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的逆襲密碼 第196章 文化傳承,鞏固成果
八月的熱浪如同漸漸冷卻的鐵水,褪去了灼人的鋒芒,卻仍裹挾著幾分餘威。穿越鄉鎮的老槐樹卻依舊精神抖擻,枝椏間蟬鳴聲此起彼伏,槐花香混著柏油路上蒸騰的熱氣,在青石板路上流淌。李思成站在指揮部二樓的窗前,藏青中山裝的衣角被穿堂風掀起,露出內裡泛黃的汗漬,那是連日操勞的印記。他望著街道上嬉哄的孩子們——有的滾著鐵環,“咕嚕嚕”的聲響清脆悅耳;有的跳著皮筋,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街巷,恍惚間,這些場景竟與記憶中自己的童年重疊。他的手不自覺地探入口袋,緊緊攥住李曉聰的照片,照片裡的少年染著金發,戴著骷髏頭項鏈,倚在跑車旁,眼神裡滿是玩世不恭,與眼前純真的畫麵格格不入,如同一根刺紮在他的心頭。
“李總,文化組的人到齊了。”張明遠抱著一摞資料推門而入,腳步匆匆,牛皮紙袋上還沾著上次與媒體周旋時濺到的墨漬,像是戰鬥留下的勳章。他抹了把額頭的汗,汗珠順著指縫滴落,壓低聲音道:“可王氏集團的人也沒閒著,聽說他們在收集八十年代的盜版文化資料,想往咱們這兒塞。那些資料粗製濫造,還夾帶不良內容,分明是想攪亂咱們的文化傳承!”
會議室裡,老式吊扇發出“吱呀”的呻吟,彷彿也在為即將麵臨的挑戰而歎息。民俗學家周伯戴著圓框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透著歲月沉澱的智慧,指尖輕輕撫過泛黃的《地方誌》,書頁間夾著的乾枯艾草散發著淡淡的藥香。“要複原1982年的文化,光靠建築和物件可不夠。”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震得桌上的搪瓷杯叮當作響,蒼白的臉上泛起病態的紅暈,“得把當年的歌謠、傳說、老手藝都拾掇起來,這纔是魂。就像武俠裡的絕世武功,招式易仿,神韻難尋,文化的魂丟了,一切都是空架子。”
“可那些老物件都不好找啊!”年輕的文化研究員小林急得直搓手,白襯衫後背洇出大片汗漬,在悶熱的會議室裡,她的焦慮彷彿也在升溫。“上週去收老縫紉機,老鄉警惕得很,差點把我當成收廢品的騙子。”她下意識地掏出手機,螢幕上滿是八十年代的老照片,突然反應過來,慌忙塞進褲兜,臉上泛起尷尬的紅暈,“還有那些老故事,老人們講得磕磕巴巴,很多都失傳了,收集起來太難了。”
李思成的目光掃過牆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標語,那斑駁的字跡彷彿在訴說著時代的故事。他突然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狠狠砸在地上,“哐當”聲驚飛了窗外的麻雀,也震得眾人心中一顫。“從今天起,咱們要打一場文化保衛戰!”他扯開領口的紐扣,露出鎖骨處猙獰的舊傷疤,那是創業初期一次意外留下的,“王氏集團想往咱們這兒塞垃圾文化,咱們就用真東西把根紮死!這不僅是為了守住這片鄉鎮,更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三天後,鄉鎮大禮堂變成了文化戰場。周伯顫巍巍地展開一卷手抄本,泛黃的宣紙上,“牛郎織女新說”幾個毛筆字力透紙背,彷彿帶著古人的精氣神。“這是我爺爺傳下來的故事,和書上的不一樣。”他的煙鬥在鞋底磕了磕,火星濺落在“移風易俗”的標語上,“書上說織女被抓迴天庭,咱們這兒的傳說裡,牛郎靠智慧和勇氣,帶著鄉親們搭起通天梯,把織女接了回來。這故事裡藏著咱們祖輩不服輸的勁兒,現在的孩子,連咱們自己的傳說都快忘光了,這怎麼行!”
角落裡,剪紙藝人劉奶奶戴著老花鏡,紅紙在她布滿老繭的手中翻飛,彷彿有了生命。眨眼間,一隻活靈活現的鳳凰躍然紙上,尾羽的紋路細膩逼真,彷彿下一秒就要展翅高飛。她卻歎了口氣,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無奈:“我這手藝,教了三個徒弟,沒一個能靜下心學。現在的年輕人啊,都盯著手機、電腦,覺得這老手藝又苦又沒前途。”她突然抓住李思成的手腕,掌心的溫度透過衣袖傳來,“李總,你可得讓娃娃們知道,這些老手藝不是破爛,是老祖宗的心血,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然而,文化傳承之路布滿荊棘。當巡邏,儘管腿腳不便,眼神卻格外警惕;孩子們成立“故事小喇叭”廣播站,清脆的童聲回蕩在鄉鎮的每一個角落;就連小賣部的劉嬸,都在櫃台前講起了“灶王爺的傳說”,繪聲繪色,吸引了不少顧客駐足。
八月的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新落成的“民俗文化館”上。館內,紡車、織布機靜靜陳列,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歲月;牆上掛滿了孩子們繪製的民俗畫,色彩鮮豔,充滿童趣。周伯撫摸著館內珍藏的手抄本,渾濁的眼中泛起淚光:“好啊,好啊……這些老東西,終於有了新家。以後孩子們想知道咱們的過去,有地兒看,有地兒學了。”
李思成站在文化館門口,看著孩子們排著隊參觀,胸前的紅領巾鮮豔如血,像一團團跳動的火焰。遠處的山巒被晨霧籠罩,彷彿在為這場文化保衛戰披上勝利的麵紗。而王氏集團,註定會在這場守護精神家園的戰役中,輸得一敗塗地。他知道,隻要文化的根在,希望就在,終有一天,李曉聰也能在這片充滿傳統魅力的土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