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山河 第375章 騎虎難下
騎虎難下
“書生,收起你的小把戲。
這麼淺顯的激將法,在老子麵前沒用。
若是覺得條件不好,你完全可以不參與。
乾完這一票之後,大家分道揚鑣便是,反正又沒人勉強你接受招安!”
朱仲軒沒好氣的說道。
帶領一眾海盜去談條件,確實有機會爭取更高的待遇。
可對他這個領頭者來說,後果卻是災難性的。
朝廷現在需要他們,哪怕條件過分一些,多半也會答應下來,但這會留下隱患。
彆看海盜們天天把義氣掛在嘴邊,背信棄義之事,每天都在大海上發生。
大家講道義,那隻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
等到未來秋後算賬,保管這些海盜,直接把他賣乾淨。
當日參加會議的一眾海盜頭子,都沒人當出頭鳥,為的就是避免被秋後算賬。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官職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先完成招安纔是正途。
大虞官場是什麼樣,就算大家沒親身經曆,也多少有些耳聞。
等進入朝廷體係之後,憑借他們手中積累的財富,砸錢都能夠砸出一條青雲路。
當然,同正途出身的官員相比,他們的待遇肯定是後娘養的。
官職可以運作,想要獲得實權,幾乎沒有多少可能。
最大的好處是能站在陽光下,可以把後輩子孫送入統治集團。
“朱老大,息怒!”
“我這不是替弟兄們叫屈嘛!
大家都是一等一的好漢,怎麼也該安置一個好位置,不能一個大頭兵就打發了。
既然朱老大不介意,那麼小弟就不多言了!”
奪命書生急忙解釋道。
對試探出來的結果,他非常滿意。
如果朝廷給了朱仲軒更多許諾,現在就該想方設法促成大家接受招安,而不是放任自流。
看起來略顯苛責的招安條件,反而證明瞭漢水侯出麵招安海盜是真的。
沒有彆的原因,勳貴世家出身的漢水侯,肯定有其傲氣。
如果早點投奔過去,還有希望受到重視。
現在這種時候,願意為其賣命的人太多了,他們這些海盜不配享受禮賢下士。
看這次行動就知道。
除了他們這些海盜,還有沿海一眾海商的隊伍。
隻不過為了隱藏身份,海商們披上了海盜馬甲。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針對安南人的行動,也是一次篩選。
參與行動的各大勢力,不一定能夠獲得好處,但是沒參與其中的,未來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從兩廣到南直隸,全都在勳貴係手中。
封建王朝,想要在海貿這種暴利產業中賺錢,不積極向掌權者靠攏,怎麼看都不是智者所為。
一旦站錯了隊,哪怕後台再硬都沒用。
大虞執行的是禁海政策,從事海上貿易可以,但不能拿到台麵上說。
違反禁令被誅殺,死了也是白死。
“行了,書生。
老子知道你心眼多,但心眼要用到正途上。
招安之事,暫時不著急,現在最重要的是發財。
安南空虛,乃是天賜良機。
登陸成功之後,大家自由行動,能搶多少各憑本事。
老子隻有一個要求,在行動結束前,禁止自相殘殺!”
朱仲軒的話,讓一眾中小海盜頭目很是滿意。
雖然這種約束,不一定能夠百分百發揮作用,但有肯定比沒有的好。
私底下的衝突避免不了,最少在明麵上,大家要賣朱仲軒的麵子。
對實力較弱的海盜來說,這就是最大的保障。
……
發起劫掠的,不光是朱仲軒率領的海盜聯盟,其他海盜團體同樣各自挑選目標下手。
一時間安南沿海,遍地狼煙。
隨著時間推移,一封封救援信,雪花般飛到了升龍城。
“海盜大肆來襲,絕對不是表麵上這麼簡單。
林大人,你們通政司可曾查清這些海盜的來曆?”
看著手中的求援信,崔梓炎皺著眉頭問道。
海盜的戰鬥力,主要在海上。
到了陸地上,根本打不過正規軍。
正常情況下,海盜登陸劫掠,也是乾一票就走。
這次情況特殊,組團而來的海盜在洗劫港口之後,還在沿內陸進軍。
大越皇朝狹長的國境,很容易被敵人攔腰截斷。
“宰相,據蒐集到的情報來看,這些海盜大部分都是虞朝人。
他們活動的區域範圍非常廣,從日本海到南洋,都能看到這些人的身影。
其中還充斥著,大量的虞朝海商。
這些人帶頭入寇之後,活躍在我國外海的海盜們,也跟著趁火打劫。
從蒐集到的資料來看,劫掠我國的海盜人數,怕是不會低於二十萬。
並且這個數字,還有持續增加的跡象。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恐怕活躍在印度洋的海盜,也會被吸引過來。”
林澤良顫顫巍巍的說道。
上一任通政使,就是因為蒐集的情報出問題,才被下獄問罪。
他上任之後,雖然進行了一些改變,但蒐集情報的能力依舊匱乏。
剛才說的這些訊息,其實不用調查,一樣可以分析出來。
如此規模龐大的海盜隊伍,除了大虞那邊,其他地方根本養不活。
“你的意思是,這些海盜是虞朝人的陰謀?”
崔梓炎不確定的問道。
海盜這種生物,在大虞那邊同樣不受待見。
按理來說,這些人和大虞朝廷一直站在對立麵,沒道理會幫虞朝皇帝。
“宰相,如果不是大虞朝廷在幕後策劃,誰有能力組織這麼多人過來啊!
光靠海盜自發行動,頂多搶劫一些沿海地區,絕不會深入內陸。
唯有虞朝官府,給了他們許諾,才會出現眼下的局麵。
虞朝世家大族有蓄養山賊土匪的習慣,想來在海上蓄養一幫海盜,也不是沒有可能。
普通海盜和大虞朝廷有仇,不會聽從虞朝皇帝的命令,虞朝世家大族蓄養的海盜就不一樣了。”
林澤良給出了自認為合理的解釋。
真相是什麼,他可以不在乎,但眼前這一關必須先糊弄過去。
重組情報係統,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但上麵的人隻看結果。
完不成任務,他就是背鍋俠。
“既然是虞朝人的陰謀,那麼水師就不能輕動了。
傳令各省,讓他們加強戒備,嚴防海盜襲擊。
翰林院立即起草公文,把我們知道的訊息,用六百裡加急送往前線交給陛下禦覽。”
崔梓炎當即做出決斷。
相較於海盜,在他的心目中,威脅最大的始終都是虞朝水師。
倘若大越水師南下剿滅海盜,搞不好虞軍就要從海上進攻河內地區。
大越皇朝的核心地區,一直都是三角洲平原,地位相當於大虞朝的江南
京師。
丟了核心腹地,元氣大傷是輕的,搞不好還有滅頂之災。
“宰相,現在上報陛下,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海盜肆虐中南部各省,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半個大越皇朝就沒了!”
阮新傑的話,一下子讓群臣破了防。
被海盜搶去半個越國,傳了出去他們都是史書上的笑話。
尤其是出身中南部地區的官員,此刻的麵部表情更是豐富。
老家沒了,他們就淪為了無根之萍。
“宰相,阮尚書說的對。
現在這種時候,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必須儘快派出援兵,讓那幫海盜知道厲害!”
見群臣逼宮,崔梓炎的火氣瞬間暴漲。
哪裡是他不想出兵,主要是手中無兵可派。
名義上的軍隊編製,不等於實際上就有那麼多部隊。
現在的大越皇朝,在冊人口數量,一共也就那麼三百多萬。
真實人口數量,縱使更多一些,也就那麼五六百萬。
為了支援前線二十五萬大軍作戰,他們已經征召了數十萬民夫。
國內的青壯,大都在為戰爭服務,留守的部隊多是老弱。
大越皇朝的軍事動員能力,此時已經拉到了極限。
本質上這次北伐,就是在賭國運。
可惜他們運氣不怎麼好,進入衰退期的大虞,依舊不是他們能夠碰瓷的。
“夠了!”
“你們口口聲聲說出兵,那麼兵從哪裡來?”
“反正本官變不出兵馬來!”
“各地留守的部隊是什麼貨色,難道你們不清楚麼。
讓他們穩定地方還行,若是送到戰場上,那就是給敵人貢獻戰績。
如果覺得國內局勢無法控製,那就趕緊上奏陛下,請他率兵回援。”
崔梓炎當即發飆道。
一個個就知道向他施壓,問題是他隻是宰相,不是大越皇帝。
在朝堂上有話語權,卻沒有最終決策權。
當初邊界衝突爆發時,大家都覺得是機會,一個個鼓吹北伐大虞。
戰爭爆發之後,發現敵人不好惹,政治立場又開始發生變化。
看似在催他出兵救援中南部地區,實際上是想逼他帶著群臣,一起向皇帝施壓催促撤軍。
新帝繼位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