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的逆襲密碼 第96章 教學資源,全力支援
暮春的陽光如同被揉碎的金箔,穿過老槐樹層層疊疊的新葉,在青石板路上灑落出無數跳躍的光斑。八米高的圍牆上,碎玻璃與鐵絲網交錯排列,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幽光,宛如一條蟄伏的鋼鐵巨龍,無聲地守護著牆內的秘密。教學資源庫的青磚灰瓦在光影中若隱若現,簷角懸著的銅鈴被微風輕拂,發出細碎的聲響,與遠處教室傳來的讀書聲、操場上孩童的嬉哄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獨特的鄉鎮樂章。
這座教學資源庫由三進院落組成,外牆爬滿了翠綠的爬山虎,葉片上還掛著清晨未乾的露珠,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正門上方,一塊斑駁的木匾上刻著“藏知閣”三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卻因歲月的侵蝕顯得有些模糊。門前兩側,擺放著兩尊古樸的石獅子,獅身布滿青苔,彷彿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李思成身著筆挺的中山裝,金絲軟甲隱於衣下,腰間的黃銅懷表隨著他的呼吸輕輕晃動。他站在門前台階上,目光深邃而堅定,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陽光灑在他棱角分明的臉上,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斜斜地映在台階上,宛如一位守護教育聖地的戰士。
“吱呀——”一聲,資源庫的木門緩緩開啟,一股混合著紙張油墨味、樟腦清香與淡淡黴味的氣息撲麵而來。屋內,昏暗的光線透過木格窗,在堆滿樟木箱、鐵皮櫃的過道上投下菱形光影。老式地球儀、泛黃的掛圖、鏽跡斑斑的教具錯落擺放,彷彿時光在這裡凝固,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八十年代的教育記憶。
突然,一陣急促的自行車鈴聲打破了寧靜。張明遠騎著叮當作響的二八自行車飛馳而來,車輪碾過青石板路,濺起細小的石子。他的工裝褲沾滿泥土,草帽歪戴在頭上,車筐裡的鐵皮喇叭隨著顛簸瘋狂搖晃,發出刺耳的哐當聲。“李總!曆史組的陳老師哄起來了!”他大聲喊道,聲音中帶著焦急,“說咱們找的1982年曆史教材全是‘老古董’,連‘文化大革命’那部分都語焉不詳,根本沒法給學生講透!”
與此同時,教學資源庫的木門“轟”地被撞開,身著中山裝的曆史老師陳守正怒氣衝衝地闖出來。他的眼鏡歪斜地掛在鼻梁上,花白的頭發有些淩亂,手中的《中國通史》(1982年版)被攥得皺巴巴的,書頁邊緣微微捲起。“李總,您看看這教材!”他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1978年改革開放的關鍵節點一筆帶過,這讓我拿什麼教出能考清北的學生?”他眼中滿是焦急與不滿,額頭上青筋暴起,顯然已經被教材的問題困擾許久。
李思成微微皺眉,隨即露出溫和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伸手扶住險些因激動而摔倒的陳守正。“陳老師莫急,您隨我來。”他帶著陳守正重新踏入資源庫,陽光被厚重的木門隔絕在外,昏暗的室內,煤油燈昏黃的光暈輕輕搖曳,將他們的身影在牆上拉得忽長忽短。李思成領著陳守正穿過擺放著老式地球儀的過道,樟木箱與鐵皮櫃在兩側整齊排列,彷彿列隊等待檢閱的士兵。
“陳老師,您看這個。”李思成推開一扇刻著“時空樞紐”的銅門,門軸發出吱呀的聲響,彷彿喚醒了沉睡的時光。屋內,三十台老式電視機排列整齊,螢幕上雪花點閃爍,宛如一片電子迷霧。“這是我們的‘古今通鑒’遠端係統。”李思成按下老式收音機改裝的按鈕,電視機突然亮起,畫麵中出現白發蒼蒼的史學泰鬥——正是參與編纂1982年曆史教材的總顧問徐文遠,“徐老,陳老師對教材有疑問。”
徐文遠透過螢幕撫須而笑:“小陳啊,1982年的教材受限於時代,確實多有隱晦。但”他突然舉起本泛黃的手稿,“這是當年未公開的修訂版,裡麵詳細記錄了那段曆史的細節。”隨著他翻動紙張,電視機前的陳守正目瞪口呆,彷彿看到了珍寶。
就在此時,黑燕踹開房門,皮衣上沾著電路板碎屑:“李總!王氏集團發動‘記憶病毒’,所有遠端係統的硬碟正在格式化!”她的話音未落,電視機螢幕同時炸裂,玻璃碎片飛濺在牆上,形成詭異的圖案,與屋內原本古樸的八十年代氣息形成強烈的碰撞。教學資源庫內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一場關於教學資源守護與爭奪的戰鬥,已然打響。
陳守正臉色煞白,緊緊攥著手中的教材,身體微微顫抖:“這這可怎麼辦?”
李思成目光如炬,沉著下令:“啟動應急預案!明遠,立刻聯係燕十三的舊部,請求技術支援;黑燕,用‘神農碼’構建臨時防火牆!”他轉身看向陳守正,語氣堅定,“陳老師,您放心,就算隻剩最後一頁紙,我們也要讓學生們學到最準確的知識。”
此時,英語老師王婉清匆匆趕來,手中抱著一堆破損的英語磁帶:“李總,這些磁帶都被病毒損壞了,明天的聽力課”她的聲音帶著哽咽,眼中滿是焦急。
李思成接過磁帶,仔細檢視後,目光落在牆角的老式留聲機上:“王老師,還記得八十年代的英語教學嗎?那時候沒有先進的電子裝置,靠的是老師一句句領讀,學生一遍遍跟讀。”他走向留聲機,輕輕擦拭表麵的灰塵,“我們雖然失去了這些磁帶,但還有更珍貴的教學資源——老師的聲音。”
他轉頭對在場的老師們說道:“各位,從現在起,我們就是最強大的教學資源!英語老師負責錄製新的聽力材料,用我們的土辦法,一台老式錄音機,一盒空白磁帶;其他學科老師整理手寫教案,我們連夜謄抄,保證明天上課前發到每個學生手中。”
夜幕降臨,穿越鄉鎮的煤油燈次第亮起。教學資源庫內,老師們圍坐在一起,有的在埋頭書寫教案,筆尖在泛黃的稿紙上沙沙作響;有的對著老式錄音機,逐字逐句錄製教學內容。李思成穿梭其中,為老師們添茶倒水,不時拿起教案提出建議。
地理老師孫文遠舉著自製的教具,興奮地說:“李總,我用竹子和泥土做了個等高線模型,雖然簡陋,但學生們肯定能直觀地理解地形地貌。”李思成笑著點頭:“好!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教學資源,充滿智慧和溫度。”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張明遠帶著滿身雨水衝進來:“李總,王氏集團派人在物資運輸路上搞破壞,我們的紙張和油墨被困在半路了!”
李思成眼神一凜,沉思片刻後,果斷說道:“發動全體師生,收集一切可以書寫的材料!舊報紙、包裝紙,甚至石板都可以!我們不能讓教學中斷!”
訊息傳開,整個鄉鎮都行動起來。孩子們拿著石板和粉筆,在操場上練習寫字;老師們將自己的筆記本貢獻出來,重新裝訂成教材;後勤人員把倉庫裡的舊包裝紙整理出來,裁剪成合適的大小。
化學老師趙玉衡看著忙碌的眾人,眼眶泛紅:“李總,為了教學,您和大家如此拚命”李思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趙老師,教育是我們共同的信仰。隻要能讓孩子們成才,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克服。”
深夜,教學資源庫內依然燈火通明。老師們看著手中重新整理好的教材和教具,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李思成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星空,心中默默發誓:無論前方還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要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求知的天空,讓穿越鄉鎮成為孕育希望的搖籃。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