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富二代被迫從頭再來種田 > 346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富二代被迫從頭再來種田 346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番外4

不等盧栩去擊鼓鳴冤,
提前拿到成績的薑濯已經率先鬨起來了。

他要看盧舟的卷子。

要看前十的卷子。

還要讓每一個給盧舟寫了評語的考官仔細給他對比對比,講解講解,他們的評分標準是什麼,
他們的打分原則是什麼。

十八名考官苦笑。

能是什麼呢?

最大原因是避嫌。

盧舟和太子關係太親密,若是他名次太好,必難服眾。

今年原本定的考官是在禮部當值的賀承業,但賀承業做過盧舟的老師,主動避嫌。

賀承業都避嫌了,
其他與顏君齊有交情的,或與太子關係緊密的,
也都紛紛避嫌。

剩下的考官一時摸不準該按什麼標準打分,
第一個人出於謹慎,給盧舟打了一個不上不下的評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每個人的評判標準難免會有主觀,
就是狀元也不見得能讓所有考官都給高分,給盧舟打個不上不下的評分,
原本也挑不出錯。

不過他們沒想到,一個人這麼乾,兩個人這麼乾,
原本拿不定主意的人一看,
也這麼乾。

結果不知是出於默契,
還是出於什麼原因,等盧舟的卷子轉了一圈,
得的幾乎全是中等和中上的評語。

反倒是最後閱卷的主考官給他的評分高一些。

不過大岐閱卷標準為了公正,
要綜合所有考官的評分,
即便是主考官也不能一個人一錘定音,
最後還是得綜合取成績。

一彙總,盧舟可不就得了個不上不下的名次。

但這怎麼能和太子說呢?

他們委婉地支支吾吾,各自都很有道理,但太子根本就不接受他們的這份“為太子著想”的體貼。

他不但拿走了卷子鬨到慶文帝麵前,還要求作廢整場成績,換考官重新評閱,早朝時更是高喊著舉賢不避親,把所有考官全部彈劾了一遍。

陰陽怪氣間,還無意把向來是避親的賀太師給陰陽進去了,替他考了狀元卻多年打雜,如今還隻能在禮部混的姑丈賀承業,還有賀家其他子弟們好喊了一陣委屈。

他斥責這群考官們沽名釣譽自私自利耽誤大岐的人才。

太子早朝一頓無差彆亂殺,搞得原本打瞌睡湊數的勳貴們紛紛加入看熱鬨行列。

哇哦!

好爽!

平時罵他們的人正在被罵。

還是一群!

他們有心替太子吆喝幾聲,好殺一殺這群日益放肆的文官們的銳氣。

但是吧……

太子挺的這個人,他哥哥又和他們十分過不去。

如今大岐雖然區域性還有戰亂,偶爾也有天災人禍,但總體上而言,風調雨順,河清海晏,連西邊的鄰國瞎蹦躂,都被雷厲風行地按住了。

他們不知不覺間,大岐國力漸漸恢複了。

國庫有錢了。

皇傢俬庫有錢了。

弘安帝、慶文帝連續地輕徭薄賦,各地的糧倉竟然還漸漸滿了。

勳貴們不知不覺間發現,戰時最緊俏的糧食不再緊俏了,他們最賺錢的生意,不好乾了。

放眼望去,整個大岐還大片缺糧的,隻剩下西北兩個郡和關外的一大片。

而這些從前他們嫌窮嫌荒嫌遠根本瞧不上的地方,這幾年竟然悄然被以盧栩為首的本地商隊霸占。

這個盧栩,也不知道使了什麼邪術,周邊幾郡的商戶都對他馬首是瞻,一個個跟土匪似的,又橫又愣,他們派過去的商隊根本就打不進去。

他們也參了,也告了。

可那個狡猾的皇商名義上沒有限製任何商人,還歡迎他們出關。

可若按照他們製定的那一堆規則,填寫那一堆東西,他們得交多少稅?

他們傻嗎?

糧食那麼沉,大老遠的弄過去,賺不到錢誰乾?!

他們打聽過了,關外的糧食主要靠睿王從京城周邊買了再走驛站送出關呢。

他們罵罵咧咧,好個姓盧的,真不是東西,他用驛站不掏錢,弄過去糧食還賣低價,忽悠他們弄糧食過去,賣不上價不是坑他們呢?

他們一商量,聯合起來全不往西北賣糧,他們倒要看看沒了供給,姓盧的怎麼辦!

他們聯合好了,睿王從京城四周和附近的郡縣全買不到糧。

想從某些勳爵封地買,他們按照商量好的齊齊報高價。

起初他們以為姓盧的早晚得服軟,不料等啊等,等啊等。

睿王、姓盧的,竟然都沒認輸認慫。

他們再一打聽,好麼,姓盧的竟然從老家買糧食了!

隆興郡那群窮鬼傻帽土包子,千裡迢迢送糧食出關?!

等他們回過神兒來,不但隆興郡,附近好幾個郡的百姓都開始往關外和西北賣糧。

從前商路難走,路上也不安全。

如今商路來往的人絡繹不絕,他們賣糧去關外,還不用改戶籍,不用額外交商稅,連過關的費用定北郡都給他們報銷。

到了關外,定北郡官府還在各縣組織蠻人和他們進行貿易,又是聯係虎賁軍護送,又是安排驛站,又是給安排翻譯的,那叫一個方便。

他們賣完糧食貨物,買完牲口、皮毛,還能再買些隻有定北郡有的粗鹽。

到了深秋冬天,因為路途辛苦,像北庭縣那樣有錢的衙門,還會給行商免費供熱湯,縣城的工坊還會送他們些優惠券。

彆說為利而動的商人,農閒時連農戶們都想呼朋喚友結伴出關。

不說彆的,從關外買牲口便宜啊!

除了牛,軍馬營淘汰的馬匹,有一部分會放入牲口市場,價格比關內可劃算太多了。

勳貴們不知道他們拿捏盧栩不成,反而讓出了巨大的市場,等他們回過神來再去找睿王買他們的糧食,睿王為難地搖搖頭,表示不需要了。

睿王一攤手:“西北又窮人又少,蠻子還不懂咱們大岐糧食的好處,不愛買,光從隆興郡和北邊那幾個郡買糧,他們已經要吃不完了。”

勳貴們氣得想打人,忽悠鬼呢!

他們都知道如今蠻子也會烙餅、煮麵、包餃子了,聽說還有人特彆喜歡吃米飯。

可他們又不敢打睿王。

從前睿王怕弘安帝,做事多少要點兒臉,如今他的親親侄兒當了皇帝,睿王那叫一個擺爛不要臉。

參他?隨便。

他辯駁超過三句話都算他輸。

他一不高興就說自己年紀大了,腰痠背痛腿抽筋,不是那兒疼,就是這兒不得勁,不來了。

早朝隨便罵,反正他聽不見。

慶文帝呢,對這從小就要好的皇叔那叫一個縱容。

彆人前腳參睿王,他後腳就往睿王府裡派太醫送補品,還總是為難地勸內閣和朝臣,他叔叔能有什麼私心呢?

不就是性格紈絝了點兒,人跳脫了點兒,一沒違法亂紀,二沒欺男霸女,什麼坑點錢,罵罵人,他叔叔都是無心的,差不多行了,那畢竟是他親叔叔。

滿朝文武:“……”

反正除非睿王想造反自己當皇帝,否則慶文帝直接裝瞎裝傻。

可睿王都沒孩子,他造反個屁!

彆說慶文帝不能信,他們自己都不信。

勳貴們一瞧,連文官都參不動,日益沒有話語權的他們說什麼就更跟放屁一樣了。

整個大岐還能治治睿王的,就剩下範大將軍和賀太師。

可賀太師老奸巨猾,他們使喚不了。

範大將軍自從弘安帝去了,就開始深居簡出,自己上朝還不如睿王頻繁。

煩啊……

好不容易這小子入關來京城了,好不容易到他們地盤了,好不容易能落井下石了……

怎麼就突然要進行在太子和文官間、文官和姓盧的間的艱難選擇呢?

選擇幫文官吧,他們好像很傻缺。

選擇幫太子吧,那不等於幫姓盧的?

怎麼就這麼彆扭呢?!

他們迷茫、走神地看完整場熱鬨,他們好脾氣的陛下竟然被太子說服,還讓太子來主導,親自組織人手重新閱卷。

朝堂震驚。

考生震驚。

京城震驚。

其他地方因為遠,還在震驚的路上。

薑濯組織人手的唯一標準,公正。

他興師動眾從各大衙門召集了五十人重新評閱。

這五十人關係錯綜複雜,不少人還有仇有怨有過節,讓他們來評閱,彆說齊心協力幫某個考生作弊了,要不是太子全程都在,他們說不了三句話,都得吵起來打起來。

這還不夠,薑濯還靈機一動,從禦林軍召集了會寫字的士兵謄抄試卷。

卷子打亂,重新編號,考官們隻能看到號碼,看不到考生字跡,看不到考生資訊。

評閱完畢後,盧舟名次飛躍到前三。

薑濯對比了兩次的名單,凡是兩次中有一次能得貢生名次的考生,全都要再加試重考一遍。

那些第一次落榜,第二次入選的考生感到人生大起大落,感激涕零,真情實感地跪謝太子、慶文帝給他們第二次機會。

而第一次入選的考生,則不免茫然。

好在慶文帝為安撫考生,宣佈加試錄入貢生將不限名額,隻要才學夠,便都可參加殿試。

整個京城都熱鬨起來了。

從大岐開國起還沒見過這種熱鬨!

重獲了機會的考生尤其的精神抖擻,決心放手一搏。

加試的考題這次由慶文帝和賀太師重新擬定,薑濯以太子身份親自監考。

這次考試的卷子也全都打亂順序,由禦林軍先謄抄編號,抄完再閱。

因謄抄需要時間,等待成績的時間變得無比漫長。

薑濯作為監督的副考官,他雖不參與閱卷,但要監督全程,從考完就沒再露麵。

盧栩瞧著薑濯一時半會兒也出不來,提議去爬爬山。

盧舟考了兩場,也累了,去外麵散散心不錯。

盧舟想想也好,還叫上了米添。

這次去的,還是上次他和顏君齊帶盧舟去的那個小山頭,他們照舊買了那個小攤子的茶葉。

盧栩嘗過,還是和從前一樣的苦,他一口氣買了十斤,準備弄回去捐給他們北庭縣書院——

打罵學生是不提倡的,誰上課打瞌睡,賞他一杯!

作者有話要說:

————

合格的教導主任,旅遊出差,時時刻刻,不忘學生。

學生:吐了!

禦林軍:殿下,咱們花點錢,雇一批抄書的吧!

閱卷考官:臣附議,要字好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