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非遺紀元:我的非遺傳承帝國 > 第218章 “非遺杯套”創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非遺紀元:我的非遺傳承帝國 第218章 “非遺杯套”創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林硯“雙向賦能”的戰略定調,如同在迷霧中點亮了一座燈塔,為具體執行團隊指明瞭方向,卻也帶來了更為艱巨的挑戰。如何將宏大的理念,轉化為一個既能承載文化深度、又能引爆市場熱度的具體載體?這個難題,落在了剛剛經曆理念碰撞、亟待找到共同語言的團隊身上。

接下來的幾天,“非遺紀元”的創意會議室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白板上寫滿了潦草的構思,又不斷被擦去;桌麵上堆滿了各種材質的樣品和設計草圖;空氣中彌漫著咖啡因和激烈討論混合的獨特氣息。

周銳領銜的商業團隊,最初傾向於更具視覺衝擊力、更“網紅”的設計方案。“我們可以把整個杯套做成一個微縮的刺繡畫框!或者用炫彩工藝突出剪紙的鏤空感!”一位年輕的市場專員興奮地提議,“一定要讓人一眼就看到,有拍照分享的**!”

但這個提議立刻遭到了沈硯心及其帶領的文化顧問團隊的質疑。

“刺繡的細膩針腳和絲光質感,在杯套這種小尺寸、大批量印刷的載體上根本無法體現,強行表現隻會顯得廉價粗糙。”一位負責蘇繡品類的顧問搖頭,“剪紙的韻味在於刀味和紙感,炫彩工藝會破壞那種質樸靈動的氣質。”

沈硯心補充道:“我們不能為了‘吸睛’而犧牲非遺本身的美學特質。否則,就不是賦能,而是扭曲。”

蘇茜帶領的設計團隊則夾在中間,試圖在兩種訴求間尋找平衡點。她們嘗試了多種組合:將苗銀的繁複紋樣簡化、將木雕的立體感轉化為平麵線條……但總感覺差了點意思,要麼流於俗套,要麼失卻靈魂。

爭論和嘗試持續了整整兩天,進展緩慢。

frustration

開始在團隊中蔓延。

第三天下午,會議陷入僵局。蘇茜揉著發脹的太陽穴,無意識地擺弄著桌上一個用來做樣品的普通牛皮紙杯套,目光落在旁邊一份關於竹編技藝的材料上,上麵有一張特寫照片,是匠人手指翻飛間,篾片交織形成的優美而穩定的幾何紋路。

一個念頭如同電光石火般閃過她的腦海。

“等等!”蘇茜猛地站起身,拿起那個樸素的牛皮紙杯套,“我們是不是想得太複雜了?為什麼一定要把非遺‘畫’在杯套上?”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集中在她身上。

“杯套本身的功能是什麼?是隔熱,是包裹。”蘇茜語速加快,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和某些非遺技藝的‘包裹’、‘編織’特性,在本質上是不是有共通之處?”

她拿起筆,在白板上快速畫了一個簡單的圓柱體:“我們能不能不從‘圖案’入手,而從‘結構’和‘材質’入手?讓杯套本身,就成為一種非遺技藝的現代表達?”

沈硯心眼神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麼。

蘇茜繼續闡述,思路如泉湧:“比如,剪紙!我們不必把複雜的剪紙圖案印在杯套上。我們可以借鑒剪紙‘負形’、‘鏤空’的創作思維,在杯套上進行精準的模切鏤空!讓光線透過這些鏤空,在杯身和桌麵上投下美麗的光影!這光影,就是活的剪紙!”

她在圓柱體上畫了幾道流暢的切割線:“紋樣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比如象征吉祥的‘魚躍龍門’流線型鏤空,既現代又傳統。關鍵在於,這不是印上去的圖案,而是通過‘剪’和‘刻’的工藝思維創造出的空間藝術!”

會議室裡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在消化這個全新的角度。

“還有竹編!”蘇茜越說越激動,“我們不用畫竹編紋樣。我們可以尋找一種環保的、具有類似竹纖維質感和顏色的特種紙張,或者探索用壓印工藝,在杯套表麵模擬出竹編的立體經緯紋理!讓消費者拿到手裡,觸控到的,是那種溫暖、質樸的‘編織感’!”

她拿起那個牛皮紙杯套,用力捏了捏,讓它產生一些褶皺:“你們看,即使是這樣普通的紙張,通過不同的折疊和包裹方式,也能產生獨特的結構和肌理。如果我們把杯套當成一個‘微縮的建築’或‘編織物’來設計呢?”

這個創意,完全跳出了傳統的平麵設計思維,將非遺的“技”與“藝”融入了產品的“骨”與“魂”。它不是生硬的嫁接,而是從內在邏輯上的呼應和轉化。

沈硯心緩緩點頭,臉上露出了幾天來第一個真正舒展的笑容:“這個思路……對了。剪紙的魂在於‘以虛代實’,在於光影交錯;竹編的魂在於‘經緯交織’,在於結構的力量。蘇總監這個想法,抓住了根本,不是皮相的模仿,是神韻的轉譯。”

周銳也陷入了沉思,隨即眼中精光一閃:“光影互動、觸控質感……這本身就極具社交分享屬性!而且比單純的圖案印刷高階得多!我們可以主打‘喝一杯有光影的茶’、‘觸控指尖上的編織溫暖’這樣的概念!”

創意的大門一旦被開啟,後續的細節便紛至遝來。

團隊迅速確定了方向:設計兩款主打杯套。

一款“光影剪紙”

采用高白度的環保卡紙,通過精密模切,形成靈動流暢的“瑞鶴祥雲”鏤空紋樣。

另一款“竹韻編織”

使用帶有天然肌理的特種環保紙,采用特殊的壓紋工藝,呈現出精緻的“八芒星”竹編紋理,觸手溫潤。

更重要的是,林硯要求的“價值賦能”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

在每一款杯套的內側,都會用雅緻的小字,簡要介紹所借鑒的非遺技藝(剪紙或竹編)的核心特點和文化寓意,並附上一個專屬二維碼。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可以直接跳轉到“非遺紀元”線上平台的專題頁麵,瞭解更詳細的技藝知識、傳承人故事,並能領取一張專屬的“非遺體驗課程”優惠券。

“買茶飲,學非遺”的模式雛形,就此奠定。

當最終的創意方案和設計樣品擺在林硯麵前時,她仔細端詳著那款“光影剪紙”杯套。午後陽光恰好透過窗戶,照射在杯套上,在桌麵上投下清晰而優雅的鶴影,隨著角度的變換,光影流轉,彷彿真的有鶴在翩翩起舞。

林硯的指尖輕輕拂過那細膩的鏤空邊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雙向賦能’。”她輕聲說,語氣中帶著肯定,“讓非遺以一種尊重且創新的方式,融入當代生活,同時,也為商業注入文化的溫度和深度。”

“非遺杯套”的創意,如同一顆精心打磨的種子,承載著期望,被正式投入土壤。接下來,便是等待它破土而出,驚豔世人的時刻。

第218章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