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風雲籙 > 第877章 人心不古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風雲籙 第877章 人心不古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薄涼子心裡默默歎氣,可能是因為自己本事不夠,沒能培養出更牛的徒弟,或者是因為他的兩個得意門生太安逸了,沒經曆過真正的風風雨雨。不管怎樣,薄涼子已經決定了,他的兩個徒弟這樣下去,將來要是沒啥變化,他們可就撐不起宗門了。但是薄涼子自己也明白,他的日子不多了,突破無望,隻能選擇兵解歸天。在這個玄門末法時代,誰敢說自己能成仙呢?所以薄涼子心裡暗自歎息,這門道統得找彆人來傳承了。

那時候,薄涼子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修為達到了聖階的無相境界。但是,一門大任怎麼能隻看親情呢?所以他夫人留下的小苗苗並沒有被納入道統傳承。至於劍隱門旁邊的那些弟子,雖然有的修為高強但心性不夠,有的修行深但修為沒達標,同輩的大多要麼遠走高飛要麼閉關修煉。薄涼子不能隻指望他們,否則宗門就後繼無人了。

沒辦法,薄涼子隻好出門去尋找,天下雖大,能入他法眼的卻寥寥無幾。即便是那幾個,也都不如他的兩個徒弟。就這樣,十年過去了,薄涼子還是沒找到合適的繼承人。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劍隱門傳來了一個意外的訊息。有個年輕人從海外來,帶著劍隱門拜師的神兵,一劍就破開了劍隱門護山的大陣。他在殘山上扔下了一塊令牌,說報仇的日子開始了。

薄涼子聽到這個訊息後,心裡的多年心魔似乎動了一下。這一丁點的變化,都被祝春華抓住了,加快了薄涼子找繼承人的步伐。他知道,以後的日子不會平靜,他準備的時間也不多了。畢竟,祝春華敢露麵,肯定是有所準備,否則兩百年過去了,他也不會沒動靜。

事實正如薄涼子所擔憂的,祝春華的出現讓劍隱門如臨大敵。並不是因為他修為有多高,而是他那不按常理出牌的風格。隻要劍隱門有人外出,不管修為高低,哪怕是剛入門的小徒弟,祝春華都會偷襲,就算不殺,也會廢掉他們的修為,扔到紅塵中,不再回玄門。

半年時間,劍隱門幾十個弟子的修為被廢,從聖階到剛入門的靈源弟子,隻要一出門,肯定會被偷襲。劍隱門人心惶惶,不敢隨便外出。雖然祝春華的修為可能和薄涼子差不多,但劍隱門的弟子們修為不夠,沒法和祝春華抗衡,而老一輩的高手們大多不服氣,薄涼子的幾個師弟聯手,殘山外兩次遭遇偷襲,六個人被祝春華廢了修為。其中兩個是當年聯手對付他大哥的人,當時就丟了性命。

然而,畢竟是聖階聯手,祝春華第二次偷襲也被反傷,拖著受傷的身體,劍隱門三年都沒啥大事,弟子們也都平安無事,外出往來也恢複了正常。隻是薄涼子更加擔心,他知道祝春華心性堅韌,這樣的傷痛不來,肯定是忍著更大的事情。

果然,三年後五帝城封禪大典,須彌宮掌教佛尊大佛尊者繼任帝尊,被封為須彌大帝。這樣的盛事自然吸引了正道各派前往,劍隱門也不例外,薄涼子帶著門中弟子前往五帝城。

門裡留下他兩個師弟看家,他的兩個徒弟謝青山、崔白發也在宗門閉關修煉,至於他唯一的血脈,也被留在了殘山。

五帝城盛況空前,劍隱門殘山之上也是一片熱鬨。祝春華一個人來到山門,遇到的都隻是廢不殺,唯獨帶走了薄涼子唯一的骨肉。

三個月後,殘山上飄來了一盞巨大的燈火明燈,下麵掛著一口青色的石棺。棺材落在殘山,劍崖上薄涼子親手開啟,他苦命的兒子已經回不來了。從小沒了娘,跟著父親修行從不和人爭鬥,最後卻為了他父親還了一生的血債。

薄涼子強忍悲痛,輕輕拿起他兒子胸口放著的書信,字跡潦草隻有兩行,沒寫名字,但薄涼子手都抖了。

薄涼子,姓徐的他,有個兒子叫徐來。他一生打造的青鋒劍,就是用兒子的名字命名的。他本想把劍道傳給兒子,但命運就是這麼愛開玩笑,兒子對劍道並不感冒,薄涼子的畢生心血,兒子隻學到了皮毛,比起他的兩個徒弟,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儘管如此,薄涼子的兒子還是個硬漢,不願意讓老爸的名聲蒙塵。他年輕時就發誓,如果不能把劍道練到極致,就不結婚生子,也不管世上的任何雜事。他常常在劍崖下閉關修煉,但兩百多年過去了,他還是停留在聖階無相的境界,對劍隱門的絕學理解不深,對父親的劍道也領悟不多,連傳宗接代都沒做到。

劍道至尊薄涼子,沒有留下後代,這讓他心裡充滿了遺憾。當初他的師叔在關鍵時刻救了他,雖然滅掉了魔象,卻沒能保住祝春光,這讓薄涼子背負了沉重的仇恨。他希望兒子能替他報仇,但命運似乎並不買賬。

薄涼子的心魔難以抵擋,每當寒風一吹,劍道至尊的殺氣就起來了。他走遍天下,尋找仇敵祝春華,希望能夠了結心中的仇恨。幾次交手後,祝春華總能引發薄涼子的心魔暴亂,讓他受傷後逃之夭夭。

奇怪的是,每次薄涼子受傷,祝春華都不再動手,隻是把他晾在一邊,自己飄然而去。最後一次見麵,祝春華甚至沒動手,反而把薄涼子的佩劍雙手奉還,然後轉身離開。

薄涼子單手拿著那把曾經的利器,那把引發一切的神兵,現在卻黯淡無光,就像他的劍道一樣,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裡麵已經破敗不堪。被心魔困擾的薄涼子,一生的成就最終還是走上了歧途。

在戾氣和殺意的籠罩下,薄涼子人如其名,一生的修煉最終變成了一把魔劍。突然間,他有所感悟,黯然轉身離去,從此不再尋仇,也不再提起當年的錯誤。劍隱門因此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十年。

在這十年間,謝青山、崔白發相繼出關,他們走遍天下,尋找一線天機。劍隱門的弟子們大多效仿,為天下百姓正名,弘揚他們玄門之道。至於薄涼子,他再次踏入紅塵,尋找一個真正的傳人,一個能化解一切的契機。

十年後,劍隱門的義理高玄,其教義傳播於四海蒼生,真正坐實了正道之首的位置,也為玄門之教挽回了一些本來的宗旨。

而引發了一切的祝春華,在這十年間高玄入頂,他在海外聲名鵲起,正邪兩道的絕頂之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畢竟,有這麼一位連薄涼子都無可奈何的煞星,誰人敢輕易招惹?祝春華因此獲得了海外昆侖的稱號。

再過二十年,寒門崛起,門主竟然是個橫掃一切的人物獄中人。獄中人修行時間不長,出身也不為人知,但他的修為高絕,即便是當時的玄門絕頂白乾一也隻能勝他半籌,卻也無可奈何。

獄中人帶領的寒門橫掃邪道,其座下有五十五位絕頂高手,底下數萬門徒子弟,威風甚至能夠壓倒正道,成為繼萬魔淵之後,又一個以魔宗之名抗衡整個天下的不世之雄。

寒門的崛起,意味著又一個時代的到來。正邪之戰,戰亂一起,便是又過十年。

這十年間,寒門網羅天下,門主獄中人經天緯地,風頭已然蓋過了當年的魔山老祖。邪道就此迎來了有史以來真正的統一,整個邪道都歸於寒門。

大量的門徒湧入,又有不少邪道並教。門主獄中人打亂原有,將整個寒門重新編製,門中開設殿堂,爾後進行宗門大選,由所有的門人共同選舉。各堂主、殿主亦或閣主等人,皆是憑賢而舉,不必考慮出身如何,也不用顧忌先後仇敵。隻要是寒門之中,往曆一切化斷,有仇有怨者當場即消,或生死搏殺,或兩叫無悔,總之一切化去,之後再無隔閡。

另外,門下弟子所進堂口,除分配外大多自願,想要誰人統領全憑一身喜好,不過入門後不可更改,將來一切也都全憑自身。哪怕隻是一些微末弟子,功過是非亦都賞罰分明,絕不允許有人從中作梗。更加不會惹來後事,如經發現有人暗渡,便是整個寒門傾力誅殺,無有求情之說。

那個年代,寒門崛起的勢頭簡直擋都擋不住,邪道因此風生水起。正道這邊,壓力山大,一時半會兒還真頂不住。在一次次的較量中,寒門屢戰屢勝,正道雖然心裡不服氣,但也隻能暫時忍氣吞聲,找機會反擊。不過,就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正道裡卻人才濟濟,湧現出一大堆牛人。

先說劍隱門的三大名劍,他們衝破了束縛自己的枷鎖,各自解開心結,練成了真正的劍道。薄涼子重鑄了青鋒劍,一生的心血終於開花結果,再無任何破綻。他的兩個徒弟謝青山和崔白發,雖然心裡還有那麼點執念,但他們的修煉之道,已經摸到了一點門道,很快就能大成。至於劍隱門的其他弟子,他們大多在修行曆練,走遍天下尋找機緣,還把殘山開放,讓天下的劍士都能來參悟。

再來看看青離宮的掌教帝君長春子,他的九個徒弟裡,三大高手繼承了仙門,金鼎、符籙、術數三門後繼有人。最讓人佩服的是長春子最小的徒弟孔陽真人,她一個女子修道,雖然入門最晚,但成就卻是最高的。她一個人修煉了道家三大絕學,修為和心境都是青離宮裡除了長春子之外最高的。她還把祖師青帝傳下的兩部通天籙都研究透了,隱隱約約有看破上古之勢。她也把自己的修煉心得編成書,讓門下的弟子都能學習。

這兩家都這麼猛,其他宗門自然也不甘示弱。當時的五大宗門,另外三家,蒼南海雲宗、西昆侖瑤池仙境和西南往西的須彌宮,也都開始傳授自己的絕學,門下的弟子修為也在不斷提升。

蒼雲宗的掌教帝君蒼雲大帝白乾一,他獨掌玄門,讓天下人都不敢小覷。他的門下弟子也是突飛猛進,蒼雲七宿先後成名,九鳳之子更是震驚了古今。還有蒼雲宗的繼任宗主,白乾一的大兒子白惜博,他的修為直上混元境,達到了巔峰,僅次於他父親,威震玄門八方。

還有瑤池仙境的繼任仙主玄姑子,她一人當家,上麵還有師父坐鎮瑤池山,太瑤仙帝古道大師太陰大成。她的三個師妹古生、古元、古往並稱瑤台三聖,另外還有九天元君仙素清幽飄渺霧,玉羽瓊花情有鷺,九位高玄輔佐仙境,帶領千餘名弟子鎮守西昆侖。

至於西南往西的須彌宮,佛山須彌山上太佛尊者獨掌三藏佛經,一人修煉大衍論、大相論、輪回篇三部通天籙。這三部通天籙被佛宗自稱為三藏佛經,也是佛宗的根本,更是先人祖師傳下來的,鎮壓著一教道統。讓門下數十萬年來,即使在法末之年,也有四大神僧,都是無色界最高境界。更有佛陀九子砌身入禪,以及八十一路遊方尊者各有奇妙,動為萬數彌陀普散天下,佛門此時大興。

再往下,像九耀仙門、十嶺八宗這樣的宗門,也都有高手輩出。還有不少方外散修,以及一些小玄門或者一家之脈,都有不少能人天驕,各自修行,也為天下統蕩。

而且玄門正道尊為極首的帝苑之高,既是廟堂也是江湖。人皇帝師老太師殷太虛執掌帝苑,神威統領四大聖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大聖堂星宿之門,鎮守人族四方,中土自有人皇坐鎮,氣運之下有天道護佑,兵鋒所指不懼修行左右。縱你玄門再高,也有佐殺之能,新任人皇萬民尊和,帝和統禦天下開不世之功。除玄門外百姓安居樂業,更有蠻荒古域開疆破巫,教化十支左右,至先後萬載少有並論。

正道天下已經這麼強了,按理說寒門應該收斂一些。誰知道那獄中人誌在天下,更在仙神之上,鬼魔之法上古所傳,因戰亂紛爭,十成中僅剩兩成,可這兩成卻被他練得爐火純青。後來又窺探善之能,強取一成,再憑大毅力與天又借一成,至此上古四分他一人在手。憑此散拘天下,網羅一位奇人異士,人稱道君神木的方外之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