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申堂 第316章 山神廟
「啊對,在附近找個東西,之前來這塊待過,我這兄弟丟了個玩意,要緊得很。」
馮清陽說完,憶長虹說道。
「你知道砍柴的在哪兒嗎。」
曹雲依剛想攔住憶長虹,就被馮清陽製止了。
那男人說道。
「砍柴的我還真不知道,這附近砍柴的樵夫少,雖然不像從前那樣多,但是還是有,你們多找找,或許能在附近找著一個。」
「好嘞謝謝老哥,您慢慢釣啊。」
說罷,這三人離開了河邊,繼續往山林裡走,曹雲依說道。
「這人看著好像沒什麼問題吧。」
馮清陽想了想,說道。
「看著就是山下鎮子裡的人,手上的老繭也是常年農作纔有的,他釣魚附近沒有陳年舊痕,全都是新的痕跡,可是他說的話有點漏洞。」
曹雲依問道。
「我覺得沒什麼啊。」
馮清陽樂了一下說道。
「哎呦小天王,他們這個城鎮我早就看過,以農作為生,唯一能出差的活兒也不過是搞那些科研農學的人,需要出去交流或者學習,但是家裡的地能不管嗎?就算讓機器或者彆人澆水施肥,他們這種靠著農田活著的農民能放心嗎,我沒有看不起農民的意思啊,但是的確,大老遠跑山上來釣魚,我倒是頭一次見。」
他們一路走著,走到了一處廟前。
憶長虹盯著那廟不願走了,馮清陽問道。
「怎麼了?」
憶長虹說道。
「這座廟,我好像見過,在記憶裡。」
現在馮清陽意識到了一點,隻要憶長虹說在記憶裡看見過的,那肯定有點問題,或許就是線索。
「好,那就進去看看。」
馮清陽說著就推開那廟的大門,看向裡麵說道。
「山神廟啊?」
東北地區的山神廟通常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與民間信仰色彩,其形態雖因地域和規模差異而有所不同。
地理位置依山而建,多位於山腳、山口或山林深處,靠近人們認為山神居住或顯靈之地,往往選擇地勢略高、背風向陽的位置。
廟宇周圍常有古樹、巨石或溪流,環境清幽,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規模較小,多為單間或三間式結構,常見土木、石木或磚木結構,屋頂多為硬山式或懸山式,覆蓋茅草、樹皮或青瓦,屋簷低矮。
外觀色彩樸素,以原木色、灰色為主,偶有彩繪但褪色明顯。門楣可能懸掛紅布或匾額,書寫「山神廟」「有求必應」等字樣。門前常立香爐或石鼎,供信徒焚香。
這山神廟上麵掛著正是「山神廟」三字牌匾,裡麵立著香爐,香爐中的香灰也是多年未清掃,四周全是灰塵,看樣子也很長時間沒人來了。
大多數正中央供奉山神像,材質多為泥塑、木雕或石鑿。山神形象多樣,或為持斧獵戶、白須老者,或為虎、熊等獸形神。
這上麵供奉的乃是一個白須老者。
神像前設供桌,擺放香爐、燭台、酒盅及供品,如饅頭、酒肉、水果,牆上懸掛紅布幔、錦旗和還願牌匾,不過這些都沒什麼人管了,儘顯老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