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鳳凰玦 > 第77章 出鞘刀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鳳凰玦 第77章 出鞘刀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機會還是等來了。

薑玖璃將一份密報推到他麵前,神色平靜無波:“成王近來日子不好過。他掌管的漕運鹽稅,被薑弘毅的人揪住不放,彈劾的奏章都快堆滿禦案了。說他用人不明,監管不力,導致國庫歲入連年短缺,中飽私囊者眾。”

李沐白眸光驟亮,如同暗夜中點燃的鬼火:“哦?詳細說說。”

“薑弘毅一係咬得很緊,列舉了不少例項,雖未完全查實,但也足夠讓成王焦頭爛額。他手下那些人,要麼能力不濟,要麼自身就不乾淨,盤根錯節,動一個牽出一串。成王現在急需一把快刀,既能斬斷亂麻,又得確保這把刀不會傷及自身。”薑玖璃語氣淡漠,彷彿在說一件與己無關的小事,“可惜,他身邊這樣的人,難找。”

李沐白緩緩靠向椅背,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唇角勾起一抹算計的弧度:“快刀……既要鋒利,又要聽話,還得來曆清楚,背景‘乾淨’……”他低聲笑了起來,“這豈不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機會?”

成王近年來雖聖眷正濃,但其主管的漕運鹽稅一項,卻屢屢被太子一係攻訐,指責其中漏洞百出,中飽私囊者眾,導致國庫收入受損。成王為此頗為頭疼,亟需能人整頓,卻又苦於手下儘是些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係戶,找不到既得力又放心的人選。

李沐白意識到,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契機!

他並未立刻通過蘇正毛遂自薦,那太著痕跡。他花了數月時間,利用周文柏、趙玉州等人脈,以請教、閒談等方式,旁敲側擊地收集漕運鹽務的各類資訊;甚至不惜讓薑玖璃通過她的渠道協助,暗中將這些碎片一點點拚接、打磨、分析,最終繪製出一張清晰無比的漕運貪腐網路圖,其牽扯人員之廣,手段之隱蔽,數額之巨大,連他自己初看時都感到心驚。

證據在手,他並未急於丟擲。他在等待一個最合適的時機,一個能將這份“大禮”價值最大化的契機。

他發現了這個薑玖在調查過程中展現了驚人的能量和精準的情報能力。她似乎對官場運作和貪腐手段有著異乎尋常的瞭解,總能指出關鍵所在。

“你的人什麼時候安插入局的?”李沐白狐疑地看著她,這小女子竟有如此本事,能查出這些,這說明她的人早達黎昭城裡麵,那她為何委屈到這裡這個小小雲州,目地是什麼?

“兩年前”她看著他嘴角上揚。

兩年前她的人就已經直叩雲聽了。李沐白更仔細的打量著她,那堅韌的目光,白皙的臉卻又有一雙完全不同於女子的布滿繭子的手,她到底經曆了什麼。

機會很快來了。薑玖璃傳來訊息,成王最為倚重的心腹之一,吏部侍郎崔明遠,奉密旨南下巡查漕運,不日將途經晏城。李沐白精心設計了一場“偶遇”。

他通過蘇正,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對這位“黎昭上官”的仰慕與對漕運事務的“些許淺見”,成功地在蘇正為崔明遠接風的洗塵宴上,獲得了一個末席作陪的機會。

宴設於晏城最好的酒樓“望月樓”,觥籌交錯,絲竹悅耳。席間,眾人皆對漕運事務諱莫如深,或歌功頌德,或避重就輕。崔明遠麵帶微笑,應付自如,眼底卻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審視。

席間,眾人皆對漕運事務諱莫如深,或歌功頌德,或避重就輕。

酒過三巡,崔明遠目光掃過席間眾人,似是無意地感歎:“這漕運乃國之命脈,維係南北,責任重大。本王離京前,聖上還特意問起……不知諸位久在地方,對此有何高見?”

席間瞬間安靜下來,眾人麵麵相覷,無人敢輕易接話。蘇正打了個哈哈,正準備說些場麵話圓過去,坐在末席,一直安靜得幾乎被人遺忘的李沐白,卻在此刻輕輕放下了酒杯,發出細微的聲響。

崔明遠的目光順勢落在他身上,帶著幾分探究。

李沐白連忙起身,因動作稍急,引發了一陣低咳,他掩唇緩了緩,才麵帶惶恐,聲音虛弱地拱手道:“崔大人垂詢,晚輩……晚輩本不敢妄言。隻是……隻是平日臥病,偶翻雜書,見些許記載,心中存有些許不解……”

“哦?李公子但說無妨。”崔明遠語氣溫和,帶著鼓勵。

李沐白彷彿下了很大決心,才猶豫著開口:“晚輩……晚輩曾見書中提及,漕糧轉運,有‘淋尖踢斛’之舊習,不知如今可還……?還有,這漕船過閘,時間拿捏頗有講究,快慢之間,損耗差異巨大,其中是否……另有章程?”他點到即止,隻談現象,不談人事,將問題歸結於“舊習”和“章程”,言語謙卑,眼神卻清澈,帶著求知般的困惑。

崔明遠執杯的手微微一頓。這幾處問題,看似細微、實則直指要害的弊端,言語間既顯露出對漕運事務的深入瞭解,又巧妙地避開了直接指責任何官員他深深看了李沐白一眼,這病弱公子,竟有如此見識?

“李公子所見,倒是有趣。”崔明遠不動聲色,他是何等人物,立刻聽出了弦外之音,但見李沐白一副病弱書生模樣,言談又極有分寸,便隻當是書生妄議,未置可否。

宴席終了,眾人恭送崔明遠回驛館。李沐白落在最後,由阿哲攙扶著,彷彿不勝酒力。行至無人處,他低聲對阿哲吩咐了幾句。

是夜,崔明遠在驛館燈下翻閱公文,隨從送來一本藍皮封麵的《遊雜記》,說是李公子遣人送來,供大人旅途消遣。崔明遠起初並未在意,隨手擱在一旁。直至深夜,他處理完公務,略感疲憊,纔信手拿起那本遊記翻看。

初看不過是些尋常山水見聞,字跡也是普通的刊印體。然而,當他翻到書中幾處看似無意留下的空白頁時,瞳孔驟然收縮!

隻見那空白處,竟用極其纖細工整的筆觸,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內容不再是風花雪月,而是一條條觸目驚心的漕運鹽稅貪墨實證!某年某月,某位官員通過何種手段,侵吞稅款幾何;某個環節,胥吏如何勾結,虛報損耗;甚至某些看似正當的支出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輸送……一筆筆,一項項,時間、地點、人物、金額,清晰無比,如同一把冰冷的手術刀,將覆蓋在漕運事務上的膿瘡精準地解剖開來!

這還不算,在證據之後,還附上了一套詳儘周密的整頓方案。如何理清舊賬,如何設定監管,如何調整流程以堵塞漏洞,甚至預判了可能遇到的阻力來自何方,以及如何分化、瓦解、應對。這方案思慮之縝密,手段之老辣,對官場生態洞察之深刻,完全超乎了崔明遠的想象!

這哪裡是什麼遊記?這分明是一本足以在朝堂掀起滔天巨浪的罪證彙編和改革藍圖!而撰寫它的人,竟是白日宴席上那個看起來風吹就倒、言辭閃爍的病弱公子李沐白?

崔明遠握著書卷的手,因為用力而指節發白,後背竟驚出了一層冷汗。他猛地站起身,在室內踱步數圈,目光再次落在那本看似平平無奇的《遊雜記》上時,已充滿了前所未有的震驚與凝重。

此子,絕非尋常!他獻上此物,所圖定然不小。但眼下,這本“遊記”對深陷漕運困境的成王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甚至是……扭轉局麵的關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