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釘 第5章 首戰
“清源”的李老闆對林薇拿出的初步方案目瞪口呆。方案沒有追求華麗的廣告和大麵積的媒體投放,而是聚焦於一個點:真實。
“我們的核心策略是:‘告彆虛假潤滑,感受真實滋養’。”林薇解釋道,“我們不和他們在流量紅海裡競爭,我們開辟一個新的戰場——信任。”
整個方案圍繞沈浩發現的資料漏洞展開,但卻不直接攻擊。而是用三萬元預算,做三件小事:
koc(關鍵意見消費者)計劃:
尋找一批真正的手部乾燥、粗糙的潛在使用者(如護士、洗碗工、手工愛好者),免費贈送產品,換取最真實的使用體驗和反饋視訊。費用:產品成本加少量激勵金,約一萬。
資料視覺化報告:
由沈浩主導,製作一份簡潔易懂的資料包告,匿名揭示市場上部分護手霜“好評如潮”的異常現象,引導消費者關注產品真實口碑。通過低成本的技術社群和行業論壇發布。費用:幾乎為零。
線下快閃體驗:
在目標使用者聚集的區域(如醫院附近、家政服務點),設立一個小小的“真實護理站”,提供免費試用和手部護理服務,直接觸達使用者。由喬娜和秦悅負責協調場地和執行,嚴格控製成本。費用:場地和物料,約兩萬。
李老闆將信將疑,但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
計劃悄然啟動。
沈浩負責的koc招募和資料包告同步進行。他利用技術手段,精準地找到了那些在社交媒體上抱怨手部問題、但粉絲極少的真實使用者。喬娜則運用她強大的溝通和行政能力,以極低的價格談下了幾個理想的線下點位,並確保了活動的合法合規。秦悅嚴格審批每一筆支出,確保錢都花在實處。
林薇則親自撰寫所有的文案內容。她沒有使用任何誇張的修辭,隻是平實地講述“清源”二十多年的曆史,講述產品成分的簡單有效,甚至坦誠地承認包裝不夠時尚,但所有的成本都用於了成分本身。
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像一顆顆種子,被精準地播撒出去。
一週後,變化開始顯現。
首先是在幾個小眾的技術論壇和資料分析愛好者的社群裡,沈浩的那份資料包告開始被討論和轉發。雖然範圍不廣,但吸引了一批追求“真相”和“資料”的硬核使用者。
緊接著,那些真實的koc試用視訊開始出現在他們的個人社交賬號上。沒有華麗的剪輯,沒有誇張的讚美,隻有粗糙的手部使用前後的對比,和樸實的感受分享:“嗯,挺滋潤的,不油膩。”“味道是老式雪花膏的味道,但第二天起來手確實沒那麼乾了。”
這種極度真實的反饋,與競品那邊清一色模板化的“驚豔”、“yyds”、“無限回購”形成了鮮明對比。開始有消費者在競品的商品問答區和評論區提出質疑:“為什麼好多好評都像刷的?”“真的有那麼好用嗎?和‘清源’的老牌護手霜比哪個更滋潤?”
這些問題像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漣漪。雖然競品的銷量依然巨大,但一種關於“真實”與“虛假”的討論,已經開始在很小的範圍內暗自滋生。
“(清源)的營銷你看到了嗎?有點意思。”一家廣告公司的總監在群裡分享連結。
“資料打假?這角度清奇啊。”一個營銷大v轉發了報告。
“我奶奶就說這個老牌子好用,你們非不信……”一條普通微博獲得了不少點讚。
“清源”護手霜的銷量開始以緩慢但異常穩定的趨勢爬升。雖然絕對數量遠不能與競品相比,但對於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品牌來說,已是奇跡。
李老闆興奮地給林薇打電話,表示要追加預算。林薇拒絕了。“現在追加預算,隻會打亂節奏,暴露我們自己。保持住,讓‘真實’的口碑再飛一會兒。”
然而,就在林薇以為一切順利時,喬娜發來了一條緊急加密資訊:
“薇薇,小心!徐天今天在會上提到了‘清源’!他說‘資料驅動的小規模精準營銷有點意思,不像野路子’,還問了蘇曼君一句‘這是不是你之前那個手下做的?’蘇曼君臉色很難看!他們可能真的要注意到你了!”
林薇的心猛地一沉。
成功引起了徐天的注意?這究竟是更大的機遇,還是即將到來的、真正的毀滅性打擊?巨人的目光已經投下,她這根剛剛釘入牆縫的小釘子,能否承受住這審視的重量?