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富爸爸的逆襲密碼 > 第174章 語言強化,氛圍漸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富爸爸的逆襲密碼 第174章 語言強化,氛圍漸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八月的熱浪將穿越鄉鎮蒸得如同蒸籠,鎮中學走廊裡,玻璃櫥窗上“五講四美”的標語被曬得蜷曲起邊,彷彿在熱浪中瑟縮。語言老師蘇文娟抱著一摞邊角磨損的《語文》課本,布鞋急促地叩擊青磚地麵,“嗒嗒”聲響驚起牆角打盹的黑貓,它弓著背“嗷嗚”一聲竄進灌木叢。

推開初三(2)班的木門,一股混雜著汗味與油墨香的熱浪撲麵而來。蘇文娟瞥見學生阿傑翹著二郎腿,嘴裡正嘟囔:“老鐵,這題絕絕子!”她手腕輕抖,課本“啪”地拍在講台上,騰起的粉筆灰如硝煙彌漫。“‘老鐵’‘絕絕子’?當這裡是短視訊直播間?”她推了推黑框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銳利如鷹,轉身用粉筆在黑板上力透紙背地寫下“同誌”二字,粉筆與黑板摩擦出刺耳聲響,“1982年,我們稱呼同學為‘同誌’,讚歎事物要用‘真好’‘了不得’!”

後排的小雨偷偷摸出手機,冷不防被蘇文娟眼疾手快奪過。少女急得跳腳:“老師!這是我新買的iphone……”“1982年哪來的iphone?”蘇文娟晃了晃手機,突然從洗得發白的帆布包裡摸出個鐵皮青蛙玩具,金屬表麵的紅漆已斑駁脫落,“想要回手機,就用八十年代的語言說服我。”

教室瞬間炸開了鍋。小浩“蹭”地站起來,脖子漲得通紅,中山裝的第二顆紐扣險些崩飛:“蘇老師,您看在革命友誼的份上,就把小雨同誌的物件歸還吧!此物件於她而言,那是頂頂重要,缺之不可啊!”他刻意模仿老電影裡的腔調,卻因憋笑五官扭曲,逗得全班鬨堂大笑,連窗外的蟬鳴都似被驚得停了半拍。

與此同時,鄉鎮供銷社內,售貨員老趙正對著掃碼支付機愁眉苦臉。他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機器塑料外殼上,發出空洞的聲響:“這掃碼支付哄哪樣?八十年代哪有這勞什子!”話音未落,語言督導員老周晃著搪瓷缸子踱了進來,缸壁上褐色的茶漬足有半指厚。“老趙同誌,”老周甕聲甕氣地開口,“顧客進門得說‘您買點啥’,可彆學那冷冰冰的‘歡迎光臨’!”

老趙撇了撇嘴,圍裙上的油漬隨著動作晃動:“都什麼年代了,還搞這套?”他抓起貨架上玻璃瓶汽水,玻璃瓶與金屬瓶蓋碰撞出清脆聲響,“現在年輕人都喝奶茶,誰還稀罕這老古董?”老周不慌不忙掏出個鐵皮暖壺,壺嘴白霧升騰,往搪瓷缸裡倒了杯涼茶:“嘗嘗,這是用八十年代的老茶磚泡的。語言就像這茶,越品越有滋味。”

茶館裡的語言競賽更是劍拔弩張。退休教師張奶奶戴著金絲老花鏡,舉著泛黃的《人民日報》,報紙邊緣因反複翻閱捲起毛邊:“請聽題——1982年最流行的口號是什麼?”二柱子“謔”地站起身,工裝褲膝蓋處的補丁格外醒目,震得八仙桌都跟著晃了晃:“是‘團結起來,振興中華’!”他聲若洪鐘,驚得梁上的積灰簌簌掉落。

“回答正確!獎勵大白兔奶糖兩顆!”張奶奶笑得眼睛眯成縫,從鏽跡斑斑的鐵皮盒裡掏出糖塊。角落裡,青年網管小李突然陰陽怪氣地開口,他染成黃色的頭發在燈光下格外刺眼:“背幾句口號算什麼本事?有能耐比比網路用語!”他故意拖長語調,“‘yyds’‘擺爛’‘破防了’……”

老周“謔”地站起身,搪瓷缸重重砸在桌上,涼茶濺出半缸:“八十年代的語言,字字有分量!”他指著牆上吱呀作響的黑白電視機,螢幕裡正重播1982年的春節聯歡晚會,薑昆的相聲聲傳來,“聽!沒有一個臟字,卻能讓人笑出眼淚!”

然而,語言培訓的道路布滿荊棘。王氏集團雇傭的水軍在網路論壇掀起腥風血雨,精心剪輯的視訊裡,學生因用錯詞彙鬨笑話的畫麵反複播放,配文“所謂‘八十年代語言’不過是矯揉造作,是文化倒退!”評論區瞬間被謾罵淹沒,甚至有“專家”發文批判這是“開曆史倒車”。

李思成得知訊息時,正在校圖書館翻閱1982年的《人民文學》。他捏著雜誌的手指關節發白,突然將書重重拍在檀木桌上,驚得書架上的灰塵如雪紛揚:“把1982年全國語言規範檔案找出來,做成視訊!再聯係當年的語言學家,開直播辟謠!”

網路反擊戰如火如荼。蘇文娟身著藍布衫,手持老式收音機出現在直播間。她輕輕轉動旋鈕,沙沙的電流聲後,1982年的新聞播音流淌而出:“今日,我國……”她的聲音堅定有力:“同誌們,聽這字正腔圓的播音!那時的語言,簡潔有力,充滿朝氣!”螢幕上,實時彈幕從“瞎折騰”“複古怪”,漸漸變成“原來‘同誌’這麼親切”“這播音腔太有味道了”。

隨著培訓深入,奇妙的變化在鄉鎮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們朗讀《回延安》時,不再是軟綿綿的腔調,而是帶著陝北民歌般的高亢,“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的誦讀聲震得教室玻璃嗡嗡作響;供銷社裡,老趙說起“憑票供應”時,眼神中彷彿真的回到了物資匱乏卻充滿人情味的歲月,熟練地用桿秤稱著白糖,嘴裡還唸叨著:“當年買布得要布票,不像現在……”;茶館中,二柱子和老周爭論時,時不時冒出句“四個現代化”,惹得眾人捧腹大笑。

鎮東頭新開了間“語言培訓班”,青磚牆上用紅漆刷著“學好八十年代語言,傳承時代精神”的標語。每天傍晚,屋內油燈搖曳,二十來個村民圍坐在一起,跟著蘇文娟的錄音反複練習。張大娘操著濃重的方言,把“同誌”念成“銅誌”,惹得眾人忍俊不禁,她自己也笑得直抹眼淚:“俺這老舌頭,怕是改不過來了!”

但最讓人驚喜的是小混混阿強的轉變。這個曾經滿嘴臟話的青年,在茶館聽了幾場語言競賽後,竟主動報名培訓班。此刻他正皺著眉頭,一筆一劃地在本子上寫著:“‘勞駕’是請人幫忙,‘借光’是讓路……”煤油燈的火苗突然晃動,他慌忙用手護住本子:“彆把俺的筆記燒了,這都是寶貝!”

深夜,李思成獨自漫步在鄉鎮街頭。路燈昏黃的光暈下,幾個學生正圍坐在一起,用自製的簡易話筒模仿八十年代的廣播劇。“小浩同誌,這道數學題如何解答?”“小林同誌,待我查閱《十萬個為什麼》!”稚嫩的聲音裡帶著認真,讓李思成想起自己少年時挑燈夜讀的模樣。

他的手機突然震動,黑燕發來訊息:“李總,王氏集團的水軍開始轉移陣地了!”李思成望著遠處燈火通明的茶館,裡麵傳來陣陣歡笑聲,二柱子正用八十年代的腔調講述著“女排奪冠”的故事。他嘴角微微上揚,在對話方塊裡回複:“讓他們折騰。這裡的每一句話,都在為曉聰鋪就一條通往未來的路。”

當第一縷晨曦染紅天際,蘇文娟又抱著課本走進教室。她驚喜地發現,黑板上寫著一行工整的字:“老師早!願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字跡雖顯稚嫩,卻一筆一劃,充滿了八十年代特有的真誠與朝氣。窗外,新栽的梧桐樹苗在晨風中輕輕搖曳,彷彿也在為這場語言的“穿越”喝彩。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