程)。確保產品的“魂”不變。

·

平台負責:品牌建設、產品設計與研發(與傳承人共創)、包裝、市場營銷、渠道拓展、客戶服務、法務財務等所有傳承人不擅長或無力承擔的環節。用專業能力,為手藝賦能和增值。

4.

產品矩陣與渠道構想

她意識到,不能隻依賴單一的圍巾產品。圍繞紮染,可以開發更多元的產品線:

·

核心收藏品係列:如李阿婆親自染製的、紋樣獨特的限量款圍巾、壁掛,強調其藝術性和收藏價值。

·

日常實用係列:杯墊、桌旗、抱枕、服飾等,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

文創禮品係列:與知名ip或設計師合作,推出聯名款,吸引更廣泛的年輕受眾。

·

體驗課程:將李阿婆的院子作為“非遺課堂”的線下基地,讓消費者親身感受技藝魅力,這本身就是一種深度營銷和收入來源。

·

渠道:線上官方店、精選線下買手店、未來自營的“非遺生活館”。

林硯不斷地鍵入、刪改、調整。她試圖模擬一個簡單的財務模型,計算在李阿婆現有產能下,需要達到怎樣的銷量和定價,才能確保她的保底收入有來源,並且分成和分紅具有吸引力。這並不容易,需要考慮成本、營銷費用、平台運營成本等等。

她發現,初始階段,平台的運營壓力會很大,可能需要外部資金注入。但她也堅信,一旦模式跑通,證明瞭其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吸引資本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這個模式必須公平,必須能讓傳承人真切地感受到收入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必須能讓手藝的價值得到市場的公允定價。

窗外,天色徹底暗了下來,古城的燈火次第亮起,彙成一片溫暖的星河。林硯終於停下了敲擊鍵盤的手,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長長地撥出一口氣。

文件中,“商業模式1.0”的部分已經填充了大量細節。它依然粗糙,充滿了理想主義的假設,前路註定坎坷。但她看著螢幕上那些條分縷析的條款,心中卻充滿了一種踏實的力量。

這不再是一個空泛的夢想。

這是一個可以拿著去溝通、去嘗試、去踐行的方案。

她為李阿婆們,也為她自己,找到了一把或許能開啟困局的鑰匙。

接下來,她需要讓第一個人看到這把鑰匙,並相信它能開啟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

第11章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