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山河 第414章 戰略應對
戰略應對
“陛下,漢水侯路途遙遠,趕不上勤王大戰,那就先放棄中原戰場,調舞陽侯回京主持大局。
從南直隸到京師,不過兩千多裡地。
如果速度足夠快,有機會趕在北虜圍困京師之前抵達戰場。
江南總督衙門下轄五鎮精銳,加上北方的各省的軍隊,也能夠湊出三十萬大軍來。
就算無法擊敗北虜,暫時拖住他們的腳步,總是能夠做到的。
等成國公、鎮遠侯的援兵抵達,再和北虜決戰便是。”
吏部尚書嶽銘宇順勢提議道。
北虜這個威脅,困擾大虞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大家對北虜的忍耐,早就到了極限。
隻不過勞師遠征,進入草原同敵軍決戰,需要承擔的風險太大。
縱使僥幸獲勝,戰爭也會曠日持久。
草原上用步兵打騎兵,就沒有全殲的可能,敵人完全可以和官軍兜圈子。
先帝朝時期,大家還敢謀劃一二,到了永寧朝直接熄滅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內部問題就夠發麻的,再花費大量的錢糧,到草原上和北虜打持久戰,大虞根本耗不起。
現在情況發生變化,北虜主力再一次深入大虞境內。
本土作戰,戰場是有利於虞軍的。
上一次倉促應戰,都打出了濟南大捷。
這一次提前有準備,怎麼也能咬下敵人一塊肉來,讓北虜知道厲害。
既然漢水侯趕不上,那就讓距離最近的舞陽侯上。
都是大虞名將,想來軍事水平,也不會相差太多。
“不妥!”
“嶽大人,你看問題太簡單了。
舞陽侯所部一旦傾巢而出,那麼糜爛的就不光是中原,就連南直隸也要遭殃。
上一次就是因為勤王,才導致南京淪陷的。
如果把江南地區的軍隊抽調一空,叛軍揮師南下,誰能夠阻擋?
陛下,為了確保東南穩定,舞陽侯萬萬不可輕動!”
徐文嶽急忙阻止道。
內心深處,他已經忍不住怒罵豬隊友。
集結三十萬大軍,把叛軍擋在順天府之外,聽起來似乎不錯。
到了實際操作中,沒有任何可行性。
北方最能打的遼東鎮,能過來勤王,都是給麵子。
指望這些人拚命,純粹是做夢。
最強的騎兵軍團不出力,那就隻能讓江南兵和京營死扛北虜的進攻。
單純固守某地,肯定沒有問題。
怎奈朝廷要求太高,要把北虜擋在順天府之外,保障京師的安全。
一旦主帥心裡有了顧忌,那就是戰場上最明顯的破綻,很容易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換成漢水侯過來指揮,或許有一線希望。
讓舞陽侯擔任統帥,徐文嶽可信不過。
他和舞陽侯打過交道的,非常清楚對方的軍事能力,同自己也就半斤八兩。
能夠成為“名將”,那完全是吹出來的。
留在地方上欺負叛軍還湊合,打這種逆風局,純粹就是送人頭。
“徐閣老,你太過保守了。
活躍在河南大小叛軍,足有十幾支之多,相互之間互不隸屬。
論起威脅性,遠不如之前的白蓮教叛軍。
留下兩鎮兵馬,足以把他們擋住。
讓成國公派出一支先頭部隊,同舞陽侯一起行動,就能補上兵力缺口。
至於大軍後勤問題,完全可以交給地方巡撫衙門負責。
在朝廷的教化下,遼東鎮已經迷途知返。
到時候兩軍合力,足有十幾萬精銳,完全可以和北虜碰一碰。”
兵部尚書羅澤風當即反駁道。
這或許不是最好的策略,卻是兵部能夠拿出的最佳方案。
皇帝和百官要求把北虜擋在順天府之外,除了撮合舞陽侯所部和遼東鎮聯手外,兵部彆無他法。
一旦北虜兵臨城下,就是他這位兵部尚書的末日。
風險再高,他也隻能賭一把。
希望於舞陽侯如傳聞中一樣厲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羅尚書,你該不會被遼東鎮那幫家夥灌了**湯,就不知所謂了吧!
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迷途知返上,不如期待天降隕石砸死北虜。”
徐文嶽沒好氣的說道。
離開朝堂多年,他在朝的話語權明顯下降。
如果是擱在幾年前,他明確提出了反對意見,六部尚書絕對不敢跳出來反駁。
就算打擂台,也是其他閣臣下場同他辯論。
現在倒好,兵部尚書都不買他的賬了。
更糟糕的是這位羅尚書,還是清流黨人。
雖然不是核心成員,那也是清流派出力推上去的。
擺明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清流領袖充當精神領袖即可,不需要他到處指手畫腳。
如果是普通政務,暫時做出退讓,也不算什麼。
可涉及到帝國命運,徐文嶽根本沒法退。
理智告訴他,如果這次賭輸了,大虞就危險了。
作為輔政大臣,他不能看著帝國滑向深淵。
“徐閣老,北虜馬上兵臨城下,甭管什麼辦法都得試一試。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要不了多久,敵人又會再一次兵圍京師。
上一次敵人沒有做好攻城準備,這一次可就難說。
在進攻高句麗的時候,北虜積累了不少攻城經驗,攻堅能力應該提高了不少。
事關京師安危,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甭管這場決戰能不能打,先把舞陽侯所部調過來準沒錯。”
呂澤安的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原本猶豫不決的永寧帝,一下子被說服了。
舞陽侯能不能打贏北虜,那要打過了才知道。
上一次濟南會戰的勝利,給了他信心。
就算江南的募兵戰鬥力打個八折,遼東鎮的執行力也打個八折,那也能對北虜造成威脅。
隻要能形成戰略威懾,不讓敵人肆意妄為,保住大虞朝最後的體麵就行了。
戰略決戰的問題,完全可以拖到各路勤王大軍抵達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展開。
唯一遺憾的是漢水侯所部,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按照正常的調兵速度,大軍要一年時間,纔能夠抵達。
北虜入侵,能不能持續一年,都是一個未知數。
花費大代價從南邊調兵,有些得不償失。
一度他都想要放棄安南,不過這個念頭剛剛生起,馬上就被掐滅了。
平定安南收複交趾,這是他繼位之後,唯一能拿出手的政績。
倘若此時放棄,他在位這些年的努力,就全成了笑話。
“既然都這麼說,那麼朕就下旨讓舞陽侯、成國公、鎮遠侯率軍北上勤王。
至於漢水侯那邊,路途太過遙遠,安南又剛剛平定,暫時就不做調動了。”
永寧帝當即拍板道。
徐文嶽的反對,直接被他無視了。
一方麵是反對者少,另一方麵則是徐文嶽的軍事造詣,討論這些問題缺乏說服力。
敗軍之將的操作,往往都是反向指標。
徐閣老認為不行,那麼恰恰證明計劃可行。
後麵具體怎麼打,等勤王大軍抵達再說。
……
南京城。
看著手中的勤王詔書,舞陽侯當場蒙了圈。
聖旨上的內容,著實有些不對勁。
北奴入侵,朝廷讓他這位江南總督率兵勤王正常,怎麼皇帝還有意要他主持大戰。
想把北奴擋在順天府之外,這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白癡主意?
真想要攔截敵軍,也該在沿途眾多關隘動手。
放著前麵的地形優勢不要,等敵人殺到家門口,才采取行動。
北奴可是擁有大量騎兵,能夠四麵出擊。看似是拖住敵軍,實際上就是正麵決戰。
打不贏敵軍,就不可能拖住敵軍。
戰略牽製的再好,敵軍隻要殺到京師腳下,主帥就要被朝廷問罪。
手腳都被束縛住了,這場戰爭根本沒法打。
何況還是帶著一眾豬隊友,聯合抵禦北奴入侵。
他這位江南總督,名義上下轄五鎮精銳。
實際上江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