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山河 第315章 戰前決議
戰前決議
南昌城。
“今年秋稅有多少糧食入庫?”
衛嘉瑞關心的問道。
作為一支橫跨三省之地的義軍,治下全是富庶之地,錢他是不缺的。
不過戰爭時期,比錢更重要的是糧。
各大勢力都加強了對糧食的管控,禁止境內糧食外流。
現在這種時候,就算是有錢,也很難從外麵買到糧食。
在這種背景下,秋收顯得十分重要。
入庫的秋糧數量,直接決定了接下來的戰爭強度。
“王爺,在諸位臣公的共同努力下,清查了各地的農田土地。
真實田畝數量,普遍比再冊田畝高出了一倍。
各府縣的實際人口數,也超過了偽朝的在冊人口。
經過整合之後,今年的秋稅,有望超過大虞統治時期。
預計秋糧入庫,約一千八百萬石。
主要是受戰爭影響,各地的生產尚未完全恢複。
一旦恢複過來,這個數字還會大幅度增加。”
戶部尚書蕭語山一臉自豪的說道。
稅糧數量高,除了地方富裕外,還和他們的征稅製度有關。
相較於大虞朝各種雜七雜八的稅收,白蓮聖國的稅收製度,就要簡單粗暴的多。
全部攤派到田畝中,直接按照土地數量,一次性實物征收。
最簡單的征稅模式,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細分的稅種越多,征稅成本就越高,執法難度也會越大。
都是一群大老粗,許多高層官員都不一定能捋順,更不用說普通百姓。
大部分的貪腐,都發生在資訊不透明的過程中。
大虞朝如果能夠從這些地方,收走這麼的稅糧,也不至於連軍糧都拖欠。
“一千八百萬石稅糧,扣除官員的俸祿之後,還有多少可以用做軍糧?”
衛嘉瑞隨即詢問道。
亂世之中糧價高漲,想要官員安心賣命,發放祿米是必須的。
不光官員俸祿要支出,下麵的各級吏員,也要領取祿米。
通常這些支出,在征收過程中,就被各地衙門提前給扣除了。
上報的一千八百萬石,那是賬麵上的資料。
糧食運輸途中的消耗,人員的薪酬發放,都是付出成本的。
“如果節省一點兒,大概能夠擠出一千萬石。”
蕭語山想了想說道。
行政開銷大,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從征收實物稅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火耗不會小。
“數量不夠啊!
想要平定兩廣,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百萬大軍南下,每一天消耗的錢糧,都不是一個小數字。
一千萬石軍糧看似不少,可是放在百萬大軍中,還真消耗不了多久。”
衛嘉瑞皺著眉頭說道。
百萬大軍是一個虛數,但是加上運輸物資的民夫,張嘴吃飯的人隻多不少。
何況戰爭時期,糧草在運輸途中,還會發生各種意外損耗。
一千萬石運到前線士兵手中,能夠剩下一半,都算是組織能力強。
“王爺,省著點兒用,支撐到明年不成問題。
相較於偽朝,我們怎麼都算是富裕的。
兩廣福建都不是產糧地,舞陽侯和李牧兩個賊子再怎麼厲害,也變不出糧食來。
前麵的幾次大戰,官軍明明占據了優勢,最後都虎頭蛇尾,還不就是糧食給鬨的。
要奪取兩廣,不一定要全殲官軍,耗死他們一樣能夠達到目的。
隻要我掀起大戰,偽朝官員就會召集民夫守城。
把戰線拉長,讓戰火燃燒的範圍更大,儘可能消耗偽朝的軍糧。
頂多堅持半年,他們就會陷入困境。
畢竟,兩廣落入偽朝手中不久,地方上也沒存糧!”
丞相昌君逸當即獻策道。
戰場上為了贏得勝利,采取一些小手段不丟臉。
何況消耗戰法,本身就是一個常規性陽謀,並沒有拉低道德底線。
“丞相言之有理,這是本王鑽牛角尖了。
傳令各部,做好大戰準備,七天之後兵發兩廣!”
衛嘉瑞當即下令道。
作為一方諸侯,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虛心納諫,肯承認自己的錯誤。
哪怕軍事才能,並不算太強,但在人格魅力加持下,還是收攏一大幫支撐者。
“遵命!”
群臣齊聲回答道。
註定要打的戰爭,誰都沒有心思阻攔。
即便是他們不動,官軍也會主動挑起戰爭。
與其被動應戰,不如主動出擊,儘可能把控戰爭主導權。
……
廣州城,總督衙門。
“錦衣衛傳來訊息,衛逆所部正在向邊界地區移動,疑似要向我們發起進攻。
此前我們確定了多線作戰,同敵人進行主力決戰的計劃。
現在需要做出選擇了,究竟是坐等敵軍上門,還是主動出擊。”
作為東道主,舞陽侯率先開口說道。
兩廣福建和衛逆接壤的地盤不小,戰線足有上千裡。
受限於地形,福建基本上是安全的。
連綿不絕的山脈,足以打消敵軍進兵的念頭。
福建在朝廷手中,還可以打海上貿易的主意,從裡麵進行征稅。
落入叛軍手中那就妥妥的爛地,當地士紳跑的快一點,戰爭成本都很難收回來。
這是叛軍羨慕不來的。
海外貿易的門檻,那是相當的高。
連李牧這種勳貴子弟,想要插手海外貿易,都是有能力把刀架在海商脖子上的時候。
即便是如此,參與海外貿易過程中,還是吃了不小的虧。
白蓮教叛軍一通殺戮下來,士紳和海商都被乾掉了,生意自然做不下去。
沒有海外貿易的福建,那就是妥妥的窮山惡水。
拿到手中,也是一個負擔。
“其他戰場,都可以自由選擇,鬆江府那邊不能緩。
朝廷催的緊,我們幾個必須儘快做出成績。
收複南京的政治旗號,必須儘快打起來!”
景國良當即表明瞭立場。
具體怎麼打不重要,關鍵是政治口號,必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