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烽俠道 > 第429章 價值對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烽俠道 第429章 價值對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宋裕恒與雪狐服下丹藥,稍作調息穩住傷勢,便上前向楊天祏躬身致謝,神色滿是真誠。

楊天祏唇角微揚,目光卻落在宋裕恒緊蹙的眉頭上,開口問道:“宋兄可有感悟?”

宋裕恒咂了咂嘴,深吸一口氣,“機關算儘,到頭來不過一場空。”他語氣帶著幾分悵然,似是不願再多說。

一旁的雪狐見狀,適時接話:“通透人心、洞悉規律,原就是經商之本。可若拋卻了這根基,商貿何談繁榮?商人又該如何自處?”

楊天祏未接她的話,反而轉頭看向身側蹲在地上、兀自出神的夯山,“可知商人何來?”

夯山遲鈍地搖了搖頭,捷足卻搶著答道:“因供求所需而生。”

楊天祏輕輕頷首:“沒錯,經商的本質是促進貨物流通。可如今世人卻將‘商貿’與‘經商’混為一談,這本就是概唸的扭曲。”

這話讓宋裕恒的眉頭皺得更緊,雪狐眼中也滿是狐疑。

楊天祏望著二人,語氣意味深長:“古人言‘行商坐賈,名貿實易,不可不察’【出自商君書】。”

他頓了頓,輕笑一聲,“‘易’,指的是平等交換;‘貿’,則是不對等的交易。

如此看來,‘商貿繁榮’一詞出現的根由,實為掩護坑蒙拐騙、剝削壓榨等手段的複雜多變。

繁榮可不是‘促進流通’四個字能支撐起來的,商業的作用僅限於添磚加瓦。”

“你的意思是,如今的經商之法有僭越之嫌,早已偏離了商道根本?”宋裕恒猛地轉頭,語氣中滿是質疑。

楊天祏輕輕瞥了他一眼,“需求為先,供應為後。若本末倒置,便會把本應互補的關係,變成誤導甚至隱性強迫,最終將協作共生引向歧途。

比如瑪瑙珠,本身作用微乎其微,大不了就是欣賞,卻被商人以‘物以稀為貴’誤導了人的攀比心,從而提升其虛無價值。”

他掃過眾人,見雪狐及一眾妖族仍一臉迷茫,宋裕恒等少數人依舊心存質疑,無奈搖搖頭,繼續道:“給你們講個故事吧——

一對夫妻拌了嘴,妻子負氣出門。

路上撞見一婦人,眉眼間儘是幸福滿足,周身竟透著幾分仙子般的溫潤氣息。

妻子忍不住上前訴苦:‘為何我就遇不到滿身優點的好男人,沒法像您這樣幸福呢?’

婦人莞爾:‘我夫君的優點,少如烈日下;缺點,卻多如繁星。’

妻子滿臉詫異:‘那您為何還能這般幸福?’

婦人笑意更濃:‘因為太陽升起時,所有繁星都會隱去呀。’

見她仍是愕然迷茫,婦人又補了句,‘你要做的,是把他的優點托舉成烈陽——讓這光,驅散所有幽暗,照亮彼此前程。’”

眾人聞言,起初都像故事裡那“妻子”般神情錯愕,可最後,眼中皆露出瞭然之色。

青鱗率先感慨:“真正的通透,是盯著太陽而非繁星。精明是盯著弱點下功夫,而智慧是托舉彼此的優點,相扶互助,共奔前程。”

捷足連連點頭讚同:“真正的商道,從不是算計彆人短板、當作謀私捷徑,而是用自身能力彌補供需雙方的不足,大大提升產品功效。”

雪狐長舒一口氣,麵色添了幾分紅暈,聲音愈發堅定:“贏一時易,掌一世難,守正方能長久。”

楊天祏又“嗬嗬”笑了起來:“以妖喻商,這幅圖的真意,其實是在告誡眾人‘不要忘本’——彆忘了‘修身成人’與‘生而為人’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氣氛沉默了片刻,雪狐輕聲發問:“那商人的價值,該如何體現?”

“你問的這個問題,本質是在探尋‘如何確定隱性貢獻與實體貢獻對等’的方法。”

楊天祏稍作思索,組織好語言後繼續道:“自古以來,無數先賢都曾摸索過這個方法的實踐之路,卻始終未能成功。至於緣由,便是第八幅圖的真意——權力。

咱們先說說‘隱性’與‘實體’的關係:

表麵上看,商人的價值在於整合人力、物力、地利等資源,屬於隱性貢獻;工、農等行業的價值,在於用技能將低階生產資源轉化為高階實用產品,屬於實體貢獻。

可實際上,兩者本質完全相同——技能,同樣是隱性的。

所以,隻需將‘生產技能的高低’與‘商人整合能力的高低’進行對比,便能判斷價值是否對等。

而這種高低等級的判斷,每個行業的從業者心中都有數,很容易就能做出公允的評判。

高對高,中對中,低對低。

如此一來,不僅不會出現價值錯判,那些投機取巧之輩,也無處遁形。”

這番解釋讓眾人陷入沉思。

半晌後,宋裕恒開口問道:“照此說來,東家與夥計的關係,豈不是難以把握?”

楊天祏輕嗤一聲:“本就是平等合作,何需‘把握’?”

見眾人依舊迷惑,他咂了下嘴,進一步解釋,“不管是東家與夥計、地主與佃戶,還是利潤與地租,這些名稱本就不該存在——它們不過是維係雇傭關係的紐帶,往深了說,更是權力剝削壓迫的工具。”

他輕歎一聲,語氣中飽含複雜情愫:“地主靠‘土地歸屬權’占有糧食,東家靠‘出資’占有產品,本質都是憑借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無償或低價侵占他人的勞動成果。

兩者的區彆,不過是把‘土地壟斷’換成了‘資本壟斷’。而相應的勞動者,始終在為他人創造價值,卻從未真正擁有過勞動成果的分配權。”

說到這裡,他目光掃過眾人緊蹙的眉頭與複雜的神色,緩緩閉上雙眼,聲音恢複了平靜:

“而真正的共生,核心在於價值平等,大體可歸為三方麵:

第一,價值歸屬唯一原則:隻有最終通過直接勞動(無論是技術、耕種還是其他形式)將原材料轉化為產品的勞動者,才完全擁有產品的所有權。

因為在這個節點上,商人的流通行為尚未完成價值實現,產品的價值,是由勞動者直接創造的。

第二,資本的本質是‘選擇風險’:出資方的流通行為(如運輸材料、售賣產品),是其自主選擇的結果,理應由其自行承擔風險。

【風險價值,資本遠遠低於健康與生命。】

第三,流通價值的滯後性:商人流通勞動的價值,隻有在產品售出、收回資金後才會體現,這部分收益是商人應得的,但與產品在生產階段的所有權無關。

簡而言之:勞動直接創造產品,故產品歸勞動者;流通完成價值兌現,故收益歸商人。兩者價值分離,所有權與流通權各司其責,資本沒有資格介入生產階段的所有權分配。”

話音落下許久,場麵依舊沉寂,眾人仍沉浸在各自的思緒之中。

直到一聲悶哼打破這份寂靜——第一、第七、第九三座石碑下,先後有人破局而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