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山河 第106章 收買軍心
收買軍心
李牧剛離開,一眾文官就炸了鍋。
被一群武將逼到這份兒上,他們的裡子麵子,全部都丟了一個精光。
什麼以文禦武,完全都是扯淡。
剛才那群武將,就沒有一個是他們能夠駕馭住的。
“知府大人,這田借出去容易,想要回來就難了!”
周通判一臉不爽的說道。
府中田畝可是他負責管理的,這一下子就丟了八萬畝出去,無疑是對他權威的一次削弱。
“有得必有失!
朝廷劃撥的經費有限,我們必須省著點兒花。
軍費無法按時下發,如果不給點兒東西安撫,肯定會鬨出大亂子。
那位李參將有一句話沒說錯,人若是餓急了,真是什麼事都乾的出來。
不把那群丘八喂飽,揚州府就不會太平。
至於借出去的田地,那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反正他這種勳貴子弟,早晚會回京師任職,下一任參將總不會也這麼強勢吧?”
古有文笑嗬嗬的說道。
在他看來,能夠用一些無主的田地,解決軍費問題無疑是值得的。
同樣的田畝數量,如果由他們親自管理,產出根本不夠支付協餉數額。
如果不答應條件,揚州府每年的巨額軍費支出,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土地或許能夠回來,怕就怕喪失了鉗製之後,這位李參將變得越發跋扈。
不同於普通的武將,他們這些勳貴子弟,在陛下麵前還是很受信賴的!”
馬同知忍不住感歎道。
國事艱難,最近這些年不光閹黨迅速做大,勳貴和外戚勢力也有抬頭的跡象。
前麵的平亂之戰,看似勳貴外戚損失不小,實際上卻是一次刮骨療毒。
少了一群蛀蟲敗類,實力不減反增。
幸好他們的運氣,在前麵用完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再怎麼跋扈,那也是我大虞的武將。
該乾的事情,他還是要做。
在大局觀上,此人還是不差的。
當務之急,我們還是趕緊把難民和戰俘問題處理好,不然揚州府早晚會被吃垮。
難民遣返安置,這沒什麼好議的,我們商議一下戰俘吧!”
古有文直接丟擲了最棘手的難題。
上麵可以踢皮球,假裝看不見難民問題,他們這些直屬負責人可沒法視而不見。
朝廷讓他們過來,本身就是收拾爛攤子的。
如果讓局麵繼續惡化下去,大家的官帽子通通保不住。
“知府大人,戰俘問題說起來也簡單,就看大家怕不怕影響風評。
直接按照大虞律,將所有叛軍頭目斬首,青壯流放充軍。
老弱婦孺或貶為奴,或貶為娼,直接發賣出去。
賣不掉的就充作官奴,讓他們在府中服徭役,頂多年就消耗乾淨了!”
周通判的話一出口,現場的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
這種處理方式,在建國初年,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可現在的社會風氣不一樣。
文官集團掌控大權之後,更加推崇人治,而不是法治,主張施仁政。
兩淮叛亂是世家發動的,底層民眾大都是被動參與。
因為在家門口造反,大家都是鄉裡鄉親的,沒有遭受千裡轉戰奔襲之苦,讓大量的老弱婦孺活了下來。
朝廷在對待這些人上,一直都比較寬厚,犯罪也是從輕發落。
嚴格執行律法,他們這些決策者,少不了背上“酷吏”的罵名。
“周大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嚴苛的刑法,不利於教化!”
馬同知一開口,一眾官員紛紛表示支援。
自古以來,“酷吏”就沒有幾個能善終的。
尤其是在大虞朝,更是沒有哪位酷吏能夠全身而退。
大家為朝廷辦事,求的是功名利祿,人生價值追求都要往後放。
為瞭解決問題,一下子搭上生前身後名,沒有幾個人能接受。
……
出了府衙,李牧直奔難民營選人。
作為守信之人,既然承諾幫忙安置難民,那就要履行承諾。
反正土地需要有人耕種,用來安置難民,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田借了過來,肯定要趕緊利用起來。
冬糧的產量雖然略低,那也是一筆重要收入。
對墊付巨額資金的李牧來說,自然是越早見到回頭錢越好。
“參將大人,這些難民營的名冊,以及他們在以工代賑中的表現。”
雲千戶拿著一迭厚厚的名冊說道。
五城兵馬的將領大部分都調離了揚州,同樣也有一部分人留了下來,他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在戰場上立下了軍功,成功完成了從百戶向千戶的躍遷。
地方官沒有京官值錢,對勳貴子弟來說,這種升遷速度隻能算中規中矩。
繼續跟著李牧乾活,雲千戶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並非跟著這個老大沒前途,主要是李牧的要求太多了。
就連賑濟災民,都要求登記造冊,對難民細分化管理。
明明是一群武將,硬是被逼著乾了書吏的活兒。
為了完成任務,還從揚州雇傭了一群書生。
日常軍事訓練,比起彆的部隊來,李牧麾下更是嚴苛的多。
看在軍餉的份兒上,士卒們倒沒發什麼牢騷,就是苦了他們這些當官的。
每天都要跟著訓練,想偷懶都不行。
當然,這些不爽隻是小鬱悶。
從小的軍事教育不是白學的,知道規矩多纔能夠出強兵,無非是一時半會兒不適應。
跟著這樣的老大,不一定能夠發財,但升官是大概率事件。
武將和文官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官的政績考覈,沒有統一的標準。
武將就不一樣了,能打不能打,拉到戰場上去試試就知道了。
一般來說,能打的部隊將領升官都很快。
隨意翻了翻名冊,李牧就合在了一起。
“省裡和府中財政虧空,無力向我們支付軍餉。
本官和巡撫、佈政使,以及揚州府的眾官員商議之後,從揚州府借來了八萬畝好田暫用。
冬耕時節已經到了,需要立即組織人手去耕種,你們從難民中挑選一批上好的農夫出來。
往後我們是吃糠咽菜,還是酒足飯飽,就靠這些人了!”
言者無心,聽者卻是有意。
自給自足的部隊都是衛所兵,他們這些募兵,居然也能這樣玩。
事關軍餉,沒有哪個將領可以坐得住。
內心深處,雲千戶已經默默開始盤算起了收成。
對比朝廷要求的協餉數額,八萬畝土地的收益,大約隻有其八成左右收入。
好在這筆收入,在他們自己掌控中,少了文官的漂沒。
作為一支有後台的部隊,朝廷直接劃撥的軍費,大約能夠拿到六七成。
加上他們向商戶收取的管理費,實際上的軍費收入,已經達到了定額軍費的百分之九十。
如果平時節省點兒,將領們也不貪墨軍餉,每月足額發放餉銀,都是有可能的。
能夠做到這一步,在大虞一眾官軍中,絕對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