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富爸爸的逆襲密碼 > 第163章 文化傳承,深化內涵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富爸爸的逆襲密碼 第163章 文化傳承,深化內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八月的驕陽炙烤著穿越鄉鎮,老槐樹的葉子被曬得蜷曲,卻仍有蟬兒執著地鳴叫。李思成站在鎮公所的二樓窗前,望著田間地頭忙碌的村民,手中的紫砂壺緩緩升起嫋嫋熱氣。經過前階段對鄉鎮環境的不斷優化與問題改進,如今的穿越鄉鎮已初具1982年的風貌,但他心中清楚,這還遠遠不夠。想要讓這裡真正充滿生命力,唯有注入文化的靈魂,才能讓兒子李曉聰在未來的六年時光裡,深刻領略鄉村文化的魅力,實現從“廢柴”到棟梁的蛻變。

“李總,‘時光信箱’又收到新反饋了!”黑燕抱著一摞信件疾步走來,額頭上沁著細密的汗珠,“有幾位老村民說,光有老物件和舊場景,總覺得少了點‘味兒’,像是空殼子。”她抽出一封信件,紙張上印著泛黃的仿舊花紋,“周建國也提議,希望能在農業生產中融入傳統農耕智慧,讓農作物的生長更貼合當年的生態。”

李思成摩挲著下巴,目光落在遠處正在修繕的祠堂上,青磚灰瓦在陽光下泛著古樸的光澤。他心中突然一動,轉身對黑燕說道:“通知張明遠、劉德昌,還有村裡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半個時辰後在祠堂開會。另外,把從城裡請來的民俗專家蘇文淵也一並叫來,咱們這次,要給這鄉鎮好好‘鑄魂’。”

祠堂內,檀香縈繞,斑駁的梁柱上雕刻著褪色的龍鳳圖案。八仙桌周圍,坐著滿臉皺紋的趙老爹、拄著龍頭柺杖的錢阿婆,還有戴著金絲眼鏡、文質彬彬的蘇文淵。張明遠架著攝像機,鏡頭對準眾人,準備記錄下這場關乎鄉鎮文化傳承的重要會議。

“老李啊,”趙老爹吧嗒著旱煙袋,煙霧繚繞中,他的眼神滿是憂慮,“現在這鄉鎮,看著是像那麼回事兒,可年輕人連犁地的口訣都不會唸了,這以後可怎麼得了?”

錢阿婆顫巍巍地拍了拍桌子,銀鐲子叮當作響:“就是!我那孫女兒,連端午包粽子都不會,這老祖宗的手藝,不能斷在咱們手裡啊!”

蘇文淵推了推眼鏡,清了清嗓子,文縐縐地說道:“諸位所言極是。文化傳承,乃是重中之重。依我之見,可將當地的傳統農耕技藝、民俗文化整理成冊,作為鄉鎮學校和社羣的教材。不過……”他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慮,“這其中涉及諸多細節,比如祭祀儀式的流程、山歌民謠的唱法,稍有差錯,便會失了原味。”

“怕啥!”劉德昌猛地站起身,震得板凳“吱呀”作響,“俺們這些老家夥,肚子裡的‘存貨’還多著呢!就說犁地,從選牛到掌犁,從節氣到口訣,俺能說得明明白白!”

就在眾人討論正酣時,祠堂的門“哐當”一聲被撞開,孫大海滿頭大汗地衝了進來,牛仔外套上沾著草屑:“不好了!新來的網紅主播王嬌嬌,在直播裡說咱們的祭祀儀式是封建迷信,好多網友都信了她的話,在網上罵咱們!”

祠堂內瞬間一片嘩然。趙老爹氣得渾身發抖,煙袋鍋重重砸在地上:“反了天了!那祭祀儀式是咱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祈求風調雨順,咋就成迷信了?”

李思成眉頭緊皺,眼神中閃過一絲寒意。他深知,文化傳承之路必定不會一帆風順,王氏集團雖暫時受挫,但這背後說不定也有他們推波助瀾。“把王嬌嬌叫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我倒要聽聽,她有什麼高見。”

片刻後,王嬌嬌穿著時尚的露臍裝,扭著腰走進祠堂。她掃了一眼眾人,撇了撇嘴,不屑地說道:“李總,不是我亂說,那些祭祀儀式又燒香又磕頭的,在現代社會看著就是很荒誕啊,我這是實話實說。”

“荒誕?”錢阿婆氣得滿臉通紅,指著王嬌嬌的鼻子,“你個黃毛丫頭懂什麼!當年大旱,要不是全村人磕頭求雨,哪有你現在的好日子?那是咱們對天地的敬畏,是老祖宗的智慧!”

李思成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目光如炬地盯著王嬌嬌:“小王,我請你來,是希望你宣傳這裡的文化,不是來抹黑的。你可知,這些祭祀儀式背後,承載著多少先輩的心血與期盼?”他緩緩走到供桌前,拿起一個古樸的陶製香爐,“就說這香爐,它見證了無數個豐收的年頭,每一道裂痕,都是歲月的痕跡。”

王嬌嬌被李思成的眼神看得有些發怵,但仍嘴硬道:“可……可網友們不喜歡啊,他們就愛看新奇的、刺激的。”

“那是因為他們不懂!”蘇文淵突然說道,“我們可以把文化傳承變得有趣。比如,將祭祀儀式編成故事,在直播中講解背後的意義;把山歌民謠配上現代音樂,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

李思成眼前一亮,讚許地看了蘇文淵一眼,轉頭對王嬌嬌說:“你負責直播宣傳,但內容必須經過審核。若再敢歪曲文化,就彆怪我不客氣。”王嬌嬌縮了縮脖子,連忙點頭。

接下來的日子,整個鄉鎮都投入到文化傳承的熱潮中。趙老爹在田間手把手教年輕人犁地,嘴裡唸叨著古老的口訣:“春分早,穀雨遲,清明種棉正當時……”他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握住犁把,示範著每一個動作,汗水濕透了他的粗布衣裳,卻依舊耐心十足。

錢阿婆則在祠堂裡,教孩子們包粽子、編五彩繩。她一邊嫻熟地將糯米填入粽葉,一邊講述著端午的來曆:“從前啊,有個大詩人叫屈原……”孩子們聽得入神,眼睛裡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孫大海自告奮勇,跟著蘇文淵學習山歌民謠。起初,他五音不全,唱得荒腔走板,惹得眾人哈哈大笑。但他不服輸,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後山練習,嗓子喊啞了也不停歇。終於有一天,他在直播中唱起一首《采蓮謠》,悠揚的歌聲傳遍了網路,收獲了無數點讚。

然而,就在一切順利進行時,王氏集團又出手了。他們在網上散佈謠言,說穿越鄉鎮的文化傳承是作秀,那些傳統技藝都是假的。一時間,網路上罵聲一片,甚至有好事者跑到鄉鎮外,要求“打假”。

李思成站在鎮門口,望著圍欄外喧鬨的人群,眼神冷冽如冰。他轉身對黑燕說:“啟動‘文化溯源’計劃。讓趙老爹、錢阿婆他們開直播,展示自家祖傳的農具、族譜,講述真實的故事。”

在直播鏡頭前,趙老爹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把鏽跡斑斑的鋤頭,聲音哽咽:“這把鋤頭,是我爺爺傳給我爹,我爹又傳給我的。當年哄饑荒,就是靠著它,我們一家人才活了下來……”錢阿婆則翻開泛黃的族譜,指著上麵的名字,娓娓道來家族的曆史。

這些直播如同重磅炸彈,在網路上引起了巨大反響。網友們紛紛被這些真實的故事打動,開始自發地宣傳穿越鄉鎮的文化。而王氏集團的陰謀,也在鐵一般的事實麵前,徹底破產。

一個月後,穿越鄉鎮舉辦了盛大的文化節。祠堂前的空地上,舞龍舞獅熱哄非凡,鑼鼓聲震天響。趙鐵牛舉著龍頭,威風凜凜;孫大海穿著傳統服飾,唱起了新編的山歌;孩子們則穿著漢服,表演著古老的禮儀。

李思成站在人群中,看著這熱哄的場景,心中滿是欣慰。他摸了摸口袋裡李曉聰的照片,想象著兒子在這裡生活學習的模樣,嘴角不自覺地揚起笑容。文化傳承,不僅讓穿越鄉鎮有了靈魂,更讓這裡的每一個人,找到了歸屬感和自豪感。他堅信,在這樣充滿文化底蘊的環境中,曉聰一定能脫胎換骨,成為棟梁之材。而他與王氏集團的這場較量,也必將以他的勝利告終,為兒子的未來,鋪就一條光明大道。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