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複山河 > 第82章 偏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複山河 第82章 偏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偏師

“侯爺,揚州傳來訊息。

您抓的亂臣賊子,昨天被叛軍給劫走了。

據說徐閣老到了現場後,氣得都快說不出話來!”

看著睜眼說瞎話的管家,舞陽侯滿意的點了點頭。

麾下的這幾名將領,辦事還是很靠譜的。

連劫獄這種活兒,都能夠乾得這麼漂亮,完全可以推薦給自家外甥加以重用。

“這些亂臣賊子罪該萬死,傳令下去發現這些賊人的蹤跡,一律殺無赦。”

舞陽侯的命令,直接決定了一眾犯官、鹽商的命運。

臟活是“叛軍”乾的,麻煩是徐閣老的,同他沒有任何關係。

隻要當事人都死了,那麼這次揚州之行,就圓滿了。

……

高郵城。

“諸位,自舉兵以來,我們最大的危機來了。

淮安的義軍被朝廷剿滅,京營大舉南下,兵鋒直指寶應縣。

剛剛在揚州取得大勝的五城兵馬司,此時也在向興化縣逼近。

從態勢上看,朝廷這是想要從南北兩麵夾擊我們。

壞訊息不止這一個,據說朝廷有意調山東水師進入大運河,水路也即將不安全!”

溫飛洋神色凝重的說道。

義軍首領不好當,不光要處理亂七八糟的一堆破事,還要麵對外部的軍事壓力。

明明才三十多歲的生理年齡,麵容上看起來,都超過很多五十歲的人。

“叔父,我高郵州地處長江和黃河之間。

曆代諸侯割據都是以長江、淮河為界,從未聞獨占高郵而取天下的。

朝廷大軍來勢洶洶,困守高郵就是自尋死路。

無論是向南,還是向北,都必須打下一片更大的基業,我們纔有立身之本。”

一名青年書生率先開口說道。

造反這種驚心動魄的事,最適合年輕人來乾。

老一輩的思維固化,對朝廷充滿了畏懼,做起事來經常瞻前顧後。

在兩淮七大家族中,溫家並不起眼。

可他們最先放權給年輕一代,舉兵之後反而發展更好,是唯一能夠控製麾下部隊的。

相比其他地區的叛軍,高郵州叛軍兵力不是最多的,但內部組織構架卻是最完善的。

“溫健平,你給我住嘴!”

“朝廷大軍來襲,此時放棄基業遠征,我們就成流寇了。

未聞有流寇能成大業的!

高郵固然先天不足,可依舊是一片基業。

基業在,軍心士氣就在。

基業喪,我們的根基就全沒了。

同那些造反的泥腿子,沒有任何區彆。

大虞朝的根基未失,現在還不是爭奪天下的好時機。

眼下最重要的是想辦法擊敗平叛大軍,再找人在朝中運作,謀求招安!”

一旁的溫飛雲開口怒斥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在造反的問題上,溫家內部同樣持有不同意見。

有人想一條道走到黑,推翻大虞朝的統治,建立一個屬於自家的王朝。

有人則認為現在時機不對,同朝廷死磕是為王先驅,謀求招安纔是正途。

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每次到了抉擇的時候,都會爆發路線之爭。

在進展順利的時候,主戰派往往能夠占據上風。

一旦遭遇挫折,招安派又會取得更大的話語權。

“肅靜!”

見其餘人有參戰的意思,溫飛洋急忙開口製止。

雙方都有充分的理由,一旦爭吵了起來,就啥也不用乾了。

“從蒐集的情報來看,京營大約有三萬戰兵,其中還包括三千騎兵。

具體戰鬥力,淮安地區的義軍驗證過了。

正麵交戰,不是一合之敵。

我軍的情況,你們都是清楚的。

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那是男女老幼全部加上的數字,其中青壯占比還不足四分之一。

真打起來,肯定不是京營的對手。

據城而守,淮安的義軍也嘗試過了,無非多堅持幾天。

五城兵馬司的兵馬,同樣不容小覷。

什麼勳貴紈絝軍,那都是外界強加在他們頭上的標簽。

黃仁龍組織三十多萬義軍圍困揚州,都被他們找到機會一舉破敵,足以證明這支軍隊不是廢物。

看似隻有七千戰兵,但在野戰中沒有數倍的兵力,我們很難有勝算。

想要脫困,我們必須打破敵人的兩路夾擊,纔有一線生機!”

溫飛洋的話說完,室內一下子安靜下來。

無論采取哪種戰略,這一仗都必須先打了再說。

贏了,纔有資格談未來。

“叔父,其實相比和敵人決戰,我們還有一個選擇西征鳳陽府。

同這些來自京師的部隊相比,地方上的衛所軍隊,要好欺負的多。

拿下鳳陽,奪取徐州,殺入中原。

一路席捲下去,隻要我們速度足夠快,完全可以在朝廷大軍彙聚前,拉起百萬大軍來。

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掘開黃河,讓大虞自顧不暇!”

溫健平的計劃,把在場眾人嚇了一跳。

不得不承認,年輕人就是敢想。

真要是做到了,他們能不能取天下不知道,反正朝廷的麻煩肯定大了。

“健平,我覺得相比奪取鳳陽,還是南下先吃掉五城兵馬司的軍隊更靠譜。

攻城戰不是兒戲,能夠迅速拿下高郵,那是我們在這裡經營多年。

換個地方就必須強攻,守軍隻要堅持幾天,京營就能夠追上來。

彆忘了,他們是有騎兵的。

搞不好我們還沒打到鳳陽城下,朝廷大軍就先一步抵達。”

溫飛洋果斷拒絕道。

“取鳳陽,打徐州,進中原”,難度不比“攻揚州,克鎮江,奪南京”小。

要是真這麼容易,天下早就改朝換代。

自古以來,最難的從來都不是製定戰略,而是怎麼落實計劃。

……

大軍一路磨磨蹭蹭的前行,李牧都懶得騎馬。

在大平原上,日行三十裡,完全可以稱得上郊遊。

放眼望去,方圓數裡連遮擋物都沒有,完全不需要擔心敵軍在半道上設伏。

“千戶大人,前方三十裡發現敵軍蹤跡!

隊形有些混亂,且數量眾多,探子數不過來。”

收到這個訊息,李牧微微一愣。

進逼高郵的路線不隻一條,選擇向興化縣進軍,那是因為這裡地處偏僻。

雖然是平原地形,但境內大澤茫茫,湖沼密佈,不適合大軍團決戰。

按照最初預想的計劃,等京營擊敗高郵州的叛軍後,五城兵馬司順勢收複興化縣城。

既可以蹭到功勞,又不用冒險和叛軍決戰。

“加派探馬,儘快搞清楚叛軍的進軍方向!

傳令下去,就地安營紮寨,等待後方軍隊抵達。”

李牧當即下令道。

直覺告訴他,叛軍是衝著他來的。

戰略計劃變更之後,幾位千戶都有各自的分工。

東城千戶和中央千戶所所負責盯著揚州城,隨時準備回去救援。

西城千戶所和北城千戶所負責盯著泰州方向的敵軍,隨時準備調頭殺過去。

南城千戶所和帥營本部,則負責佯攻興化。

五大千戶所分成三部,相互之間距離不到五裡地,成一個品字形的佈局。

任何一個方向遭遇敵軍,另外兩邊都可以迅速做出增援。

理論上來說,缺乏戰略價值的興化方向,最不容易遭遇敵軍主力。

不過對手是叛軍,叛將腦子一熱,乾出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搞不清楚狀況,李牧決定先穩一手。

……

京營。

“景兄,高郵地區敵軍動向,有些不對勁。

寶應縣位於揚州、淮安兩市的交界處,是蘇中與蘇北的連線點,軍事價值遠高於興化。

敵軍不向寶應增兵,反而向興化方向移動,明顯不符合常理。”

如果情報不是錦衣衛送來的,李原都懷疑有人在惡作劇。

換他是叛軍統帥,早就丟棄高郵跑路了。

造反也要選擇地點,越是是窮鄉僻壤,成功的概率越高。

哪怕造反失敗,也可以鑽進大山中,躲避朝廷的圍剿。

興化是相對偏僻,但那地方缺少大山,且地方太過狹小,缺少戰略上騰挪的空間。

“李兄,這一路上叛軍乾出的奇葩事還少麼?

我們剛過來的時候,淮安那幫叛軍,還效仿古人擺出了八卦陣和我們決戰。”

景國良一臉無所謂的說道。

一想起叛軍的八卦陣,他忍不住想笑。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軍陣確實有效,但越是複雜的軍陣,對士卒和將領的要求就越高。

擺陣容易變陣難,隻要有幾個蠢貨在裡麵亂跑,軍陣很快就會陷入混亂中。

大虞建立之後,火器開始普及,軍陣漸漸變得雞肋起來。

現在他們這些勳貴世家,都懶得要求子弟學習那些古老的軍陣。

就算要布陣,也是佈置一些簡單的方陣、圓陣,上手容易操作簡單。

“景兄說的不錯,叛軍不是關外的胡人,沒有那麼狡猾。

就算他們有陰謀,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完成。

朝廷真正的心頭大患,還是關外的北胡。

自從上次遼東大戰獲勝後,這幫家夥的實力增長很快,已經兼並了多個草原部落。

以陛下的作風,肯定不會放任他們繼續做大。

待朝廷財政豐裕之後,定會重啟大戰。

除了九邊鎮軍之外,京營恐怕也要再次上戰場。”

李原憂心忡忡的說道。

身臨其境之後,才知道鹽業有多暴利。

隻要整頓得力,朝廷一年從鹽政上弄到一千萬兩稅銀,根本不是問題。

對比此前的一百三十萬兩稅銀,完全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多出來的錢,不往軍費上麵砸,也會被官僚們用彆的名目揮霍掉。

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肯定是用來解決外患最劃算。

“打就打吧,隻要朝廷有錢,何愁平定不了遼東。

北胡的人口就那麼多,哪怕他們統一了大草原,也頂多那麼兩三百萬人。

每年和他們打上一仗,要不了幾年時間,他們就會被拖死。

風險和機遇並存。

長時間的和平,我們勳貴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衰落的厲害。

倘若一直持續下去,怕是要不了多少年,就會出現先宋的局麵。

邊界上打了起來,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景國良淡定的說道。

作為勳貴集團在朝堂的代言人,對勳貴集團目前的處境,他早就積攢了無數的怨念。

前麵沒有改變,隻能選擇隱忍。

現在看到了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戰爭意味著風險,戰爭同樣代表著權力和財富。

眼前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常情況下,勳貴是無權插手地方的。

兩淮叛亂一出,情況完全發生了變化。

戰爭導致利益重新洗牌,勳貴集團的觸手,一下子延伸了過來。

至於在動亂中被淘汰的武將,那隻能算他們倒黴。

空缺出來的武將位置,全部都成了勳貴集團的戰利品。

被戰火這麼一洗禮,哪怕是不入流的衛所軍,也有機會成為大虞含金量最高的衛所。

沒彆的原因,就是軍田回來了。

切實的好處擺在眼前,積極性自然可以被調動起來。

……

“健平,你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